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依快三歲了,媽媽發現,孩子最近有點固執。
上樓梯時,媽媽走在依依後面,走到最後一級臺階時,依依停下來問了媽媽一個問題,媽媽順勢把依依抱了上去。
沒想到依依不幹了,非要退回去自己重新走一遍,媽媽哭笑不得。
睡前,依依喜歡摟著一隻玩具兔子。
一天,媽媽見兔子臟了,就把它洗幹凈,晾在陽臺。
依依睡覺前找不到兔子,很不開心,媽媽耐心地跟她解釋,並建議她換一個毛絨玩具。
可依依就是不肯,說什麼都要摟著小兔子。
媽媽無奈,隻好用吹風機把小兔子吹了吹,依依拿到小兔子,這才安心地睡了。
這樣的行為還有很多,媽媽很不解,孩子為什麼不聽話,這麼固執呢?
相信很多父母都有和依依媽媽類似的經歷,孩子有一段時間突然變得固執,想做什麼就必須去做,否則就哭鬧不止。
一些父母不理解,隻是一味地批評孩子,說孩子固執、故意惹麻煩、沒事找事。
其實,孩子的行為是一種正常現象,是因為他的秩序敏感期到了。
兒童教育家蒙臺梭利指出,0-4歲,是孩子對秩序最敏感的時期。
這個時期的孩子,生活在一個有秩序的環境中,那裡有他熟悉的事物,他感覺安心。
一旦這個熟悉的環境消失,孩子就會無所適從,不知所措。
秩序敏感期對孩子很重要。
嬰兒脫離母親的身體,呱呱落地後,在他的周圍就有了一個空間。
這個空間很大,孩子生活在其中,他一開始並不熟悉,所以內心很不安。
當他慢慢熟悉,並漸漸適應以後,就對這個空間的秩序產生了依賴感和掌控欲。
他喜歡維持原有秩序,這樣能讓他獲得安全感。
若孩子的生活中沒有了秩序感,他們就像生活在一團迷霧中,找不出方向,不知道下一步要去哪裡。
擁有秩序感的孩子,一般情況下做事情有自己的原則,而且遵守規則,不會隨意破壞。
當一個孩子因為玩具被丟棄在地上而焦急時,是因為他認為,玩具應該擺放在玩具架上,而不是被隨意丟棄。
當爸爸沒有洗漱就直接去睡覺時,孩子會覺得爸爸做錯了,在他看來,睡前的準備工作很重要。
秩序感還會影響孩子的習慣和品質。
比如孩子上學後,自己整理書包、收拾書桌、打掃自己的房間,父母省心,孩子也能養成獨立的品質。
父母要幫助孩子建立秩序感。
秩序敏感期對孩子的成長很重要,所以,父母要理解孩子,幫助和引導孩子建立秩序,而不是一味地批評孩子固執,不聽話。
可以參考以下做法。
1、理解、尊重孩子
面對固執的孩子,父母請耐心一些,要知道這是孩子成長中的一個階段,不能以孩子的意志為轉移。
當孩子看到秩序被破壞而生氣、甚至哭鬧時,首先,父母請冷靜一下,不要急於批評孩子,請理解和尊重他,關注孩子的狀態,並回應孩子的要求。
而對孩子的要求,若是合理的部分,父母請讓孩子按自己的原則去做,不必勉強。
若孩子的要求不合理,父母可以擁抱孩子,給他講道理,或者轉移注意力等,總之不要強硬地制止孩子。
2、給孩子提供一個有序的環境
既然孩子對秩序敏感,喜歡生活在一個有秩序的環境中,父母最好順勢而為,為孩子提供這樣的環境。
比如,家裡的物品最好擺放有序,並放在固定的位置,使用完以後,要及時歸位。
對孩子的物品擺放,更要注意秩序,不輕易改變它們的位置。
對孩子居住的房間,盡量不做太大的調整,比如隔三差五地讓孩子換床鋪、頻繁帶孩子換地方過夜等。
旅行中,也盡量帶上一件孩子熟悉的物品,比如床單、枕頭等,讓孩子心理上能得到安慰。
3、建立規律的生活
家長可以幫助孩子,讓孩子的生活有規律一些。
比如,晚上睡覺前,家長帶孩子去洗漱、幫他換上睡衣,然後開始給孩子講故事,最後關燈睡覺。
於是孩子知道,睡前流程是這樣的。
比如,孩子開始上幼兒園了,家長周一至周五送孩子去幼兒園,周六日孩子休息,中間無特殊情況,盡量別讓孩子請假。
於是孩子知道了,上五休二,生活是有規律的。
此外,生活中,父母可以引導孩子自己整理房間,比如收拾玩具、整理書本。
通過動手,讓房間變得井井有條,孩子也能從中增強秩序感。
生活需要秩序,當孩子擁有了良好的秩序感,會對他的成長產生重要影響。
求學階段,良好的秩序感能助力孩子合理安排自己的時間;工作以後,他們能區分事情的輕重緩急,抓住重點,讓自己成為更優秀的人。
所以,當我們面對一個固執、不聽話的孩子時,也許隻是他的秩序敏感期到了,請認真對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