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應並說出孩子的感受。《網路文章》

大多數小朋友都很喜歡小動物,有的還會在家養小寵物。

當家裡的寵物死了,孩子肯定很傷心,這種時候家長該怎麼應對呢?

舉個例子,小芳養的小倉鼠早上死掉了,她非常傷心。

媽媽於是安慰她說:『別難過,孩子,看你哭得眼睛都腫了,不就是一隻小倉鼠嗎?

我再給你買一個』

誰知小芳聽了媽媽的話之後哭得更大聲了。

她一直嚷著:『我就要我的這隻小倉鼠,不要別的小倉鼠』

媽媽覺得小芳簡直就是在無理取鬧,於是讓她一個人在旁邊哭,懶得理她了。

小芳媽媽這是在回避寵物死亡這個敏感話題,同時她也在忽略孩子傷心的這種感受。

其實很多家長都有回避負面話題的習慣,他們擔心直接說出來,孩子會更難過。

但實際上當父母直接說出孩子的感受,孩子心裡反而會覺得很安慰,因為他覺得有人能夠理解他。

我們來看看面對上面的情景,小剛媽媽是怎樣安慰他的?

當小剛很難過地對媽媽說:『我的小倉鼠今天早上死了』

小剛媽媽回應說:『哦,是嗎?

真沒想到會發生這種事情』

小剛接著說:『我還教他一起玩遊戲呢』

媽媽說:『看樣子你們在一起挺開心的呀』

小剛說:『當然啊,小倉鼠是我的好朋友』

媽媽接著說:『失去朋友是挺難過的』

就是這句話讓小剛覺得自己的難過是有人理解的。

他的心裡就好受多了。

他接下來又說了很多與小倉鼠在一起的愉快經歷。

媽媽則在一旁回應他說:『看來你真的挺關心那隻小倉鼠的』

經過這次對話,孩子就能順利消化掉負面情緒,孩子和小倉鼠的這段感情也會成為他心目中一段美好的記憶。

今後孩子遇到什麼不開心的事情,也會記得第一時間向你傾訴。

所以家長要學著去描述孩子內心的感受。

首先是用一兩個描述孩子感受的詞語,然後用一句話表達你理解了孩子的感受。

除此之外,我們還可以用幻想的方式幫孩子實現願望。

舉個例子,小玲放學回家後對媽媽說自己好想吃意大利面。

媽媽回應她說:『聽得出來你確實很想吃,到了周末我帶你出去吃意大利面』媽媽這是在肯定孩子的感受。

可是小玲希望現在就能吃到。

媽媽於是說:『真希望我現在可以給你變一碗意大利面出來』小玲聽了之後嘻嘻笑了起來,對媽媽說:『沒事,我們周末再吃吧』

這次親子溝通能夠順利完成的原因就是,當家長能夠理解孩子對某種東西的渴望心情時,他們會比較容易接受現實。

如果媽媽一開始就否定孩子的感受,說:『這大晚上的我上哪給你找意大利面去?

家裡飯都做好了,你就是想折騰我』孩子聽了說不定會鬧得更兇。

當孩子特別難過,根本就不想理你的時候,家長該怎麼辦呢?

建議是讓他們畫出自己的感受。

畫著畫著,孩子的負面情緒就會完全釋放出來。

家長隻需在旁邊陪著就行,孩子會感覺到你的陪伴和接納。

當我們幫助孩子消化負面情緒之後,也會避免很多不當行為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