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個親戚的兒子去年考上北方一所重點大學,誰成想,開學時給他帶了兩萬塊學費加生活費過去,沒幾個月這孩子染上了網絡賭博,不僅花光了手上的錢,還欠了網絡平臺一屁股債。
親戚是被追債的打電話來才知道,雖然他欠的債父母幫還了,但是他因為事情敗露無心向學,現在整天耗在家裡面。
這個孩子家裡條件很不錯,父親是老師,母親是醫生,家裡從來不讓他操過什麼心。
他父母對他唯一的要求就是好好學習,他也很給力,一直是學校的優等生,考上了重點大學大家都很開心。
然而,誰知道孩子對錢沒有概念,輕易就被錢誘惑沾染了網絡賭博的惡習,變成了如今這個樣子。
在《優等生:父母看得懂用得上的財商課》一書中,作者說,學習上的『優等生』,不一定會成為人生中的『優等生』。
其關鍵原因就是,我們隻知道給孩子培養智商、情商,卻很少有父母會想要培養孩子的財商。
回想一下,是不是父母經常和你說的一句話是:『你隻管好好學習,不用管錢的事』
然而對錢一無所知的孩子們,離開父母的懷抱以後,首先面對的就是金錢的誘惑。
所以,父母要從小給孩子做好財商教育,才不至於讓金錢成為了孩子過上幸福生活的絆腳石、攔路虎。
01 和孩子談錢,其實不是壞事
現實中的很多問題、迷茫和焦慮,大部分都和錢有關。
也許你會反駁,有錢就一定能解決一切問題嗎?
當然不是,但是能解決大部分問題。
這樣說不是唯金錢論,隻是我們作為父母,不能把錢擋在了孩子門外,讓孩子做一個隻知道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小皇帝,讓自己遇到問題是陷入窘境。
前些天看到一個新聞,一個年輕女孩在北京工作,雖然每月工資一萬多,但是依舊『月月光』,她因為過度追求名牌和流行,每個月還得靠信用卡度日,導致了自己成為一個『精致的窮人』。
她能賺錢,卻過得比工資四五千的同齡人還拮據,到底是財商教育沒做好。
從小和孩子談錢,其實是給他們打好財商教育的基礎,是讓孩子擁有變現的能力,能夠成為金錢的主人,而不是奴隸。
書中說,所謂的變現能力,是讓孩子能夠把自己擁有的資源變成『產品』,再把『產品』轉變成財富的能力。
在去年熱播的電視劇《小敏家》裡,黃磊的女兒因為從小學畫畫,還在國外念大學的時候,就在網上連載自己畫的漫畫,結果被出版社看重,出版了自己的繪本,輕松獲得了版權收益。
這就是變現的能力,也是財商教育的結果。
02 學習變現能力,讓孩子擁有更多的人生選擇權
錢是一個很復雜的概念,如何賺錢、如何花錢、有沒有必要省錢、需不需要攢錢等等,這些都需要學習,並不是一蹴而就的,而孩子對於錢的價值觀最直接的就是受到了父母的影響。
傳統意義上的『優等生』,是學習上的尖子生,但是當這些學霸們走上社會,面對的可能更多的是生存和生活的問題,而這些都與衣食住行等密不可分。
如何從象牙塔過渡到現實社會,依然是那個『優等生』?
這其中就需要學習變現能力。
通過學習變現能力,提高孩子的財商,能夠幫孩子保住生活下限,也能幫孩子突破人生上限。
當孩子成為人生中的優等生,意味著他能夠比普通孩子擁有更多的人生選擇權,可以選擇過自己想過的生活,而不是被迫謀生。
03 怎麼和孩子談錢,培養孩子的財商?
父母該如何有意識地引導和培養孩子的財商意識,《優等生》這本書花費了大量的篇幅,列舉了豐富的案例進行講解。
比如從小可以讓孩子參與到家務活動中,可以很好地明白責、權、利的界限。
書中建議父母可以列出家務活范圍,和孩子年齡對應的家務活,屬於孩子的責任,這些家務活不用付費給孩子。
當孩子幹超出年齡范圍的家務活時,父母可以考慮給予一定的金錢上的獎勵,鼓勵孩子的行為。
責權利相平衡時,孩子不會因為物質獎勵淪為拜金主義者,還能夠更好地做好自己的事情,關愛家人朋友。
又比如書中提到帶孩子旅行,讓孩子參與到旅行的方案設計和財務預算中。
父母帶孩子旅行,都希望孩子能夠開闊視野,但往往孩子隻是享受的一方,是看熱鬧的那個人,其實旅行過程中很多事情都能夠鍛煉孩子的能力。
讓孩子參與旅行的方案計劃,了解旅行目的地的風土人情,設計旅遊路線以及安排所要乘坐的交通工具、住宿的酒店、景點門票的購買等等,孩子能從中學到項目管理,也能形成比價意識。
再比如讓孩子從小接觸理財知識,學會錢生錢的技能,擁有更多被動收入。
所謂的被動收入,就是說即使不工作,我們也不需要花費多少時間和精力去獲取的收入,比如房租、利息、基金股票收益、知識版權等等。
與之對應的主動收入就是我們日常工作的工資收入。
擁有被動收入是實現財富自由的關鍵因素,也是實現財富自由的必要前提。
書中舉了一個戴維斯家族的例子,股神巴菲特對戴維斯家族的財商教育可以說是大為贊賞,這個家族給孩子從小就設立賬戶,並放入一定的前,讓孩子學習管理和使用錢,甚至是學習投資理財知識,變主動收入為被動收入。
如果你也希望能夠給孩子的人生更多的選擇權,可以看看《優等生》這本書,有意識地幫助孩子培養財商,擁有變現的能力,讓他們擁有更多人生選擇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