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登曾經寫過一篇文章《教育的核心是什麼》,在文章中他提到對於當下的中國家長,面向未來培養孩子,該讓孩子具備的四大方面能力。
第一個能力是思考能力。
很多情況下,我們的教育更註重知識的灌輸,而不重視讓孩子提出自己的看法。
即便孩子表達了一些孤立的思想,如果跟主流有所不符的話,也很有可能被視為另類,不被認可。
作為成人,我們首先應該相信孩子的能力,並為孩子搭建獨立思考的大廈。
其次,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我們要學會放手,不僅要做權威型的父母,還要當孩子的朋友、顧問、不要直接替孩子『拍板』,更不能『僭越』。
最後,我們把解決問題的主導權還給孩子,扮演好提問者的角色,啟發孩子自己動腦、自己想辦法。
第二個能力是精神能力。
這裡包含了一個三角形的能力模型,最底層是積極向上的心態,中間是抗打擊能力,最上方是理想和志向能力。
孩子抗挫力形成的前提,是他曾經獲得過成功的感覺。
又進一步說明,除了我們常說的『失敗是成功之母』,對於孩子來說,更應該提倡的是『成功是成功之母』。
孩子隻有體會過『成功』這種令人激動的感覺,才會對成功產生渴望。
第三個能力是社會能力。
在一個社會中,互幫互學,互相支持互相保護,應當是社會能力的核心。
但現在,從家庭,到學校,再到社會,一方面我們在強調人的品格,強調正能量,另一方面我們卻實實在在地培養出了太多的『精致的利己主義者』。
父母不希望孩子自私,但卻用錯誤的養育方式把孩子『推向』自私。
比如,我們的養育不能脫離孩子成長發展的規律。
孩子兩歲多剛剛擁有『物權』概念、占有欲很強的時候,我們強迫他去分享玩具,就是錯誤的做法。
第四個能力是知識能力。
這可以算是當下父母最普遍關注的問題了。
孩子考試成績不好、是讓所有父母都很頭疼的事情。
很多父母更傾向於用批評、打罵的方式來『震』孩子,想要以此激發孩子學習的鬥志。
但是,這樣做往往難見成效,孩子甚至會抗拒、厭惡學習。
怎麼辦?
『赫洛克效應』這個經典的心理學實驗,告訴父母用鼓勵才能真正幫助孩子進入『主動學習—一提高成績』的正向循環,幫助孩子把偶然行動演變成持久的良好習慣性行為,同時獲得安全感,激發孩子自主學習的動力。
總結一下,面向未來教育孩子的核心,要培養孩子要具備以下四種能力,第一是獨立思考能力,第二是精神能力,第三是社會能力,第四個是知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