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遭遇校園霸凌,父母都做錯了。《網路文章》

孩子在學校遭到了欺負,家長應該怎樣做才能幫助到孩子呢?

對於這一問題,有很多種回答,有的家長認為『孩子被欺負了,就一定要讓孩子打回去』聽起來似乎很有道理,但是實施起來是非常不靠譜的。

自家孩子下手太重將對方打壞了怎麼辦?

孩子養成了一言不合就動手的習慣怎麼辦?

力量差距太懸殊,孩子打不過對方又被對方欺負了怎麼辦?

這種情緒化的處理問題的方式是不可取的,家長想要幫助到孩子,還是要理性思考。

家長首先要思考一個問題,就是孩子遭遇霸凌之後的心理狀態如何?

這件事情對孩子造成的影響嚴不嚴重?

孩子有時候真的沒有我們想象中的那麼脆弱,他們有著很強的自我心理修復能力,和同學發生一點小矛盾並不會對孩子的心理健康造成很大的影響,家長不要過於緊張。

對孩子多一些耐心和細心,觀察孩子的表現,如果一件事情真的對孩子的心理造成了影響,一定會在孩子的行為上表現出來,如失眠、厭學、焦慮、抑鬱等,家長可以通過帶孩子做心理咨詢的方式對孩子進行及時的心理疏導。

如果孩子沒有出現反常行為,說明這件事沒有對孩子造成很大的影響,家長就不要過多地侵入孩子的精神世界。

家長過多的幫助孩子解決問題,孩子就發展不了自己的能力,我們要相信孩子,大部分的事情孩子都是有能力解決的。

剩餘的少部分孩子自己不能解決的事情,家長可以教會孩子一些小技巧再讓孩子去處理,家長要在後方支持和鼓勵孩子。

孩子的競爭意識就是在和同伴的矛盾沖突中慢慢積累出來的。

孩子從小沒有和同伴發生矛盾的經歷,沒有培養出競爭意識,長大後也不會突然產生競爭意識。

競爭、合作與共贏是孩子成長中重要的三大體驗,如果不幸被剝奪了,孩子就不能獲得成長。

小心翼翼的呵護並不能護孩子周全,教會孩子處理事情的本領才是對孩子最好的保護。

家長不要過分地緊張孩子,要學會用客觀理智的思維方式看待孩子的問題,不要草木皆兵。

同學之間發生矛盾沖突都是正常現象,要相信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不要過於緊張也不要冷漠忽視,做孩子堅強的後盾,是父母給孩子最好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