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歲兩歲是心肝,三歲四歲有點煩,五歲六歲老搗蛋,七歲八歲狗都嫌,為什麼孩子一到這個年齡段就是可愛寶寶與熊孩子的分水嶺?
其實,『熊孩子』本身是與年齡無關的,隻是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有了自我意識,再加上活潑好動,因此給家人們一種很難管教的感覺。
但家長千萬別以為孩子過了這個年齡段,脾氣秉性就會自然好轉,如果爸爸媽媽選擇放任不管,那麼孩子隻會讓父母難堪,讓別人尷尬。
寶媽帶7歲兒子去參加同學會,但孩子的表現卻令人尷尬
成為母親以後,天天媽就少了很多自己的時間,由於她跟天天爸是雙職工,所以平時都由老人幫著帶孩子,但為了能讓老人獲得多些休息的時間,周末的時候都是由天天媽在親自帶娃。
這個周末,天天媽有一個同學聚會,為了不給老人添麻煩,天天媽便帶著天天一同參加,可孩子的表現卻令人尷尬。
一見到媽媽的同學,天天先是往後躲,叔叔阿姨們怎麼向他問好,他也不回應。
而到了吃飯時間,天天卻是第一個跑到桌子前,將自己喜歡的菜端到了自己面前,明明大家還在等菜齊,可他卻先拿起筷子夾起了菜。
天天吃飽後,叔叔阿姨們還聊天敘舊,他便開始不耐煩了,吵著嚷著要回家,一改來時的靦腆,媽媽批評了兩句,他還打滾哭鬧起來。
天天這樣一鬧大家都覺得有些尷尬,於是班長圓場說:『可能是孩子困了!』於是大家紛紛勸天天媽提前帶天天回家,可飯後天天媽卻發現自己已經被移出了群聊。
後來還是一個關系比較好的同學私下跟天天媽說,大家不想每次聚會都鬧得不愉快,而且聚會前明明已經說好不讓帶家屬的,是天天媽自己沒有遵守約定,而知曉原因的寶媽也是後悔不迭。
年齡小不能成為『沒教養』的借口
面對類似這樣的尷尬,很多寶媽或親友們會說:『孩子還小,不懂事,長大就好了』,但殊不知,有一句話叫做『三歲看到老』,從孩子為人處世的細節中,我們就能了解到寶寶的家教如何,所以年齡小可不是『沒教養』的借口。
況且,寶寶小的時候大家可以袒護你,而當孩子步入學校或長大成人後,你別人還會以『小』來包容你嗎?
寶媽知識小Time:想讓孩子成為一個有教養的人,家長應該怎麼做?
1》家長以身作則
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鏡子,通過孩子的表現,可以照見父母的樣子。
想讓孩子做個懂禮貌,有教養的人,父母也要處處行為示范。
比如,不能因為遇見熟人就以拍打代替問好;吃飯時家長要帶頭講究禮儀,不能因為照顧孩子而不顧及其他家人感受;平時與人交往,也要講文明、懂禮貌,有界線。
2》 時刻抓住機會幫孩子樹立規則意識
無論是平時在家,還是外出與親朋好友接觸,家長都要給孩子樹立規矩意識。
比如不要輕易碰或拿別人的東西,想要看或玩時,要先經過別人的允許;再如長輩們沒有上桌,不可自己先上桌,甚至是開始用餐;還有,不能在大人說話時,隨意打斷別人談話或是邊吃飯邊玩耍、打鬧等等。
此外,包括食不言、寢不語這些小習慣的養成。
3》高孩子的同理心,學會換位思考
許多孩子看起來不懂禮貌,其實是缺乏同理心的表現,家長要主動教會孩子換位思考。
比如,發現孩子不愛打招呼,要告訴他,問候是一種關心,特別是遇到自己或父母的熟人,要學會關心別人,別人才會關心你。
大家一起聚餐,為什麼不能挑挑撿撿,而是要夾離自己更近的飯菜,因為你也不想吃別人翻過的菜吧。
再如,為什麼玩別人的玩具要經過人家的允許,因為你也不想別人亂動你的玩具吧,如此一來,孩子都會理解,並且也會慢慢感受別人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