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看到一位媽媽在後臺的留言:
身邊的好幾個閨蜜都在寶寶出生沒多久就開始給孩子吃各種營養補充劑,包括鈣、鋅、硒等。
心想我家的寶寶也不能落後別人啊,可是卻又不知道給娃補哪些,於是帶著孩子去醫院進行了微量元素的相關檢查。
結果被兒科醫生告知:你家孩子什麼都不缺,等到6個月以後著手添加 輔食就可以了。
不過寶媽還是擔心女兒兮兮營養不足,提早給孩子添加了輔食,包括一些米粉、蛋黃等等。
可沒想到這樣過了幾天,兮兮的性格出現天翻地覆的變化。
之前晚上很少哭鬧的她,現在一整晚都『哼哼唧唧』的,哪怕是閉上了眼睛也無法徹底安睡。
究其原因,主要是與新手媽媽普遍對添加輔食存在的誤區有關,今天給大家總結一下。
寶寶多大可以添加輔食?
很多寶媽不清楚寶寶添加輔食的時間,有的寶媽認為是4個月,還有的寶媽8個月了才給寶寶添加輔食。
結合世界衛生組織、美國兒科學會兩大權威機構的說法,主要分三種情況:
1、健康成長,足月出生的寶寶,6個月之前最好純母乳喂養,滿6個月是添加輔食最佳時間;
2、發育過快的寶寶,最早也不能超過4個月;
3、發育遲緩的少數寶寶,最遲也不要超過8個月;
針對上面兮兮的情況,因還未滿6個月就提前添加了輔食,而且在母乳喂養的同時還食用了較多米粉,這樣很容易造成吃撐、積食的現象,所以才導致孩子晚上睡不踏實的情況。
添加輔食後,如何判斷寶寶是否吃飽了呢?
內心柔軟的媽媽,一看到孩子哭鬧就十分心疼,每次寶寶無法安睡,便會讓寶寶吸奶入睡。
很多孩子因此腸胃損傷,開始越來越難帶。
對於像兮兮4個月大的寶寶,其實只要寶寶喝後不哭不鬧,這種狀態能夠維持3個小時以上,就能說明是吃飽的表現,無需再添加輔食。
假如寶寶剛吃完不到1小時、2個小時的時間,小嘴不停地一張一閉、哭鬧十分明顯等,說明沒吃飽可以再喂一喂。
添加輔食時,有先後順序嗎?
很多新手媽媽給寶寶的第一口輔食都是喝果汁、肉湯。
因滿6個月的寶寶腸胃還未發育完全,很容易造成便秘、消化不良的症狀。
正確做法是先做成糊狀、泥狀,如強化鐵米粉、各種肉泥,而不是大量流食。
在添加輔食的種類上,寶寶長到7~9月齡,就可以嘗試像碾碎的蛋黃、肉末、軟爛的面食《面條、餃子等》、豆腐等食物了。
如果媽媽在給寶寶添加輔食過程中,發現寶寶皮膚瘙癢、惡心、嘔吐、不想吃東西、精神狀態差,大多是過敏了,情況嚴重需要寶媽們及時帶寶寶就醫。
最後,建議寶媽們要有足夠的耐心,寶寶接受新食物新事物都需要時間,只要不過敏多嘗試幾次是沒有關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