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小朋友欺負後,比起責罵,孩子更渴望父母做這些事。《網路文章》

小宇是一個4歲的小男孩,在幼兒園裡經常被同學們惡作劇,有時候大班的孩子還會在學校門口堵他,要他把零花錢交出來。

小宇害怕被他們打,每次都乖乖聽話。

就算在學校被欺負了,回家也不敢說。

因為爸爸媽媽的第一反應永遠都是:你怎麼了,別人才欺負你。

小宇被欺負本來已經很鬱悶了,家長的反問更讓他心涼。

學校的裡的老師看不慣小宇被欺負成那個慫樣,就通知小宇的父母過來學校談話,誰知道小宇的爸爸媽媽卻說『孩子們自己鬧著玩,我們工作都很忙,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面對這樣的家長,老師也無計可施。

很多中國家長礙於面子,在孩子被欺負的時候,總喜歡小事化了,關起門來,在家裡給孩子講各種大道理,殊不知孩子們更渴望爸爸媽媽帶著他去討回公道。

如果孩子被欺負後,家長一味逃避、退讓,孩子也將變得自卑、膽小。

爸媽的反應很重要

在廣場上,有很多孩子在打球,一個穿白衣服的小男孩,在地上玩自己的小皮球,被幾個年齡相仿的小男孩圍住。

為首的是一個穿背心的小朋友,指著穿白衣的小男孩說『我們想要踢球,你把球給我』玩皮球的小男孩不肯給,其他幾個小朋友就一起上去搶了過來。

小男孩的爸爸剛好看到這一幕,他馬上沖了過去,怒氣騰騰地把球拿回來,還對那群搶球的男孩子們說『下次如果再欺負我兒子,我把你們都送到警察叔叔那裡去』穿背心的男孩趕緊帶頭跑了。

美國心理學家曾經做過一項長期研究,研究團隊對8000名有被欺凌經歷的孩子進行追蹤,直到他們40-50歲,結果顯示,這些孩子的心理健康都遭受了不同程度的負面影響,比如情緒更容易焦慮,患抑鬱症的可能性高,有些人還會輕易地選擇輕生。

除此之外,有頻繁欺凌經歷的孩子,長大以後會變成這兩種類型的人:一種是逆來順受,自卑、沒有活力;一種是仇恨型,這些人敏感、脆弱、易怒,容易把怒火發泄到比自己更弱小的孩子或小動物身上。

所以說,當孩子被欺負的時候,爸媽的反應真的很重要。

爸媽應該如何幫助孩子

孩子如果是受到小區孩子的欺凌,爸爸媽媽可以直接找到對方的家長進行反映;如果是在學校裡受到欺負,爸媽在找到家長的同時,也要把相關的情況告知老師和校長。

無論如何,父母的這些行為,不僅可以讓欺凌他人的孩子知道——有人管這事,別亂來;而且受欺負的孩子也更有信心去面對——爸爸媽媽永遠在你身後!

註: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