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吵架、打起來,趕快說道歉就沒事了嗎?
不情願的道歉,連小小孩都看得出來,而且效果適得其反。
道歉也有學問,如何讓被誤會的孩子不委屈、讓犯錯的孩子真心悔改、讓受傷害的孩子得到安慰、讓彼此都從中成長?
趕快說對不起!」
有時候,是不是孩子遲遲說不出「對不起」這三個字,站在旁邊的父母,恨不得能替他說出來,化解現場一片尷尬?
其實,如果孩子真的不願意道歉,可能有委屈、或是沒弄懂自己做錯了什麼。
專家建議,別急著逼孩子道歉。
因為心不甘、情不願的道歉,反而會出現反效果。
美國密歇根大學人類成長與發展中心《Center for Human Growth and Development》的研究人員史密斯《Craig E. Smith》博士跟其他兩位學者進行了一項實證研究,讓90個4~9歲的孩子看一些故事影片,影片中有些小朋友道歉的片段。
第一種情境是,孩子是犯了錯後立即自願道歉;第二種情境是,孩子經過身邊的大人提醒後、心甘情願的道歉;第三種情境是被迫道歉。
看完影片後,研究人員問觀賞的孩子們對這些故事與主角的看法。
有趣的是,第二、三種情境,表面上看起來都是孩子被提醒後才道歉,但是觀看影片的小朋友,即使隻是4歲小孩,卻都能分辨得出來,被提醒的孩子是自認為有錯、願意道歉,還是心不幹、情不願的嘴上說說而已。
更值得留意的是,當小觀眾認為影片中的主角根本口是心非、也就是在第三種情境時,都覺得不喜歡這些主角,年齡愈大的觀眾,厭惡對方的程度更明顯。
而且觀眾們也認為,受到傷害的孩子在收到這種道歉時,其實感覺會更不好。
至於願意真心道歉的孩子,不管是不是經過別人提醒,都得到觀賞者的認同。
史密斯因此提醒大家,當孩子不願意道歉時,先別逼迫孩子。
因為在這種情況下,孩子可能搞不清楚狀況,無法好好表達歉意,對方也不會感到善意,反而彼此都更不開心,會覺得更受傷,也學不到如何判斷是非對錯。
聰明道歉4步驟
那麼,應該怎麼做,才能讓被誤會的孩子不委屈、讓犯錯的孩子真心悔改、讓受傷害的孩子得到安慰、讓彼此都能從中成長呢?
道歉的真義,是理解犯了什麼錯,同理對方的感受,以及盡量修復、彌補這個錯誤
史密斯建議,先讓孩子冷靜後,再請孩子描述他所認知到的狀況,厘清情境。
接下來,讓孩子試著思考、想象與同理對方的感受,心甘情願地了解是否犯了什麼錯,以及為什麼要認錯,而且有時是彼此都有錯。
道歉也怕表錯情,所以,孩子應該先想好認錯的內容是什麼,而不是又隻有不明究裡的「對不起」三個字,再讓他們真誠地道歉。
言語之外,還有其他方式可以表達歉意。
例如,讓孩子彌補他所犯的錯,像是把搶來的玩具還給對方、把弄亂的東西回復原狀,有時行動比言語更有力。
史密斯觀察,其實父母逼著孩子道歉,多數是出於好意,認為那是當下別人所期待的,希望孩子從中學到這個重要的社交技能。
但是道歉的真義,是理解犯了什麼錯,同理對方的感受,以及盡量修復、彌補這個錯誤。
多數的孩子都真誠、天真,在孩子面前,真誠的道歉才能贏得真正的原諒跟友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