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這個世界不能接納孩子的焦慮,孩子的焦慮將無處安放,就會變得越來越焦慮,越來越不自信。
如何增強孩子的自信心?
這是很多父母關心的問題。
很多家長會問到,孩子在社交方面看起來很害羞,不夠自信,怎麼辦?
可以說,這幾乎是所有人都會遇到的問題。
作為成年人,我們在面對新的環境時,也許會感到興奮,也許會有些焦慮。
比如剛剛入職的新人,或多或少都會擔心:自己表現得怎麼樣?
別人會怎樣評價自己?
這種焦慮體現在孩子身上更為明顯。
孩子在一個新的環境中,或者面對陌生人的時候,他會擔心和害怕:和父母分開之後會發生什麼事?
陌生的人會對我做什麼?
如果我不小心做錯了什麼,會不會讓爸爸媽媽不高興?
我有點不知所措,為什麼爸爸媽媽沒有陪著我?
有些父母,能夠發現孩子的社交焦慮狀態,也會想出相應的辦法來陪伴和鼓勵孩子,幫助孩子緩解內心的緊張情緒,增強孩子的自信,讓孩子可以更大膽地去探索這個世界。
因為父母能夠接納孩子的緊張,接納孩子的真實狀態。
相當於父母給孩子提供了一個抱持的環境場。
這種支持的力量,可以讓孩子感覺到,無論怎麼樣,爸爸媽媽都會在這裡,父母是接納他的。
對年齡尚小的孩子來說,父母就是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就是他的世界。
如果這個世界不能接納孩子的焦慮,孩子的焦慮將無處安放,就會變得越來越焦慮,越來越不自信。
當孩子在父母這邊得到足夠多的支持的時候,當孩子做好準備的時候,他們會有興趣去接觸那些新的環境、新的人,也不會像之前那麼緊張和害怕。
自信,就是這樣一步一步建立起來的。
自信,就是在孩子和父母的關系裡面,一步一步拓寬孩子的世界的過程。
不過,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看到的常常是另一種畫面。
許多父母會對孩子說:『這沒什麼好怕的,你大膽一些嘛!在座的都是認識的人,這些叔叔阿姨你都認識呀,你怕什麼呀?
』
你是否也曾對你的孩子說過類似的話語?
這些話對於幫助孩子面對社交場合、建立自信心,可能並不管用。
因為孩子的情緒體驗並沒有被父母接納,反而一直被父母推著走向未知的環境。
如果父母可以接納孩子焦慮的情緒,那麼,建立孩子的自信就會更加容易。
我們要告訴孩子在新的環境裡可能會遇到的東西、可能會見到的人,告訴他應該怎麼做,和孩子一起想辦法去面對。
比如當你準備帶孩子去參加一個親戚朋友間的聚會,就可以告訴孩子,這是媽媽同學的聚會,會有一些媽媽以前的同學,也可能會有一些你從來沒有見過的小朋友。
你可以選擇和他們一起玩,也可以選擇待在媽媽身邊。
如果你不知道要做什麼,可以問問媽媽,我們可以一起去發現些有趣的事情。
慢慢地,孩子就會在我們身上學到處理問題的辦法和態度,自信就會逐漸內化到孩子的心裡。
不知道你是否遇到過類似的場景:當孩子的玩具散落一地的時候,他感到無助、彷徨,甚至惱怒。
孩子說:『為什麼我就是做不好呢?
為什麼我就是裝不上這個玩具呢?
』
這時你會采取什麼態度呢?
是不予理睬呢,還是失去耐心對著孩子咆哮幾句?
或者是很理性地跟他講道理:『你要用心啊!你要努力啊!你要嘗試啊!』或是耐下性子,陪著孩子一起去完成這件事情?
孩子會在父母身上學到,如何去做好一件事情,以及面對困難、挫折的態度。
但是,我們成年人自己常常不自信,害怕面對困難、挫折。
我們不但沒能好好地引導孩子面對,還把自己的恐懼、不自信投射到孩子的身上。
一旦孩子遇到些挫折,我們要麼失去耐性,要麼就對孩子說些看似正確卻毫無情感的道理。
我們小的時候,考試取得了不錯的成績,想跟父母分享我們的喜悅。
但迎面而來的往往是一盆冷水:『不要驕傲,繼續努力,取得一點小成績就驕傲成什麼樣子了?
』
學習常常是家裡面談論得最多的事情,『不要驕傲』就變成了我們聽過的最多的評語。
這就是父母的一種情感隔離。
我們的文化把驕傲變成了貶義詞,把活力看成了羞恥。
所以,孩子怎麼能自信?
太自信的話就等於驕傲,太驕傲了就有種深深的羞恥感。
孩子渴望能和父母分享自己的成就,並且希望父母能夠為他的驕傲而驕傲,如果孩子內心深處可以確信,父母會為他感到驕傲的話,他就會產生莫大的自我價值感。
這對孩子來說,不僅是一種愉悅、快樂的感受,更是他在難過、受傷、挫敗時的精神支柱。
這就是父母對孩子的愛,這就是父母對孩子的信,內化到孩子的內心深處,就成了自愛與自信的源泉。
我們平常說的性格或是人格,就是孩子將在父母身上學會的態度和信念內化在自己的心裡。
我們在童年時期和重要親人之間的關系,特別是和父母之間的關系,都會被我們內化到內心深處。
我們的一生,我們的行為模式,就是內在關系投射到外部人際關系上的表現。
我們會把這些關系模式投射至外部的一切,比如你和戀人、同事、朋友之間的關系。
而且,其關系模式也形成了我們的性格或者人生態度,比如自信、自愛、自責。
自愛的人最自信。
因為他們從小在父母那裡感受到了愛、接納、包容,感受到了和父母之間的情感連接,感受到了來自父母的情感支持。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會經歷很多事情,他會享受成功,也會面對失敗。
而最重要的是,在孩子的心中,他們是否能夠確信,無論他們成功還是失敗,父母依然會給予他們關注和支持。
自信源於自愛。
自愛,是父母對孩子的愛內化至孩子的內心的結果。
因為有愛,所以自信。
本文來自《親子關系對了,孩子的世界就對了》,作者吳在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