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穎媽
在心理學家阿德勒的《兒童教育心理學》一書中,個體心理學總結出了這樣的結論:環境所產生的壞的影響,最終會導致孩子犯下錯誤。
如果父母把孩子的生活處處照顧得很周到,那這個孩子往往就會很懶散;父母經常因為小事斥責孩子,這個孩子往往就會撒謊成性,而此時,如果父母因為孩子撒謊的毛病對其更加苛刻強硬,結果隻會適得其反。
而動不動就對孩子大加誇贊的家庭,孩子長大後往往稍微做點什麼,就覺得自己很了不起,無法完全地做好一件事。
教育孩子是一門學問。
沒有誰能說自己的教育就能教出世界上最優秀的孩子。
教無定法,貴在得法。
沒有所謂完美的教育方式,但是我們可以從一些案例和研究中得出經驗教訓,避免在兒童教育中走入誤區。
以下五種教育方法,很多家長喜歡用,但其實對孩子危害不小,甚至會影響孩子的一生,看看有沒有你?
《一》父母言而無信
有些家長在面對孩子的無理要求或者頻繁的需求,自己無法滿足時,就用緩兵之計來應付孩子,先答應了孩子的要求,等孩子平靜後就不在兌現。
殊不知,孩子傷心失望不說,還會導致孩子對父母不再信任,也不願意再聽父母的話,還有甚者,也會有樣學樣,或者先斬後奏,一旦養成這樣的品行,會讓孩子以後的人生路越走越窄。
《曾子殺豬》就講的是一個誠信故事。
曾子的妻子有次打算上集市買東西,孩子非要一起去。
於是妻子騙孩子說,你乖乖等我回來,母親殺豬給你吃。
聽到母親的話,孩子乖乖地在家等著。
結果妻子回來,卻沒有兌現承諾。
曾子知道了以後,什麼也沒說,直接拿刀殺掉了家裡的豬。
並且告訴妻子,答應孩子的事一定要做到。
尚有古鑒在此,隻有父母以身作則,孩子才會往更好的方向發展。
《二》太註重物質獎勵
心理學中有個『雷柏實驗』,雷柏將孩子們分成兩組,他對第一組孩子說:你們如果畫得好,我會送給你們獎品,他對另外一組孩子說:你們畫畫吧,我想要欣賞你們的畫。
實驗結束,第一組孩子都獲得了獎品,而第二組孩子得到了點評和鼓勵。
接下來又進行了幾次,第一組中喜歡畫畫的人越來越少,而第二組孩子對畫畫還保持著最初的熱情。
這個實驗也表明,物質的獎勵隻會對孩子起一時的作用,當孩子對這種獎勵的行為失去興趣以後,做事情的積極性就會消退。
物質獎勵效果並不是最好的,有可能會起到適得其反的作用。
千萬不要使用『糖衣炮彈』來助長孩子的貪心。
《三》滿口都是『別人家的孩子』
在孩子小的時候,父母的認可和贊賞對他們來說非常重要,能夠幫助孩子增強信心、獲得成長的動力。
比爾蓋茨的父親在采訪時曾說過,『永遠不要貶低自己的孩子,隻有當你意識到這句話的重要性時,才能與孩子更好地相處』
生活中時常見到這樣的家長,本想激勵孩子卻總是拿別人的孩子跟自家孩子比較,『你看隔壁軒軒哥哥,這次考試又拿了第一』。
『我們滿滿什麼時候也能像樂樂一樣自己好好吃飯就好了』『天天就知道玩遊戲,啥時候數學也能像你們班的第一名學習學習』…..
總是拿別人跟自己的孩子比較,會嚴重損害孩子的自尊。
孩子做得不好,可以對弱項處進行適當指導,讓孩子知道如何改進、進步。
多點包容,也就保護了孩子的自尊心。
畢竟每個孩子內心是想要向上、向好的。
多看到孩子的閃光點,多表揚孩子做得好的一面,慢慢也會將孩子的弱項帶上來。
《四》包辦孩子的一切
不讓孩子做這個,不讓孩子做那個,把孩子的飲食起居照顧得無微不至,在孩子的業餘時間安排各種學習項目而生活上的事一概不讓孩子去做,包辦孩子的一切就是扼殺孩子的創造力。
中華神童魏永康13歲考進湘潭大學物理系。
17歲以全國總分第二的成績考入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所,成為碩博連讀研究生。
卻因為生活無法自理,最終被學校勸退。
連碩士學位都沒有拿到。
孩子終將會離開父母的羽翼獨自飛翔,在適當的年齡,就要讓孩子學會為自己的生活和學習負責,學會自強自立。
有些家長擔心孩子不會,其實隻是因為沒有給予實踐的機會。
父母不應該成為孩子人生中的主角,而是要做好孩子人生的引路人。
《五》使用冷暴力
面對孩子倔強、不服管教,父母就會隨口來一句,『不管你了,你愛怎麼樣就怎麼樣。
』殊不知,父母的冷漠會傷害孩子幼小的心靈。
還有的父母感情不合,於是就將自己的壞情緒發泄到孩子身上,隨口說出一些不好的字眼,『混蛋』,『死一邊去』,讓孩子間接受到冷暴力的傷害,成為父母感情的犧牲品。
父母對孩子的冷漠、漠不關心和疏遠,會導致孩子心理上受到嚴重傷害,讓孩子對學習生活失去信心,造成內向、孤僻、冷漠的個性,影響孩子未來的人際關系和家庭關系。
以上五種教育方式,你有在用嗎?
育兒先育己,讓我們一起成為更好的父母。
-END-
我是穎媽,一孩媽,家庭教育指導師,育兒達人,科學養育踐行者,多平臺應邀優質創作者,專註育兒幹貨和兒童早教心理知識分享,喜文字,樂分享,我手寫我心,喜歡記得關注轉發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