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奶粉速遞君後臺可以看到不少媽媽的留言:
相信現在很多媽媽都有這樣的疑惑,那國外奶粉真不適合中國寶寶體質嗎?
這個並沒有什麼科學依據。
目前除國內奶粉品牌外,國外沒有任何奶粉品牌標註『更適合本國寶寶體質』『專為本國寶寶體質研發』『僅適合本國寶寶食用』等諸如此類說明。
之前科學家也做過一項實驗,來自7個不同國家的母親,對她們的母乳組成研究表明,母乳的組成成分在不同種族中是相對的一致的。
在能夠觀察到的差異中,脂肪的成分是差異最大的。
重要的是,不同種族之間的母乳差異的程度和同種族的不同個體的母乳差異程度基本相同。
因此,嬰兒奶粉研發針對的是整個人類,以母乳為藍本,對牛乳、羊乳進行改造,確保可以讓嬰兒食用正常發育。
它的唯一目的就是最大程度的模仿母乳,無論是配方、還是溫度、口感等都在最大程度的和母乳接近。
所以奶粉是不分國界標準的,真要對比國產奶粉和國外奶粉的優劣,也要從奶源、配方研發、生產技術等方面進行比較,而不是去打『標準概念』營銷。
有的媽媽還認為,國外奶粉不符合中國標準,央視都報道了,不能給孩子吃!真的是這樣嗎?
首先,我要說一點,國外奶粉確實不符合中國標準,但是為什麼一定要讓國外奶粉符合中國關於嬰兒奶粉的標準呢?
不符合中國標準的奶粉就一定差嗎?
國外奶粉符合的是當地標準,比如德國版愛他美,符合的是德國本地和歐盟標準,你能說德國和歐盟標準比國標差?
那為什麼德國奶粉可以在國內流通,國產奶粉出不去國門呢?
國內食品藥品監督局的乳制品標準大多都是參照歐盟標準制定的,再者現在很多國產奶粉不是也開始宣稱經過了歐盟標準認證嗎?
其實這種說法隻是純粹保護國產奶粉而已,目前外資奶粉品牌占據了國內大部分奶粉市場,作為國內乳企,又是納稅大戶,自媒體又能拿到國內乳企的廣告,宣稱國內奶粉標準好很正常。
而且我們2023年即將執行的新國標,也在慢慢像國際標準靠攏,更確切的說是向比較成熟的歐盟標準靠攏,低蛋白、去糖化是嬰兒奶粉發展的一個必然趨勢。
新國標最主要的調整一個是蛋白質,一個是DHA,一個是碳水化合物《也就是乳糖》的比例。
之前國外奶粉因為蛋白質含量低於國標最低界限值被很多人詬病,一般蛋白質低是為了更接近母乳,中國的新國標征求意見稿中,幼兒(1歲到3歲)配方奶粉標準中已經大幅下調了蛋白含量的下限。
其實我們日常飲食中完全可以攝入足量的蛋白質,它並非越多越好,多了寶寶無法吸收,還會加重器臟的負擔。
而且我們母乳中蛋白質的含量也隻有1.1-1.3左右,也不符合國標,難道你能說母乳不好嗎?
還有DHA的含量標準,奶粉新國標中,1段、2段嬰兒配方食品標準對可選擇成分DHA含量最低值做了明確要求,而且將DHA和ARA的單位從『占總脂肪酸比例』變更為具體含量『mg』,與海外版奶粉一致,更便於寶媽們比較和評估。
其實現在這些自媒體宣傳所謂的不符合標準不代表有安全問題,而是營養元素的添加上,不符合中國的標準罷了,但為了表明自己並非小題大做,還擺出了各種營養素不達標的危害,如
碘含量不足會智力滯後、呆小症;
鐵元素超標會腸胃出血;
維生素 K1 不足會導致凝血功能障礙;
長期食用危害寶寶健康;
……
真的會這麼嚴重嗎?
專家說鐵元素超標,輕則可能導致嬰兒惡心幹嘔,嚴重一點可能會導致寶寶腸胃出血。
的確實沒問題,但對於多少是超標這個問題,並沒有一個結論。
CODEX《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沒有定制上限,說「上限可能需要各國自己決定」,中國標準的上限是0.36 毫克 / 100千焦《1.15 毫克 / 100 千卡》,而美國制定了一個更為寬泛的上限,3.0 毫克 / 100 千卡。
專家說維生素 k1、錳、生物素不達標影響發育,這個也誇大了,跟鐵一樣,滿足中國標準能保障嬰兒健康,但並不能說,滿足了別國標準但不滿足中國標準就有害。
…………………………
所以說每個國家的標準不同很正常,國際上,CODEX《食品法典委員會》制定了一份嬰兒營養需求的指南,不同國家會以這份指南為基礎,並參考各國的一些具體情況來設定自己的標準,對某些指標的數值范圍來進行調整,且各國也會以自己設定的標準作為執法標準來規范生產。
END
希望媽媽們看完這篇文章不在焦慮,奶粉選擇時要相信品牌的力量,一款優質的嬰兒奶粉品牌是需要高昂資金投入日積月累去研發的,也需要真實食用體驗的累積,最終才可能成為配方、分段、生產工藝等各方面成熟的嬰兒奶粉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