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必讀:用這三種方法教出的孩子,更容易取得好成績。《網路文章》

在家庭教育中,許多家長都容易走入一個誤區:緊緊盯著孩子的成績不放。

其實,最重要的並不是盯著結果,而是。

我們要知將過程與結果建立聯系,道通過怎樣的努力,通過怎樣的過程和怎樣的方法,才能夠達到想要的結果。

所以,我們在陪伴孩子學習時不能隻盯著孩子的成績,我們需要將孩子平常的努力與其成績之間建立聯系。

從過程入手,讓孩子體會到學習的好處,打造自己的學習願景,成績自然而然會走上坡路。

1

讓孩子體會到學習的好處

行為主義心理學認為,如果孩子的某個學習行為能得到好處,那這個行為就會堅持下去。

如果他的學習行為沒有好處,甚至得到了壞處,那這個學習行為就不會堅持下去。

如果孩子有一次特別快速地完成了作業,完成時的這種成就感,會讓他發現:真好;如果家長又把後面的時間交給他來自由安排,那以後孩子回到家就會立刻寫作業,因為完成的時候很快樂,之後自由安排自己時間的時候也很快樂,這樣孩子就會堅持學習。

但如果孩子學習的時候,任務本身就很枯燥,讓孩子覺得很難受,家長還因為他學習狀態不好而責罵他,這就相當於學習行為伴隨著很多壞事,這個學習行為就很難堅持下去。

所以孩子每天哪些學習行為做得特別好,能夠堅持下來,那一定是這個學習行為中有好處。

哪些學習行為他總是很難堅持,那一定是這個行為沒讓他得到好處,甚至有壞處。

我們父母要做的事是什麼?

是在他學習的時候,要讓他體會到學習行為的好處,不能讓他覺得學習行為有壞處,如果我們過多嘮叨、指責、批評,或者在他進步後不斷給他增加新的任務或負擔,那麼孩子就會不愛學習。

2自律即自由

孩子有良好的自控力是每位家長的願望,但是現實與願望往往有差別。

孩子到底為什麼不能自控?

那些讓我們失控的行為有一個共同特點:符合我們的本能。

如果有一些事情跟我們的進化本能無關,需要我們用理智去控制才能完成,這就很難做到。

這個控制的能力不是天生就有的,是要靠後天的培養才能完成的。

而孩子在學校裡,知識的學習剛好就是這類需要理智控制的行為。

對孩子來說,讓他坐40分鐘聽老師講課,不走神,真的很難。

我們在陪伴孩子學習時,一定要看到孩子自我控制的難處,能夠感同身受地理解孩子的不容易。

在陪伴他們學習的時候不要急躁,要把這個自我控制能力的培養當成一件長遠的大事,有計劃、有步驟地做好。

在自我控制能力培養的過程中,我們需要根據孩子目前自控力的水平制定當前的培養目標。

一定不要把培養目標定得太高,要保證提出的要求孩子剛好能做到,做完時有喜悅感。

我們首先要做好觀察,比如做作業,先用兩三天的時間觀察和記錄孩子每天要做多少作業,每一項作業要花費多少時間,他的注意力最多能集中多長時間,一項作業中走神了多少次,說話多少次,玩手裡的鉛筆、橡皮多少次,喝水、上廁所多少次,中間情緒抵觸多少次,他有幾次是走神後自己把自己的注意力拉回來的,用了哪些好辦法讓自己的注意力更集中。

把這些都觀察記錄好,然後根據這些來制定下一周的培養目標,一定要是一個隻比這周水平高一點兒,但孩子能夠達到的目標。

當孩子達到時,不用給他外在獎勵,就讓他看到他做到了,同時看看這樣做有什麼好處,比如作業寫得更整齊了、正確率更高了,或者後面有更多的自由支配的時間了,這就足夠了。

這個過程很重要,不但使得制定的目標更合理了,而且能夠保證孩子進步時,我們和他都能看到進步。

比如孩子以前田字格紙4行字要寫40分鐘,中間要大人提醒5次,一周後他4行字要寫36分鐘,中間媽媽隻提醒了3次,這就是進步。

上一周寫字過程中削了3次鉛筆,這一周開始之前他先把鉛筆削了5根準備在那兒,這也是進步。

有了觀察記錄,我們就會比較容易看到孩子的進步,這樣我們和孩子都會比較容易體驗到自我控制的成就感。

否則我們總是忍不住去注意他那些沒有做好的部分,總是去提醒,這會讓孩子更容易有沮喪的體驗。

自律的孩子能進行更加高效的學習,成績自然會走上坡路。

3別再緊緊盯著成績

一次在商場,我看到一位媽媽跟孩子說:『你考到95分就給你買這輛玩具車,考到100分給你買那輛最大的玩具車』孩子說:『我就想要那輛最大的玩具車,我一定要好好學習,一定要拿到100分』

聽到這段對話,你是不是覺得這位媽媽有效地給孩子樹立了目標?

但實際上,她的這種目標鼓勵有用嗎?

沒有用!

這個100分的願望對孩子學習的影響是怎麼樣的?

如果孩子相信自己能夠達到,學習時他內心會很激動,一邊學習一邊想著:如果我拿到100分,我就可以買那輛最大的玩具車,我可以這麼玩,可以那麼玩,可以找小明一起來玩我的車。

這時他就走神了,對不對?

另一種情況是,如果孩子覺得100分不容易達到,那他遇到不會的題時會越做越煩躁。

他會一邊做題一邊擔心考不到100分,擔心得不到玩具,這時孩子又走神了。

而且他學習時會有很大的壓力,最後甚至會想,既然達不到100分,我也得不到玩具,還不如不學的好。

所以100分的目標,不管是讓孩子有憧憬,還是有壓力,其實都沒有促進其學習。

如果沒有給孩子恰當的方法,他不知道怎樣能達到100分,這個100分就是一種幹擾。

100分不重要,通過哪些行為可以達到100分才重要。

按照學習目標理論的分類,成績是『成就性目標』,而成就所需要的能力是『掌握性目標』,隻有把兩個目標結合在一起,讓孩子將具體學習行為與100分建立聯系,知道如何通過行為上的努力能夠達到100分,這樣的目標設立才有用。

我們要知道通過怎樣的努力,通過怎樣的過程和怎樣的方法,才能夠達到想要的結果。

所以,我們在陪伴孩子學習時不能隻盯著孩子的成績,我們需要將孩子平常的努力與其成績之間建立聯系。

我們可以為取得好成績做些什麼?

比如為了成績變好,我們要努力打造良好的學習環境,讓自己一坐下來就能馬上投入學習;我們要努力調動自己的學習動機,讓自己學習的時候能夠全身心投入;我們要讓自己的自信心增強,在遇到困難的時候勇往直前;我們要學會集中注意力,要學會制訂學習計劃。

當我們把這些全都學會、做好的時候,你說我們的成績還會差嗎?

想要孩子取得好成績,絕不能緊緊盯著最後的那個數字,而是要引導孩子自主學習,讓他們知道懶惰和散漫並不能等來完美的假期,而是要通過努力換取更好的結果。

孩子能自己判斷並做出正確的選擇,才能真正在學習中體驗到輕松和快樂,並且拿到令人滿意的結果。

更多家教難題,請看這裡

一本教家長如何

陪孩子寫作業的書

點擊閱讀原文 看文中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