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吵架後,如何做才能不對孩子造成更大的傷害?《網路文章》

也許,我們每個人都一樣,在還沒有為人父母之前,可能下決心不要在孩子面前跟另一半吵架!因為這樣對孩子的心理發展不好,會讓孩子害怕,從而讓原生家庭造成兒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的傷害。

可是,等當了父母之後,很多人會發現,夫妻之間不吵架好像幾乎不可能,當了父母以後,發現不吵架根本做不到啊!!在意孩子心理健康的爸媽,都不希望大人吵架時會嚇到孩子,可是根本忍不住,也不能每次和另一半爭執就馬上丟下孩子,然後拉著另一半到另一個房間去吵啊!

既然吵架無法避免,那麼在孩子面前吵架就是必然要面對的了,其次,躲起來吵、忍住氣、冷戰都不是辦法,事後的處理才是關鍵!今天,心理專家榮新奇教授和大家來探討一下:夫妻吵架後如何做才能不對孩子造成更大的傷害?

父母吵架過後該與孩子解釋嗎?

一般來說,可以分為不同的情況來分析。

如果你的孩子還在幼兒時期怎麼辦?

那麼,是不需要做過多的解釋的,人類有記憶一般在5歲左右,潛意識的記憶可能會早一些,但是夫妻吵架後一般也不需要去做過多的解釋,也不需要討論吵架內容,因為孩子理解不足。

需要做的應該是在吵架後提供正向互動和陪伴,利用正向情感連接去確保安全感。

這時候的幼兒可能不會問什麼問題,隻會哭鬧和發脾氣,這些可能都是反映出看見爸媽吵架後的不安和焦慮。

爸媽可以在自己情緒平復之後,主動親近幼兒去提供溫和專註地陪伴,不要一邊笑笑地喂孩子、一邊轉頭氣憤地爭執,這種情緒不一致的樣貌,幼兒可以清楚感受到。

如果你的孩子還在學齡前怎麼辦?

一般來說,這個時候的孩子開始懂事了,也開始有些問題要問,吵架後,夫妻之間不需要找到科學、理論的答案,隻需要滿足孩子可以自在表達就好了。

什麼意思呢?

這個時候的孩子開始有一些理解、一些表達能力,還有自以為是的評論和喜好。

因此可能會講出蠻多令大人傻眼的評論,對於喜歡誰、不喜歡誰也會掛在嘴邊,甚至會模仿大人吵架時講話的語氣和用詞,甚至在玩耍和同學間,講出類似吵架的語言,如果他們被制止使用這些言詞,他們會更氣憤,為什麼大人可以?

我不行?

陪伴孩子面對目睹爸媽吵架後的不安和氣憤,告訴孩子那些語言的負面影響,讓孩子知道不必害怕,再次以陪伴和再保證去降低不安和焦慮。

如果你的孩子是學齡兒童怎麼辦?

學齡時期的孩子你應該在吵架後多和他們溝通、解釋。

這是不得不做的事情。

這個時候的孩子開始非常有想法和語言能力,也會從很多側面觀察去建立自己的主觀意見,開始會從學校和其他地方分散注意力,也就是可以讓自己情緒有窗口,但也可能會成為一種逃避。

孩子會有很多為什麼?

十萬個為什麼?

如果爸媽拒絕討論和回答,孩子可能會理解成自己不被歡迎,不受重視。

這時候若家裡還有更小的幼兒,爸媽即便吵架也會去優先照顧更小的幼兒,那學齡期的孩子很快會轉為失落和羨妒,轉而退縮和社交退化。

如果你的孩子是青少年怎麼辦?

很多青少年已經開始不想和爸媽太親近了,尤其是男孩子,早就發展出自己的同學、自己打發時間的方式、自己面對爸媽沒空的時間、自己消化情緒的管道等。

反而會讓爸媽似乎可以更放心地,在孩子面前不避諱地和另一半爭執,的確這時候的孩子心智相對穩定,比較不容易因為爸媽的吵架而瞬間受傷。

但有個很重要的是,不要在跟孩子討論父母沖突的時候,把孩子當成情緒傾訴的出口,或許孩子展現出早熟、聽得懂,又善解人意的樣子,但是父母意見分歧或彼此不悅的事實,對孩子的心理健康還是非常有殺傷力的,他們會早熟成為負能量吸收者、第三個大人、自主選邊站、或是被迫選邊站,都是很有負擔的心理發展。

本文原創自榮新奇教授心理堂,如需轉載,請取得許可並標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