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2964字
預計閱讀時間8分鐘
判斷一個孩子優不優秀,成績常常被作為唯一的評判標準,現在網上流行的『學霸』、『牛娃』、『虎爸』、『虎媽』等詞語就是最好的證明。
然而成績隻是一種表象,絕大多數父母也都明白這一點,隻不過,他們太希望孩子把心思放在學習上,忽視了孩子待人接物、為人處世的引導以及其他能力的培養。
成績很重要,但絕不是唯一。
所以,當我們談孩子被教育得好不好,更多的是要考量孩子的情緒管理、獨立自主、教養等綜合性的因素。
01
孩子在你面前不會掩藏情緒
很多父母討厭孩子發脾氣,但事實上,孩子在你面前毫無顧忌地生氣、耍小性子、發泄委屈,並不完全是一件壞事,反而證明你的孩子非常信任你,在你身邊有安全感。
每個能控制好情緒的人,在童年需要親自體驗受挫、發泄、對情緒處理的整個流程,加上父母的合理引導,積極溝通,他們管控情緒的能力才會越來越高。
如果孩子從小被壓抑,在父母面前不敢發脾氣,看大人臉色,怕你不高興,怕你生氣,看似懂事,其實最讓人心疼。
有一位網友曾說:懂事是什麼?
懂事是你得學會察言觀色,隱藏自己真實的想法。
看到喜歡玩具,不敢說出來;明明有想吃的東西,卻默默讓給別人;想拒絕朋友的要求卻說不出口…..
這種壓抑導致孩子長大後習慣委屈自己。
懂事是好事,但對於孩子來說,過早地學會這一點多少有些殘忍。
當他在爸爸媽媽面前想哭就哭、想笑就笑,不用偽裝,證明了父母是會接住他所有情緒的人。
02
你們之間的關系很好
很多父母都有這種感觸:孩子不願意跟父母說心裡話。
這種距離感,隨著孩子越大,感觸會越深。
曾經有一項調查:當你有了心裡話時,最想對誰說?
結果隻有不到30%的孩子表示會對父母說。
很多孩子身上的小毛病之所以演變成整個家庭最棘手的問題,其本質都是親子關系出了問題。
因為父母已經失去了孩子的信任,接著在他所有需要幫助的時刻,他都不會對你說,你也幫不到他。
有個媽媽最近憂心忡忡,孩子在學校被人欺負了,而且不告訴父母。
她給孩子洗衣服時,發現孩子衣領有血跡,喊孩子過來,就看到他下巴有一道傷痕。
問他怎麼回事,孩子小聲地說:『我自己不小心磕到的』
除此之外,一句話不願意多說。
媽媽平時愛大題小做,動不動批評、打擊他,他怕媽媽生氣,怕招致更壞的結果,幹脆瞞了下來。
孩子產生這種念頭非常值得父母自省。
如果孩子信任父母,他第一時間想到不是瞞你,而是找你尋求幫助。
在他眼裡,父母身邊是最安全的地方。
親子關系,是孩子建立的第一個社會關系,幾乎伴隨著孩子的一生,不僅影響了孩子的性格,也影響孩子以後建立其他社會關系。
親子關系好,教育也會簡單許多。
03
孩子懂得關心別人
心理學家溫尼科特曾說過:
『你如果想讓小嬰兒最終發育成既健康獨立又合群的成年人,你就一定要給他一個好的開始,這個好的開始就存在於你和寶寶天然的親情關聯當中,這種關鍵就是愛』
在某城市的公交車上,一位媽媽因為疲憊而低著頭瞌睡,旁邊的兒子見勢用胳膊撐起媽媽的頭。
同樣的姿勢足足撐了20多分鐘。
許多人把這種行為稱之為懂事,但我更願意把它叫做愛。
《相約星期二》中,有這樣一句話:
人生中最重要的是學會如何施愛於人,增長給予愛的能力,在對別人的關愛中我們會獲得生命的價值。
一個懂得愛人的孩子,不比成績優秀更值得家長驕傲嗎?
愛的能力的培養,需要父母的引導。
有些父母,看見小孩幫忙做事,不是嫌他做不好,就是嫌他做得太慢,父母幾乎是下意識地剝奪了孩子愛的機會。
其實,當孩子關心別人的時候,我們要珍惜並鼓勵,讓他知道,大人也需要他的愛。
04
孩子一直在學習自理
作家凱蒂柯比曾在書中提起他的育兒目標:
『在我心裡,育兒的終極目標是我的孩子可以能夠長大,然後可以給自己準備早餐,而我可以任性地躺在床上打呼嚕』
有遠見的父母都明白父母最大的責任之一,是應該在孩子離開自己之前,給予他們駕馭生活的能力。
孩子在2歲之後,就應該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從最簡單的小事做起,做做家務,鍛煉動手能力,這對孩子沒有什麼壞處。
孩子們學到了他們生活的本領,長大後,就沒有什麼再需要家長擔心的了。
一位幼兒園的生活老師曾抱怨:幼兒園裡新生入園是非常痛苦的一段時間,不僅要應付孩子的哭鬧,還要面對很多孩子不會上廁所、不會吃飯、不會穿衣服的問題,在自理問題上,孩子們普遍表現得特別差。
令人擔憂的時,不少孩子上了小學之後,在獨立生活方面依舊表現得很糟糕。
想讓孩子獨立不成為問題,父母就要及時放手,多給孩子練習的機會,生活的能力有了,就不怕孩子未來照顧不好自己。
05
孩子行為有規矩
每個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都需要去適應一些限制,避免過度的任性妄為。
正如哲學家黑格爾說:『秩序是自由的第一條件』
我身邊總是能遇到一些家長,以孩子小或天性為由,放棄對孩子的管教,為孩子辯解,導致孩子養成了壞習慣。
有的孩子和同伴玩耍,見到喜歡玩的東西又是爭又是搶,父母不但不阻止,反而在一旁幫助孩子。
等他大了,需要排隊等待或者禮讓時,他還是不樂意。
這樣的孩子在集體裡不受歡迎,但他自己也不懂問題究竟出在哪,因為沒人會告訴他沒禮貌。
規矩是要從小定的,孩子的年紀越小,越是需要具體地去設置一些規矩,養成習慣,比如:
用餐時,吃菜的時候不翻撿盤中食物;
看演出時,進場要排隊,先來後到是規則;
主動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出門在外,盡量不要給別人添麻煩……
不要小看這些細微的小事,一旦孩子堅持並養成習慣,未來就會成為他的品行。
06
孩子可以坦然接受失敗
最近有位媽媽在後臺留言,孩子今天成績退步被老師點名批評,結果回家一直偷偷摸眼淚,也不願意吃飯。
媽媽無奈地說:『我的孩子太禁不起打擊了該怎麼辦?
』
怕打擊、怕輸、怕批評的背後,要麼是孩子過於自信,要麼是過於脆弱。
中國很多家長,執著於對孩子『成功』教育,努力得第一,得了第一才光彩,卻對失敗隻字不提。
於是很多孩子遇到困難後,心理素質極差,輸不起、玻璃心、扛不住事兒。
真正優秀的孩子,能接受最好的結果,也不怕面對失敗和挫折,跌倒了還能有拍拍膝蓋繼續努力的勇氣。
孩子慢慢長大,也從起初的脆弱變得越來越堅強。
作為父母,我們給孩子機會,讓他們去嘗試,去經歷,去體驗成功與失敗的多種滋味。
孩子未來能走多遠,看得就是這一點。
文末點個【在看】,願我們都能把孩子越教越好!
END
編輯 | 不二
插畫 | 在在
原創文章,原創插畫
轉載請聯系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