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到底要花多少錢,才能讓孩子過得既快樂又有意義?《網路文章》

1、假期怎麼過才會有意義?

最近朋友圈被一篇文章刷爆。

杭州的孫女士說,兒子現在小學六年級,這6年來,全班隻有兒子一個人沒出過國。

為了不讓兒子感到自卑,她隻能花費三個月的工資,將兒子送進學校組織的英國遊學團。

但是這樣的遊學團必要性和意義到底有多大呢?

根據一項對2000位中小學家長參加的調查得出,40%的家長明確表示,這樣的遊學團不值得;另外60%認為值得的家長,主要是出於這兩個考慮:一是遊學可以長見識、開眼界,二是一部分家長想送孩子出國留學,讓他們先出去看看。

調查顯示,超過一半的家庭,讓孩子出國遊學一次的預算和開銷都在2萬元以上,有24%甚至達到3萬元以上。

那麼問題來了,過有意義、快樂的假期,真的需要動輒幾萬嗎?

2、只要用心,普通人的寒暑假照樣有聲有色

先不管遊學的錢怎麼來,貴不貴。

我們不妨再來看一個事實:”遊學”熱潮催生下,很多”遊學”組織的過程,除了與學校做點互動交流後,就像旅遊團一樣了,孩子回來說,就這兒看看,那兒玩玩,收獲不大。

另外,還有部分旅行社並不具備出國(境)資質,把孩子交給這樣的團隊你又是否能放心呢?

作為一個二孩兒媽,孩子放假期間,我更傾向於不跟風,根據孩子的年齡和家庭情況,做有選擇的旅行,旅行就從國內遊開始。

旅行之前,我給孩子配備了兩套書,北鬥兒童地理出品的《跟爸爸一起去旅行》《含《中國地圖》和《世界地圖》兩冊》,和兒子一起學習。

古語有”讀萬卷書、行萬裡路”一說。

旅行團的旅遊經常采用大巴車到景點,照相、遊玩”吃、逛、買”的模式,即使有專人講解,嘈雜的環境和周圍各種新鮮事物的影響,真正入心入腦的東西並不多。

旅行回來除了一堆電子照片,能記得的估計就是人群和無聊的大巴時間了。

提前看書了解則不同,可以系統全面的對中國的文化、節氣、著名景點做到心裡有數。

內頁插圖

在與孩子做計劃去旅行之前,先提前了解那兒的風土人情、飲食文化、值得去的地方以及注意事項、不同的季節應重點體驗遊覽之處等,然後有目的、有重點的去旅遊——畢竟時間寶貴,不可能面面俱到,去到一個地方就體會到一個地方的主要特點才更有意義。

3、成長和開闊眼界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經常會有朋友問我,你9歲的男孩能坐得下來,專註地做一件事情,有沒有什麼竅門?

就比如他最近提前了解、實地體驗之後繪制的地鐵地圖。

雖然借助過百度,但是他能夠很形象地模仿不同線路地鐵進出站的聲音,沿途的風景也能描述大概,如果沒有提前研究、實地考察和用心記錄,他一定不可能做到如此。

這一過程正如我和他一起學習這套書的過程。

從國內開始,通過閱讀《中國地圖》《百科知識版,北鬥兒童地理出品》系統學習充分了解,選取自己感興趣的地方作為重點。

在旅行過程中,用心體驗、找到感興趣的點親子互動、用心記錄。

再進一步將國內的經驗進一步擴充到《世界地圖》冊上,相信有一天,他如果有了出國的機會,也定然會有自己的想法和獨特的收獲。

內頁插圖

在孩子成長之初,必然少不了父母用心的點滴,而這些書,父母和孩子一起閱讀,然後再根據孩子所掌握的知識,用心引入知識的復習和擴充,如此操作,每一場旅行,必然都將是一次不用多高消費,但卻能收獲滿滿的成長和親情的記憶,有著這樣記憶的孩子,還擔心他的生命不夠富足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