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學校,要是忘帶作業了怎麼辦?
上美術課,要是蠟筆斷了怎麼辦?
上臺表演,要是出錯了怎麼辦?
……
孩子常常有各種小擔心,就像科拉一樣——
看《別煩我,擔心小怪物》這本書時,我非常理解主人公科拉的感受,因為我也曾經是這樣的小孩。
盡管童年焦慮是普遍存在的,但是有些小孩就是會比其他人表現得更緊張、更焦慮。
故事開頭部分說:『許多人都會被擔心小怪物纏上,但隻是一小會兒工夫,他們就把擔心小怪物甩開了。
可是,科拉做不到』
是的,大部分人雖然也會擔心、會緊張,但他們很快就能把這些擔心甩開,擺脫焦慮的情緒。
像是面對上臺講話、演奏這樣的事情時,幾乎所有人都會緊張,但不是所有人都會因為過度緊張而犯錯,甚至出醜。
在面對壓力環境時,適度的緊張能讓我們的大腦更有效率地運轉。
而壓力太大,則會讓我們表現得不好。
科拉就是這種小孩,她平時就很容易陷入擔心、緊張的情緒,在面對鋼琴演奏會這種對一般人來說都有很大壓力的事情時,她比大部分人更崩潰,會過度緊張以至於影響正常的生活。
而科拉明顯要大上幾歲,是個小學生了,相比於幼兒,這一階段的孩子因為自尊,會更難容忍自己犯錯,也沒那麼容易和家長交流,這些擔心便往往隻能被壓抑在心底,因為他們擔心別人的看法:如果別人知道我連上臺演奏都害怕,他們會嘲笑我的。
其實,科拉並不孤單。
研究顯示,高敏感人群的占比大概是20%,大約五個小孩中就有一個科拉。
『要是《萬一/ 如果》……怎麼辦?
』這是典型的焦慮型思維。
科拉會反復設想各種不好的事情發生的場景:手指發抖彈不了琴,不小心彈錯了被人嘲笑,觀眾太多,或者觀眾太少……
這種過度焦慮所帶來的負擔,容易陷入一種惡性循環之中。
如果簡單地勸說孩子『不要害怕』『沒什麼可擔心的』,無疑會讓他們更加陷入『我真沒用』『別人都不緊張,隻有我會這樣』的自責中。
《別煩我,擔心小怪物》這本書,用各種奇形怪狀模樣的小怪物形象來代表科拉心中的種種不安,形象而溫和地呈現了敏感孩子所面臨的困境,讓家長看見孩子內心的掙紮,幫助他們理解孩子為何會有這樣的反應。
同時,這故事也為像科拉一樣的孩子提供了一種緩解焦慮的方法:對付『如果……怎麼辦』最好的辦法就是去設想一些好的『如果』。
故事裡向愛擔心的科拉伸出援手那個小女孩斯特拉,無疑是一位很棒的心理輔導員。
她告訴科拉,既然控制不了要產生那麼多的假設,不如就去假設一些好的情況和後果,嘗試用積極的想法替代消極的想法吧。
如果總是有意識地讓這些積極的想法占領大腦,從而逐漸形成正面反饋的習慣,對於緩解焦慮無疑是一種解決之道。
不過,現實遠比故事中的情境更復雜,積極的想法不一定總能順利出現。
對容易產生焦慮,而且很難擺脫這種情緒的高敏感型人來說,與其要求自己戰勝焦慮,不如學會接受這樣的事實,在接納自己的前提下,用自己覺得舒服的方式去放松。
就像科拉所做的想象遊戲,把生活中的挑戰轉化為讓自己能夠心平氣和接受的事物,但這一切的前提是適合自己,如果明明做不到還要強迫自己去設想積極的想法,又怎麼能放松呢?
因此,家長們可千萬別把這種解決之道變成孩子新的壓力來源。
對家長而言,認真對待、接受並理解孩子在生活中有這樣那樣的挑戰,才是最重要的一步。
我們要讓孩子知道,承認自己會緊張害怕是正常的,別人和自己一樣會緊張,成年人也會緊張。
我們也許不能完全戰勝焦慮,但可以接受它,與之和平相處。
家長也可以用這些方法幫助敏感孩子緩解緊張情緒:
和孩子一起列出日常生活中那些會讓他擔心焦慮的事情,一起談論這些事情的細節,焦慮往往是因為未知,因為要面對新事物,充分討論細節會對緩解焦慮很有幫助。
在公開演講這類特別容易有壓力的事情發生前,幫助孩子充分做好準備。
尋找一些適合孩子的有效的放松方式,或是可以轉移注意力的方法,每個人適合的放松方式都不同,聽音樂、做瑜伽、深呼吸,甚至跑步,專註於某件事物時,往往就不太容易焦慮了。
通過建立某種儀式感來緩解焦慮,就像『魔法親親』能讓孩子感到媽媽就在身邊一樣,這種儀式感往往需要讓孩子自己去發現,才能更有效果。
有時,家長會發現自己陷入了兩難的境地。
如果強迫孩子去嘗試那些讓他們害怕的事情,很可能會加大他們的壓力,適得其反。
而如果過度保護,讓他們避開任何會引發焦慮的境地,他們又可能永遠無法成長和改變。
對此,《遊戲力》的作者勞倫斯·科恩給出的建議是『輕推』。
不能強迫,也不能放任自流,家長應該把握好度,關鍵是要關注孩子的狀態,尋找合適的方式。
家長不要期望敏感的小孩一下子發生改變,世界上並不存在這種神奇的方法,我們還是要通過耐心的觀察和幫助,和孩子一起,用適合他的方式慢慢去調節,陪他一起面對越來越大的世界和越來越多的未知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