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冰場上,一個女孩輕快地飛馳,仿佛一隻飛燕緊貼著地面飛翔。
當她第一個沖過終點線時,所有閃光燈都匯在她身上。
第11屆冬特奧會的第一枚中國金牌,被她拿走了。
她叫高萌,不是谷愛凌這種爽文女主的人設,而是一位重度腦癱患者,隻能用腳尖走路,就連系鞋帶這種日常工作都需要別人來。
智力4級障礙的唐春雷也獲得了500米速度滑冰金牌……
這些特奧會運動員值得更多的鮮花和掌聲。
命運對他們不公,但他們卻用堅持和努力告訴我們——沒有什麼不可能。
把不可能變成可能的第一個人,便是他們的教練媽媽——張傑。
她本是世界冠軍,放棄了優厚待遇,回到家鄉當起了這群孩子的無償教練。
圖 | 張傑(中)在訓練時鼓勵隊員們,源於新華網
兩年前,高萌等人還在特殊兒童學校裡。
這裡有140多個孩子,他們大多是唐氏綜合征,自閉症,多動症、精神障礙、行為障礙、智力低下,聽覺障礙。
每一個孩子都似乎把自己鎖在一個孤島上。
有的孩子呆呆地坐著,站著,就是一天;
有的孩子脾氣暴躁易怒,排擠所有人所有事;
而高萌雙腳僵硬,卻在冰地上滑來滑去。
而這一幕,正巧被一個人看到。
她就是前世界冠軍——張傑,上世紀90年代,張傑連獲兩屆世界大冬會女子3000米接力冠軍,曾在短道速滑世錦賽中打破世界紀錄。
圖 | 速滑健將——張傑
看到那孩子似乎對那冰地很感興趣,莫名就想到自己曾經在冰場上飛馳的模樣,獲得世界冠軍的時候。
後來因為病痛,無法重返冰場,成為她一生的遺憾。
如果這些孩子也能夠在冰場上自由滑翔的話,對他們來說也是個成長的機會吧。
張傑心裡突然咯噔了一下。
她把這想法告訴校長,沒想到獲得校長的熱情支持:
『那可太好了,只要能讓這些殘障孩子平等地和普通人享受快樂,讓我們做什麼都行啊!』
讓殘障孩子去挑戰自己,挑戰極限,這本就是奧林匹克的體育精神啊。
光是想到自己帶著這群孩子,回到自己熱愛的冰場上就讓人振奮。
而她不知道的是,自己將面臨著極殘酷的現實。
圖 | 張傑《左一》指導七臺河職業學院短道速滑訓練中心的孩子們進行訓練。
新華社記者 謝劍飛 攝
她面對的是一群活在自己世界中的小天使,單純善良,卻難以打破困在自己身上的枷鎖。
在學校的支持下,張傑挑選出26人。
第一堂課,他們穿訓練衣,要花上半個小時,而系鞋帶,得張傑一個個來綁。
1800平方米的冰場,26個殘障孩子,有趴著,躺著,跪著,呆立……哭泣聲和叫嚷聲此起彼伏。
張傑孤零零站在中間,手足無措。
『慢跑三圈』——最簡單的一句訓練指令,很多孩子聽不懂。
張傑隻好放慢語速:『慢、跑、慢、跑……』
重復幾十遍。
結果是,除了幾個聽覺障礙的學生,其他孩子們幾乎是不會跑步的。
一些簡單動作,得重復無數遍,有時三個月才能教一個動作。
圖 | 源於科技日報,胡峰 賈鐵軍《攝》
與正常人相比,這群孩子身體更是脆弱。
有時候訓練稍強,孩子會突然昏厥,就得立刻急救,這是常有的事;
有時候訓練多了,孩子們累了,也會鬧情緒,不想滑,待在那裡一動不動,怎麼拽他們都不肯動;
有時候玩得開心,更不受控制,腳底像踩著風火輪一樣瘋滑,手裡還拼命地鼓掌。
一堂課下來,張傑自己都站立不穩,說不出話來,比在國家隊訓練時都累。
而在外人看來,教殘障兒童滑冰簡直可笑。
一些家長甚至不願意來看到這種慘狀……
但張傑一直相信著這群孩子。
上帝給孩子關了一扇門,一定會另開一扇窗的。
圖 | 孩子們在訓練,新華社記者 謝劍飛 攝
我當時的心情真是五味雜陳,恨不得一下子變成孫悟空,施個法。
張傑如此回憶道。
自小在冰場上訓練的那股韌勁,被激發出來了。
作為個東北人,張傑快言快語,性格直爽。
但面對孩子,她總是很溫柔。
張傑給她的隊員們都起了小名,『萌萌噠』、『小豆包』、『大唐』……
為了拉近與孩子們的距離,每次訓練前,她都要精心打扮一番,穿上可愛一點的運動服、化好妝、整理好發型。
她說:『我要讓孩子們看到惹人喜愛的教練,我是他們的朋友』
圖1 | 張傑《中》指導殘障孩子進行滑冰訓練。
新華社記者 謝劍飛 攝
圖2 | 張傑《右》在訓練前和殘障孩子交流。
新華社記者 張濤 攝
有的孩子膽小好哭,甚至一次訓練課上哭十幾次。
她就每天扮演小白兔、大熊貓等小動物,化好妝,帶好道具,再把教女兒的故事書找出來,讀透幾遍,再去冰場。
患有多動症的小安民,拿起鞋帶、穿上鞋眼就手舞足蹈起來。
張傑就形象地手把手教他說:『小白兔要回家了,它的家在最裡邊,它呀,就一蹦一跳,過了好多個門兒《穿過一個鞋眼》,終於回家了。
它多高興啊!』
小安民安靜了,認真地聽著,很快就學會了。
孩子們親切地呼喚張傑為教練媽媽。
『教練媽媽』自己太慈愛,擔心隊裡缺少嚴厲。
張傑就把丈夫董延海教練請到隊裡,扮演『黑臉』,讓小隊員們感受緊張氛圍。
邀請世界冠軍范可欣到隊中和殘障孩子一同訓練,增強孩子們對競爭力的感知。
她能為孩子做的事情,都做了。
兩年多來,她先後為孩子們捐款、購置訓練器材和學習用品累計十幾萬多。
而自己卻不顧腳踝骨新傷套舊傷,連一雙新冰鞋也舍不得買……
圖12 | 張傑手寫的特奧教學教案和手繪訓練圖
命運從不辜負努力和認真的人。
在教練媽媽的呵護下,孩子們逐漸愛上了這項滑冰,並開始看到自己的存在和外面的世界。
她們從來不叫苦,也不會喊停。
一個月又一個月,隻會單腳滑的小韓終於落下另外一隻冰刀,隻會腳尖走路的高萌開始自如地滑行。
高萌,從9歲開始一生氣就抽搐,抽搐一次腦細胞就會死亡一部分。
剛開始,她的腿是彎的,肌肉僵硬,無法溝通。
而現在她簡直換了一個人。
她愛上了滑冰,她會記住比賽的時間、會有壓力,滑冰成了生活的支柱。
圖 | 高萌獲速滑金
在15個月的時間裡,孩子們經歷了從冰上一步一步地挪,到能像燕子一樣飛。
經過選拔,高萌、唐春雷、聶雙月三人入選國家隊。
他們即將代表中國,參加第11屆冬季特奧會。
殘障人士占全球總人口的15%,中國就有8500萬人。
但他們卻給了我們100%的激勵與感動。
殘奧會不僅僅是『重在參與』,更關乎著勇氣和能量,象征著生命與希望!
圖 | 『折翼天使的翅膀——張傑』展廳,新華社記者 謝劍飛 攝
在比賽前夕,又出了新問題。
孩子們來到新的環境,害怕參賽,拒絕上冰。
身高1米75的唐春雷,一聽到發令槍就摔跤。
張傑就模擬比賽現場,用發令槍和英語口令,反反復復訓練。
她一人身兼多職:滑冰教練、磨冰刀師傅、心理輔導師、器械調修師、隊醫……
晚上,她還得幫『萌萌噠』洗頭,挨個耐心地做心理疏導。
連續40多天,她每晚隻睡兩三個小時。
2017年3月21日,奧地利格拉茨短道速滑111米決賽開始——
賽場上,觀眾坐滿了整個場館,令張傑欣喜的是,來給中國隊加油的留學生還來得不少。
『中國加油』讓她身在冰冷的場館裡,心裡火熱一片。
『穩住!穩住!穩住!再穩一點!再穩一點!沖線!』
張傑的嗓子幾乎喊啞了。
高萌以20秒982的成績,勇奪本屆特奧會中國首金,場邊的張傑喜極而泣;
唐春雷從出發時的第四名一路追趕,率先沖過終點後揚起雙臂,給了張傑一個大大的擁抱;
聶雙月如願奪得女子組333米金牌;
這三個孩子狂攬四金兩銀!
圖 | 張傑《左二》和唐春雷《右一》、高萌《右二》、聶雙月的合影《資料照片》。
特奧會可能是世界三大奧運會裡最不受關注的那個。
運動員努力拼搏,卻無人在意,但他們依舊讓自己殘缺的人生開出最亮麗的花。
張傑家裡珍藏著上百幅孩子們送給她的畫。
字歪歪扭扭,還有許多錯的,卻一點不影響孩子想表達的情感:『教練媽媽,我愛你』
這是26個孩子送給她的一封封情書。
從奧地利回來的那天,張傑望著三位孩子胸前的金牌,比自己當年奪冠還要高興。
而在『教練媽媽』心中,比金牌更重要的是,讓孩子們快樂起來,融入正常社會。
圖1 | 張傑《右》在訓練前和殘障孩子交流,新華社記者 謝劍飛 攝
圖2 | 張傑與孩子做訓練前的交流,新華社記者 張濤 攝
過去都是張傑給一個個孩子們穿上冰鞋,系上鞋帶,
忽然有一天,唐春雷下了冰,過來給張傑解鞋帶。
那一刻,張傑唰地一下,眼淚就掉下來了。
從那以後,一上冰,他就先跑過來幫我系。
如今,唐春雷成為了張傑的助理教練,訓練更多特殊孩子,參與競技。
還有高萌,拿到金牌後,立刻就拿回去跟媽媽奶奶分享,還會鼓勵癱瘓的奶奶說:一定會好起來的。
這些孩子完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事情,用體育競技訴說著他們面對生活的希望。
就像MV裡的那句話,『萬物皆有裂痕,那是光照進來的地方』
而張傑就如那一束光,照進了這群孩子的世界。
圖 |張傑《中》被孩子們圍。
新華社記者 謝劍飛 攝
資料來源:
1、人民網 《七臺河公益短道速滑教練張傑三年培養32個殘障娃成為運動員 》
2、黑龍江日報 《大愛無疆為折翼天使『特奧』圓夢》
3、《中國版『摔跤吧爸爸』:教速滑,她是26名殘障孩子的教練媽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