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一輩常說『三歲定八十』。
基於老一輩所總結的生活智慧,很多家長都把3歲認定為孩子成長的一道『坎』。
3歲就表現聰明的孩子,通常長大後就會更聰明。
事實上,人類大腦的發育,從寶寶出生後就已經開始工作了,在0-1歲的階段,恰恰是寶寶腦細胞發育最快的時候。
判斷孩子是否聰明,不需要等到3歲,若是1歲之前,寶寶有這些表現,那代表你家寶寶或許就是那個人中龍鳳哦!趕緊來對照看看吧~
愛吃手並不是不講衛生,而是寶寶智力發育的初步體現
在孩子3-4個月左右,『吃手手』好像是孩子的通病。
除了吃自己的手外,能抓握在手裡的,不管安全不安全,寶寶通常都愛往嘴裡送。
考慮到安全和衛生原因,面對愛吃手的孩子,全國家長的統一做法都是加以制止。
其實,寶寶的這種行為又稱之為『口欲期』,寶寶通過咬東西的方式來探索周圍的環境。
『口欲期』也預示著寶寶智力水平以及認知能力的發育,在育兒圈中通俗的說法是:愛吃手的寶寶通常都很聰明。
正確的做法:
爸媽們不要幹脆利落地阻止寶寶這一探索行為。
但是為了安全起見,我們務必要確保寶寶入口的物品都是幹凈且不會造成吞咽危險性的,一些細小的、尖銳的物品要遠離寶寶伸手能觸及的地方,否則寶寶誤吞食後的後果可是非常大的。
愛動手打人的寶寶並不是頑皮,而是精細動作發育良好
半歲之後的寶寶,手眼協調以及手部精細動作的發育,也是給爸媽們很大的驚喜,他們會用小手去拿細小的物品,甚至會把小珠子丟到空瓶子裡,還有一些寶寶幹脆是一言不合就開『打』。
他們用小手拍打周圍的物品,甚至還會在爸媽臉上留下『爪印』,一部分家長會認為這是寶寶太頑皮,隔壁家XXX的小孩都沒有這樣的動作。
事實上,這是寶寶手部進入了敏感期,喜歡用手去感受周圍的事物,這一充滿破壞力舉動的背後,預示了寶寶智力發育很不錯哦。
正確的做法:
任何時候打人都是不對的,即便是小寶寶也不例外哦。
既要阻止寶寶打人的壞習慣,也不影響手部精細動作的發育,這時候親子家庭教育陪伴的重要性就體現了。
爸媽們要學會轉移寶寶的注意力,借助一些訓練手部精細動作的道具,如:繞珠玩具、串線、夾珠子等。
最好是色彩鮮艷一些的哦,因為這個時候的寶寶,視覺發育也跟上了步伐,他們更傾向於顏色艷麗的物品。
遇到陌生人或是陌生環境,寶寶表現很抗拒甚至會哭鬧不止
大約在寶寶7個月左右,他們的記憶力也有了突飛猛進的進步,當然對一些具體事件寶寶是無法形成長久記憶,但對於陌生的面孔、陌生的環境,寶寶有了清晰的辨識能力。
科學研究證實,有超過50%的寶寶都會在這一月齡段出現『認生』的表現。
有的家長判斷孩子太內向,用各種方法來鍛煉寶寶的膽量。
事實上,這種做法真的不可取,隻會破壞寶寶潛在的安全感,得到反效果。
要知道寶寶的『認生』也是記憶儲存功能發育的體現,越早『認生』的寶寶越聰明的說法真的一點也不假哦!
正確的做法是:
這個時候爸媽們不要強制幹預寶寶的行為,相反要耐心哄哄哭鬧中的寶寶,在熟悉的環境以及愛自己家人的陪伴下,寶寶的恐懼感就會消失。
然後循序漸進地多帶寶寶去一些戶外的環境,接觸形形色色的人,擴大寶寶的生活半徑,等寶寶見識多了,內心安全感增強了,他們也不會有認生的表現了。
除此之外,寶寶的行為發育也跟智力息息相關。
大多數寶寶在10個月左右在家人的幫助下能夠片刻站立,在12個月左右開始有了落地行走的欲望。
大動作的發育都暗示了寶寶智力發育良好。
但是也要提醒家長朋友,不能以此為標準來評判。
每個寶寶的生長曲線都有差異,寶寶個子太高、體重偏重等外在因素,都可能影響他們的大動作發育稍微滯後於同齡人,並不代表寶寶智力發育出現障礙。
要想寶寶趕超於同齡人,那麼爸媽們就耐心替寶寶做個訓練輔導吧!
關注我,我是『萌娃大隊』,一位二胎媽媽,熱衷於分享實在的育兒幹貨。
讓我們一起學習,一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