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是人的一生中最寶貴的一段時間,這段時間的人無憂無慮,沒有成年人的壓力,每天都是開開心心地玩耍,學習,偶爾有點小煩惱也是哪個小朋友又不和他玩了。
童年美好的回憶將陪伴一個人的一生,但是,自從流行出門打工開始,孩子們的童年也悄悄地發生了變化,父母出門賺錢,孩子們留在家裡跟爺爺奶奶一起生活。
雖然物質條件比以前要好了很多,但是卻少了來自父母的陪伴,長期感情上的缺失,讓一張張稚氣的臉龐下,隱藏著很多大人都承受不了的心酸。
2月21日,河南周口的張老師分享了一段視頻,讓人看上去特別的心酸。
當張老師走進教室準備上課的時候,他看到有一個6歲的小男孩,坐在課桌前傷心地哭泣。
張老師上前詢問原因,小男孩一邊抽咽著,一邊回答老師的話:我想媽媽了,我媽媽打工去了,我爸爸也打工去了。
孩子小小的臉上被悲傷給籠罩著,眼淚像斷了線的珠子般,不停地滾落下來,聲音中充滿了對媽媽深深的思念, 讓人聞之也忍不住跟著濕了眼眶。
孩子整整哭了15分鐘,才在老師的安撫下慢慢地平靜下來。
作為孩子的老師,看到這些留守的寶寶,他也很心疼,但是父母的缺失是老師無法替代的。
他呼籲想要外出打工的家長們,盡量安排一個人在家裡陪伴孩子。
畢竟孩子的成長隻有一次,錯失了,就無法彌補。
孩子哭泣的樣子,讓很多媽媽都覺得很是揪心,引起了網友們的熱議,網友們的觀點分成了對立的兩個方面。
一方是選擇陪伴的父母,他們一般有兩種選擇,一是帶著孩子們一起出去打拼,夫妻雙方安排一個人,盡量找能配合孩子時間的工作,方便接送孩子上學。
這種方案優點是一家人都在一起,缺點就是如果賺得少,基本上就存不上錢,但是至少一家人都在一起,雖然辛苦,但也苦中有甜。
第二個方案是留下其中的一個在家裡陪伴孩子,另一個出門打工賺錢。
這種方案是大部分夫妻選擇的方案,畢竟家裡花費要小一些,一個人努力賺錢,另一個人在家裡節儉一點,可能還能有少許結餘。
不管是哪種方案,都需要夫妻雙方分工合作,而且實際操作當中也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對夫妻的感情也是一種考驗。
另一方是選擇把孩子留在家裡,夫妻倆一起出門拼搏。
他們的想法是想要給孩子好的生活,在家裡肯定會經濟困難,不想孩子長大後還像他們這樣辛苦。
而且長期異地容易影響夫妻感情,也是他們選擇夫妻共同出門打拼的一個重要原因。
但是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不是每個人都能成為富一代,也不是每一對天天在一起的夫妻就能白頭到老。
也有可以忙碌過後,發現還是兩手空空。
面對物質的誘惑和孩子的期盼,他們選擇了先滿足物質上的欲望,也許在他們看來,給孩子提供好的物質上的支持比陪伴更重要,但是家人之間如果沒有感情上的維系,依靠物質又能維持多久呢?
這位老師說得好,孩子需要的是陪伴,父母應該看到孩子本質上的需要,而不是一廂情願地把自己認為好的東西塞給他,而不管他需不需要。
網友向日葵說:我就是留下陪伴的那一個,我寧願窮,也不忍心讓孩子這麼哭。
網友any麻麻說:把孩子丟下後,需要錢的時候就一定能拿出錢來嗎?
有些孩子是為爺爺奶奶生的,孩子從小就沒有在父母身邊待過幾天。
其實道理都一樣,等他們老了,孩子把他們送到養老院,一年去看一次,他們就能知道孩子小時候的無助和期盼了。
慶幸越來越多的父母看到了孩子們的無助,主動選擇了一個目前看上去更為艱難的方案,但是從長遠來看,又何嘗不是更簡單的方案呢?
其實說到底,這就是一道選擇題,但是無關對錯,大家都是按自己的想法,做出了自己認為對孩子對家庭最有利的選擇,並且為之努力奮鬥。
不過晨風認為,雖說都是為了孩子,沒有對錯之分,但還是應該以孩子的感受為主,多多照顧一下他們幼小的心靈。
作為年輕父母,你們會如何選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