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過心急的家長,但沒見過這麼心急的家長。
此前我看到一則新聞:一個5個月大的孩子被診斷為腎結石,兩邊的排尿管都堵塞了,情況非常嚴重。
才五個月大的孩子怎麼就得了腎結石?
再三追問下,才知道原來是父母喂輔食喂得太早了,孩子才出生3天就喂了,這才導致孩子出現這麼驚險的一幕。
很多家長覺得孩子越早添加輔食,能越快適應,會按照自己的想法給孩子添加輔食。
殊不知——
國內外膳食指南都建議寶寶滿6月齡了再添加輔食。
因為這時候隻吃母乳已經滿足不了孩子的營養需求了,他開始需要輔食來提供一些其他的營養。
除此之外,這些輔食添加的誤區也需家長多注意。
誤區一
推遲添加輔食
可以避免寶寶過敏
過早不行,同理過晚也一樣不推薦。
其一,每個人的過敏原不同,所以不能一概而論。
再者,在孩子滿4月齡前,過早添加易過敏食物會增加過敏風險;但延遲添加易過敏食物不僅不預防,反而可能增加孩子食物過敏的風險。
所以說,千萬別因為擔心過敏而隻給孩子吃少數幾種輔食。
誤區二
寶寶消化系統尚未發育成熟
就隻給孩子吃流質輔食
我發現很多家長很喜歡給孩子吃米湯、果汁、蔬菜汁這樣的流質輔食,總認為這種食物孩子更方便食用,也好消化。
但殊不知,這種食物的營養密度很低。
看似孩子吃了很多,但實則隻是攝入了少量碳水化合物,時間長了必定會有礙於孩子的身體發育。
和家長想法相反的是,我們長時間給孩子吃流質食物,反而對孩子的咀嚼發育不利。
所以說,為了給孩子提供足夠的營養,我們需要給孩子吃營養密度高的食物。
高密度食物的標準,我們之前也說過,大家隻需記住這個黃金公式,然後給孩子吃就行。
完整食物的營養密度>分解的食物
固體食物的營養密度>液體食物
比如說,米飯>粥>稀飯>米湯,肉>肉湯。
我們盡量給孩子吃前面類型的食物。
誤區三
一定要等到寶寶長牙了才能給
需要咀嚼的顆粒狀或手指食物
我們太低估孩子了。
『咀嚼』並不一定非得用牙齒才行,用牙齦和牙床就能將一些軟小的輔食咀嚼碎。
什麼時候就能加手指食物?
具體的時間,各大權威機構說法也不完全相同。
我們每個孩子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都自己發育的節奏,這些時間點我們將其當做一個參考的指標即可,最為靠譜的信號應該是,當孩子發出「我要自己吃」的信號時。
比如以下這些:
最明顯的表現就是,孩子不想再被喂飯了,想自己吃,我們就可以放手讓孩子自己吃飯了,這時候就能給他加手指食物了。
我們很多家長在給孩子添加輔食時,經常會按照自己的經驗、想法給孩子添加輔食,卻唯獨忘了站在孩子的角度上考慮他到底需要什麼。
育兒需要足夠的細心,更需要換位思考,這樣才能更好的顧慮到孩子真正的需求,提供最適合孩子成長發育的東西。
審核醫生:李佳穎
圖片/視頻來源:網絡/寶寶呵護漫畫組
侵刪
覺得好看,請點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