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催促起媽媽來了,因為啥?《網路文章》

在李躍兒芭學園的3-5歲混齡班,大孩子成為小孩子的『師父』,在小孩子剛剛入園時,就在生活點滴中給予他們呵護和幫助。

而小孩子又會長成大孩子,照顧後來的小孩子。

愛和責任感在孩子心中成長起來,在一屆屆孩子之間傳承。

文/李志嬌《李躍兒芭學園華龍苑園區教育督導》

『讓我們拍手歡呼迎接你,歡迎你到芭園來。

看你親切又可愛,山花也都為你開·······』在歡樂的歌聲中,一雙雙小手牽著大手,走進了芭學園,走進了芭鞋匠們的心裡。

這天,是由爸爸或媽媽陪著新入園的孩子一起體驗芭學園的一天,而這之後,牽著新孩子的小手,陪著他們一起玩、一起吃、一起睡、一起歡聲笑語的,將會是班級裡已經準備好照顧他們的『師父』和芭鞋匠們。

這天,幼兒園出現了很多『師父』

新孩子入園之前,在一個清晨,老師告訴班級裡的大哥哥大姐姐們:我們的班級裡要來新的弟弟妹妹了。

一陣歡呼後,孩子們都躍躍欲試,自告奮勇:

『我可以照顧弟弟妹妹,我已經長大了』

這個年齡的孩子們覺得自己長大了是件很牛氣的事情,無所不能的樣子。

而真正的長大和成長起責任感,不是他人要求『你長大了,所以你要·····』,是在每一個樸實無華的日子裡,內心升騰起來的『我想要····我可以·····我能……』。

『我可以給弟弟妹妹穿鞋子,還能告訴他衛生間在哪裡。

他想吃飯的時候,我還能帶她去拿餐具。

我都知道了』

能夠用自己的力量幫助到別人,內心升騰起來滿滿的成就感。

『如果弟弟妹妹想媽媽了,我可以陪著她。

有人陪著,她就不孤單了』

理解她有可能出現的情緒,並想辦法幫忙解決。

這樣的同理心可能在曾經自己還是那個弟弟妹妹時就種下的小小的種子吧,它悄悄地生了根,現在,已經發芽。

作為新孩子的師父,這些哥哥姐姐們早早便開始預備了。

他們在每天的自選工作時間裡,一針一線地為新孩子做一個屬於自己班級的標志,並且在新孩子第一天獨立入園的時候,將這份帶著情感和祝福的禮物送給自己的徒弟。

師父們逢人還要自豪地介紹下:『書包上的小太陽是我自己縫的喲,是我送的』。

師父將親手制作的小禮物交給徒弟,當然,還有大大的擁抱。

新孩子掛上小禮物的那一刻,就好像掛上了一枚小勛章,宣告他正式成為這個團隊中的一員,有師父暖心的照顧,有老師悉心的引導。

大概這就是對一個群體最初的歸屬感吧。

被愛與愛同時發生

忽然有天,這些師父們變得不愛睡懶覺了,不僅不睡懶覺,還一本正經地提出要求:『媽媽,請你快一點,我可得早早地去幼兒園。

小葡萄《化名》還等著我照顧呢!』

媽媽們感到吃驚,這是被娃嫌棄《催促》了?

可是,這頭一次『被嫌棄』還是件幸福的事情,於是紛紛在班級群裡吐槽《炫耀》自己的慘痛經歷《心裡樂開花》。

師父照顧徒弟脫衣服:

師父幫徒弟止癢膏:

遇到節日,師父和徒弟心有靈犀地都穿了漢服:

師父陪伴徒弟睡覺,那份貼心和耐心把人融化:

哇,師父們看起來好厲害,怎麼樣樣都會?

師父們在徒弟們來之前可是下了不少功夫的,他們也需要學習怎麼來照顧徒弟。

而且我要悄悄告訴你們:在師父成為師父之前,她曾經也是一個新來到這個大家庭的徒弟,就像現在新入園的孩子一樣。

那時,師父就是這樣被自己的師父照顧的,現在她長大了,可以成為一位優秀的師父來照顧後來的弟弟妹妹們了。

相信有一天,現在的徒弟也會成為一位優秀的師父,去照顧新的徒弟。

孩子,謝謝你們,把每一個普普通通的日子過得這樣有滋有味,那些普通日子裡的愛,就像小珍珠一般,一個個串聯起來閃閃發光。

心裡有愛,眼裡有光,有幸,我能看到你最美好的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