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記得小時候,村裡面很多小夥伴的父母都出去外面打工,他們不是跟著自己的爺爺奶奶,就是跟著外公外婆生活。
我們村裡隻能上到初中,所以上高中的時候,他們的父母一般都會接他們一起出去,在外面讀書。
小夥伴們暑假寒假的時候都會回老家,我們常常聚到一起玩耍。
那時候經常聽他們說,感覺自己的父母像陌生人一樣,不知道怎麼跟他們親近,好像有一條無法逾越的鴻溝。
我認識的一個女生,後來高三的時候意外懷孕,對方是比她大8歲的大叔,兩家人溝通之後,這個女生選擇了輟學,跟這個男人結婚。
很多人都說這個女孩真傻,那麼年輕就去跟別人生孩子。
可是我卻知道那是因為她沒有感受過家庭的溫暖,當有一個人對自己百般呵護,她就會像抓住一個救命稻草一樣,女孩隻想組建屬於自己的家庭。
她現在已經是兩個孩子的媽媽了,婚姻生活還算幸福,隻是由於沒有完成學業的關系,現在沒辦法找到好一點的工作。
那些小時候沒跟父母在一起的孩子,後來都過得好嗎?
老一輩的人總是認為,孩子小時候不懂事,只要不餓著、凍著,誰帶都一樣。
其實這個觀點是錯誤的,因為在寶寶0-3歲是孩子跟父母建立安全依戀關系的關鍵時期,如果這個時候爸爸媽媽沒有在孩子身邊,孩子與父母的依戀關系沒有建立,那將會影響到日後的親子關系,更嚴重地是可能會造成孩子從小缺乏安全感。
我堂叔的女兒之前是在老家,由奶奶帶的,堂叔的小兒子上幼兒園了才把大寶接出去一起生活。
一個從小在爸媽身邊長大的,一個是在奶奶身邊長大的,兩個孩子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小寶向來無法無天,可以肆無忌憚地跟爸爸媽媽撒潑,晚上睡覺的時候用腳踢爸爸,把頭拱到媽媽那裡。
而大寶回到自己家裡乖巧的很,爸爸媽媽買的零食想吃的時候,還要問一下能不能吃,晚上睡覺的時候,永遠都是老老實實地躺在一邊。
同樣是父母的孩子,在不在父母身邊長大卻有那麼大的區別。
她也很想跟爸爸媽媽親近,可是卻不知道該怎麼做?
其實,對孩子來說,生活條件好不好,房子大不大真的不重要,最重要的是能跟爸爸媽媽在一起,能在爸爸媽媽的呵護下長大。
所以,還是想跟各位父母說,如果有條件,吃苦也要把孩子帶在自己身邊。
孩子真正需要父母的時間,也就那幾年,錯過了,他們也不需要了。
註: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