想成為孩子心目中的好父母,需要掌握這十個秘訣。《網路文章》

孩子不是可操作的人偶或者玩偶,父母希望他們擺出什麼動作就可以擺出動作,孩子有自己的想法,也有自己的思維。

父母需要的是鼓勵孩子,支持孩子,接受孩子的一切,隻需要在他不知所措的時候幫助他就好。

好的教育是喚醒、影響和熏陶,而不是控制、灌輸和塑造。

下面的內容會告訴我們,好父母應該怎麼做。

1.無法給與孩子沒有的東西

若手上沒有糖,如何給孩子一顆糖?

如果本身不快樂,如何帶給孩子快樂?

如果對自己也不能忍耐接納,那便無法對孩子忍耐接納。

所以做好父母的重要前提是照顧好自己,讓自己是個有能量給與的父母。

2.溺水時,不是教遊泳的好時機

溺水的孩子需要的是及時拉一把,因為他沒有餘力去學習。

當孩子傷心、難過、生氣的時候,也不會是灌輸規則與訓誡說教的好時機。

隻有傾聽、了解孩子的想法,才能快速幫孩子穩定情緒,進而能跟孩子講道理。

給予同理心與了解,能幫助孩子接納自己、消散情緒,並因此對父母產生信賴感。

3.要做恒溫器,而不是溫度計

提供給孩子穩定的態度,而不是隨著孩子的情緒起舞。

因為孩子的情緒並不屬於你,不要認為是自己的責任。

用心傾聽,並表達理解,反映孩子的當下狀態,幫助孩子覺察自己的感受與行為。

不要跟隨孩子的狀況,自己也情緒起伏、言行失控。

4.關系由細小處累積而來

要珍惜與孩子的每一個互動,不是等待大事發生時才出面處理。

總期待等待更重要的事件才去參與孩子的世界,反而失掉許多小而珍貴的機會。

珍惜每天細微的相處,就能建立深刻的依附關系。

如果不能用心於孩子的小事件,就不能去期望參與孩子生命中的大事件。

5.鼓勵孩子的努力與展現的特質

鼓勵孩子的努力與展現的特質,而不是贊美行為的結果。

孩子通常接受了太多膚淺的贊美,如好棒、好厲害、好可愛等等,或許會有一時的得意,但卻是依賴外界的評價,而不是培養正向的自尊。

具體地指出孩子的能力與特質,這樣孩子才會從中發現自己能力與特色,進而認識及看重自己內在的特質。

6.重要的不是當時做了什麼

重要的不是當時做了什麼,而是事後你做了什麼。

父母不是完人,總有判斷不當、處理不周的情況。

但是父母不要為內疚所困,擔心會對孩子造成長期影響。

重要的是去學習,如何處理自己所犯的錯誤。

如何在事後理性響應、說明,在坦誠中讓孩子學習勇於認錯與負責的行為,也同時示范了如何修補、維護關系的態度。

7.給予想象的空間

當無法接納事實時,給予想象的空間。

孩子常會有許多負面的情緒與攻擊力要發泄,因此表現出一些不當的行為。

孩子可以藉由想象得到一些在現實生活中不能獲得的東西,表達出真實生活中不會被接受的情緒和希望。

因此,如果不是有具體的破壞性行為,透過遊戲、畫畫、說故事等,可滿足孩子具破壞力的『想象』。

不過度限制孩子的想象,就能幫孩子的壓力找到出口。

8.規則與限制,要貫徹執行

孩子的生活需要有明確的界線與指示,而不是放任自流。

有明確界線才可以建構安全的關系,所以不要隨意恐嚇,但是當你設下合理的限制後,便要跟進執行,否則會失去可信度與減損關系。

而孩子也才能從堅定的限制中,學習自我控制,懂得為自己的選擇負責。

9.回答問題背後的真正問題

孩子常常是透過疑問句做某些關系的探索,與父母迂回的溝通。

許多問題其實本身意義不大,重點是問題背後孩子真正想說明的是什麼?

了解問題背後那個問問題的孩子,他當下內心的可能疑慮是什麼?

可能會有更重要的發現。

10.精簡說話

過於冗長的陳述常流於說教,也讓孩子失去注意的焦點。

所以話多不如話少,話少不如話好。

別讓孩子聽了一大篇,結果什麼也記不下來。

讓重要訊息能夠進入孩子腦中的方法就是要精簡明確。

蟲洞家長課堂是蟲洞精英在線專門為廣大家長開設的一個集視頻課程和音頻課程為一體的專業育兒類家教知識學習平臺,幫助家有孩子的人,做更懂教育、更愛孩子的家長。

– END –

版權聲明:以上圖文,來源網絡,貴在分享,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京學附屬實驗幼兒園

開視頻號啦~

尚自然,展個性,開心智,育精英

關注我

一睹京學寶寶風采

你若喜歡,別忘了點個在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