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張惠姍
我家兒子讀小學一年級時,
有一天,他冷不丁跟我說:
『媽媽,班裡的王xx說,
如果他數學90分以上,就能得到一套樂高;
95分以上,就可以去旅遊一次。
同桌李xx說,如果他英語得到滿分,
就能每天玩半個小時的手機……』
我回他:『那,這些獎勵品你能得到嗎?
』
『能』
『那你需要拿到某個分數,才能得到嗎?
』
『不需要』他笑了。
我告訴他:
『禮物是出自需要和關愛,並不是因為你做了什麼。
而且,考試是你自己的事,考得好不好,不是我的事。
這就是為什麼,我沒因為分數懲罰或者獎勵你』
6年後,他以全校優秀畢業生的身份畢業。
進入中學,他仍然是人們口中所說的『學霸』。
全程,他從未上過任何一個補習班。
我和他,
更從來沒因為學習討價還價,或者紅過臉。
父母到底怎樣才能培養孩子的主動性,
養出一個真正能夠自我驅動的學霸?
下面這8點,是我作為一個心理學從業者以及一個母親的經驗,
希望對你有幫助。
01
不要輕易搞物質獎勵
放棄『考100分就獎勵你100塊』這樣的做法,
因為這會很容易教會孩子:
我讀書不是出於好奇和探索,而是為了得到父母的獎賞;
學習不是我的事,而是為了滿足父母的期待;
學習是痛苦的,需要外在物質利誘、補償才行;
父母不信我能把成績搞好,得要額外獎賞。
久而久之,父母的獎賞,就會扼殺孩子的主動性。
孩子在沒有獎賞和回報時,就會喪失自驅力。
怎麼做比較好?
我不會提前允諾獎品,但是如果考試結束後,孩子自己覺得很開心,
我就會趁機回應:
『哇,你的努力得到回報了,這真是值得慶祝的一天哦,
我們去吃頓大餐慶祝一下吧!』
獎勵與慶祝不同,獎勵是事前的利誘。
慶祝則聚焦於孩子當下的那個成就感本身,
這更容易幫孩子保持興趣。
02
不要隨便懲罰孩子
『你真蠢!怎麼一直學不會!』
『75分?
別指望我帶你出去玩了!』
諸如此類的指責、羞辱不要再說了。
說多了,孩子隻會學到『讀書太可怕了』『學習等於威脅』的觀念。
很多孩子還會變得習慣性拖拉和回避學習上的挑戰。
所以,非常重要的一點是,
哪怕你需要教育孩子,也要在孩子不學習時;
學習時,一定別幹擾他《除非孩子求助你》。
隻有孩子情緒是放松的,覺得讀書是安全的,
他才能真正發自內心喜歡上學習。
當然,你還可以忽略孩子的『問題』,多鼓勵孩子,比如:
『考了75分,那你75分的知識點是怎麼學到的呀?
』
『你比別人有更大的進步空間哦』
『你在閱讀理解題上正確率很高呢!』
『你的卷面真的很幹凈……』
就這樣,一點點幫孩子建立起信心。
03
時間不要安排太滿
若幹年前,我給人做家教,遇到過這麼一件有趣的小事:
我輔導的那個小孩讀五年級,每天寫作業都能磨蹭到半夜。
後來,媽媽就跟他約好,
只要作業能在晚上8點前寫完,就能玩半小時的電腦遊戲。
那天,小孩7點過一點就寫完作業了。
他媽媽可能覺得那麼早放家教回去太不劃算,
於是又翻出一張試卷,請我盯著孩子做。
孩子滿臉沮喪,
然後,又啟動了無限拖拉的寫作業模式。
後來,我發現很多家長都會這麼幹。
他們總會把孩子的時間安排得很滿,
看不得孩子無所事事地玩兒。
讀書、寫作業這個事對孩子而言,
就像是『西西弗斯的石頭』,
永遠都沒有停下的時候。
面對一個永遠都完不成的任務,
孩子的積極性會大大被挫傷。
學習純粹變成了混時間,
不磨蹭才怪。
簡單一句話,留白非常非常重要。
約定好學習任務和時間後,
其他時間最好由孩子自己自由支配。
一定不要人為制造孩子的厭學情緒。
04
盡量提供按部就班的平穩生活
我的咨詢室裡,接待過很多『乖小孩』。
他們平日裡成績不錯,
可是某段時間,忽然成績嚴重下滑,
上課也無法集中精神。
一了解,多半是那段時間,
這個孩子的家庭出現了一些問題。
可能是家裡有了什麼變故,
或者是父母出現比較嚴重且持續的爭吵。
當平穩的生活節奏被打亂,
孩子的安全感就會受到波及。
而一個內心不安的孩子,
是很難專心投入到學習中的。
所以我們說,
給孩子提供按部就班的生活,真的非常重要。
簡單理解,就是該上課上課,該寫作業寫作業。
該吃飯吃飯,該玩要玩。
所謂學習習慣,早期就是生活習慣。
所以,請確保孩子生活中,總有一部分內容是固定不變的。
確保睡眠時間也很重要。
睡前不要訓斥孩子。
不要讓孩子哭。
不要做太刺激孩子的事。
大人之間的關系當然也需要是平穩的,盡量和諧的。
平穩、和諧的生活,首先會給孩子帶去好情緒。
好情緒帶去好的專註。
一個家庭,如果有各種問題,孩子肯定無法專註去讀書。
這也能解釋,為什麼和諧的親子關系,容易產生成績優異的學生,
而問題家庭裡,多的是差生。
05
要會設置目標
讀書當然需要一定的規劃和目標,
但是,很多家長誤把『願望』當『目標』。
比如一個180斤的人,定下目標『我要瘦成90斤』,
這更多隻能算一種『願望』。
願望很美好,但難度太大,想要實現太困難了。
很容易半道放棄:算了,聽天由命吧。
而定下目標『我要每頓飯吃8分飽,
每天堅持運動10分鐘、喝500ml的水』,
這才是一個具體的目標,它更能讓人堅持下去。
學習也如此。
一個英語考試總是70分的孩子,
你要求他考到90分,
這是你的願望和期待。
但是,如果你陪孩子一起約定:
『每一次測試提高5分,每天背5個單詞,每天讀5分鐘課文』
這才是目標。
這樣的目標,具體又容易實現,
才能真正突破英語成績。
06
提高記憶力是有方法的
尖子生與差生之間,差的並不是智商,而是記憶力。
而在我們的大腦裡,掌控記憶力的那個東西叫海馬體。
所以,要想提高學習能力,就要在海馬體上好好下功夫。
1、制造快樂。
人在快樂的時候會分泌多巴胺,
這個物質會刺激海馬體,
讓它的記憶能力更強,從而學習更高效。
2、利用好記憶規律。
今天學的知識,24小時後、48小時後再看一次,
一周後再去看一次。
某個信息來了又來,海馬體就以為很重要,
信息就會被保留下來。
這就是復習的重要性。
學習不是反復一直讀某個信息,
而是讀完放一邊,隔一天、兩天、一周、一個月後,再看。
3、跳出舒適區。
舉個例子。
看書的時候,在書上寫註釋、熒光筆畫重點,
從腦科學的角度來說,大腦對這種輕松的重復方式並不感冒,
放下書,你可能很快就忘了。
換個方式:看完一本書,放下。
第二天,回憶這本書的內容,畫個詳細的思維導圖出來。
大腦在經過回憶、思考掙紮後得到的知識,才是我們學到的。
從這個角度說,做題目和測試也是有好處的。
它需要思考,會挑戰大腦的舒適區。
大腦在適度的緊張和掙紮過後,
知識就記得更牢固。
07
重視輸出
學到的知識,通過輸出,能更深刻地保留下來。
什麼是輸出?
就是把學到的,再演繹一遍。
方法一:做出來。
蒙臺梭利有句名言:
『我聽過的,也許會忘記;
我看過的,可能會不記得,
我做過,我就懂了』
特別是數理化,很多可以動手操作起來,
常動手實踐的孩子,腦子更靈活。
方法二:說出來。
盯著孩子寫作業、抓著機會給孩子講解知識,
不如趁閑暇時間,讓孩子來教你。
『這題你是怎麼學會的?
能給我講講嗎?
』
『這方面的歷史我很有興趣,但我不懂,想請教你……』
讓孩子成為會講題的小老師,
知識會更加牢固、學習更有樂趣。
方法三:寫出來。
看了某個文章後,隔一會,把它寫出來。
富蘭克林的寫作之路就是這樣開始的,
看文章,再憑記憶寫出那個文章。
如此反復。
因為大腦更重視輸出。
08
提供資源和支持
雙減後,父母到底能為孩子做什麼?
不是催逼孩子,而是盡可能為孩子提供資源和支持。
比如,堅持親子閱讀,盡量拓寬閱讀面;
多陪孩子去逛各種博物館、有趣的展覽,
多參與有趣的社會實踐活動,
開闊眼界,增長見識。
我家兒子小的時候,
我最經常帶他玩的,
就是各種有趣的科學實驗小遊戲。
孩子們是識貨的。
給孩子提供高質量的學習和探索資源,
孩子們更容易感興趣。
當然,課堂知識仍然是重要的。
雙減後不上補習班,孩子課堂知識學得不紮實怎麼辦?
國家其實已經為大家把資源準備好了!
下面這個『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官方網址請大家一定記好:
https://www.zxx.edu.cn/
《該平臺原名『國家中小學網絡雲平臺』,3月1日開始升級,新增更多豐富資源。》
《不是廣告 不是廣告 不是廣告》
這是教育部牽頭打造的線上學習平臺。
集齊了小學、初中、高中所有年級和各主要學科課程資源,
孩子們用來復習預習、查漏補缺都很好。
還有豐富的心理健康講座、有教育意義的電影、紀錄片,
以及各科教輔電子書,和家庭教育專題知識等。
無論大家的孩子多大,都能用得上,
強烈建議直接轉發收藏。
最後我想說,成為學霸,當然不是人生的終點。
重要的是,我們的態度,決定了孩子的人生能走多遠。
相信孩子,相信的力量,可助孩子抵過歲月漫長。
—— End ——
作者:張惠姍,江湖人稱33老師,兒童心理工作者,心理科普自由撰稿人。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