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說到見世面,人們第一反應就是得有錢。
但有錢,也不一定能讓孩子見世面。
也有不少家境殷實的孩子,從出生到長大,按照長輩的安排結婚、生子、繼承祖業,僅限於自家一畝三分地,對外面的世界缺少了解和認知。
那些沒見過世面的孩子,家長反而不會意識到孩子是沒見過世面的,因為自己沒要求、沒追求,也不會在乎孩子變成怎樣的人。
當你能意識到,孩子需要多見見世面,其實你家的教育已經贏了一半。
很多見過世面的孩子,家庭條件隻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家長有眼界、有智慧。
見過世面的孩子 懂得包容別人的不同
見世面,不是見世界的一面,而是見世界的方方面面。
真正見過世面的人,一定是有很強的包容心。
多年前去伊朗的時候,一天晚上在酒店餐廳裡用餐。
鄰桌是兩家帶孩子的中國家庭,年紀小一點的孩子對食物不滿意,要吃紅燒排骨,被大人告知這裡沒有豬肉。
另一個年紀的大一點的孩子耐心解釋,告訴他伊朗這邊的宗教習慣,公共場所是禁止售賣豬肉、無鱗魚等食物的。
小一點的孩子很不屑地說:『伊朗是什麼破地方,什麼好吃的都沒有,真沒勁!』然後還用叉子把盤子裡的雞肉和豆泥弄得到處都是。
飯後甜點是伊朗的傳統點心sohan,一種類似薩其馬的酥脆餅幹,混合著蜜糖、雞蛋、各種幹果。
那個小孩看到點心來了興致,拿起就吃,最後卻把幹果都摳了出來扔掉,還有一塊隻咬了一口,就扔回去說吃不下了。
伊朗的餐館服務員很勤快,幾分鐘就回來清理一下桌面,收走不需要的盤子。
當服務員過來時,明顯能感受到他臉上的驚愕。
可能為了緩解尷尬的氣氛,這桌的家長將孩子咬了一口的餅幹吃掉了,至於其他食物殘渣,確實令人汗顏。
可能這個家庭的經濟條件不錯,可能孩子也跟隨父母去過世界各地不少地方,但他並沒有學會尊重不同的民族文化,也沒有學會尊重別人的勞動成果。
這樣的旅行對於孩子來說,隻是將不一樣的風景看在眼裡,而沒有看到心裡。
孔子曾說,君子和而不同。
有眼界的孩子會意識到對方的觀點、習慣、喜好與自己不同,但他會懂得接納彼此的不同,尊重對方的不同。
不以狹隘的心思評價別人,這樣才能算是見過世面。
見過世面的孩子 傳遞無聲的善意
鄭板橋說過,虛心竹有低頭葉,傲骨梅無仰面花。
在這個物欲橫流的時代,能夠做一個謙遜有禮、不卑不亢的人是很可貴的。
很多人在看到別人不如自己時,會不自覺流露出一種優越感,產生居高臨下的鄙夷亦或同情,不經意間傷害到別人的感情。
其實,喜歡隨意嘲笑別人的人,內心是貧乏的,他為自己所知道的那一點東西而沾沾自喜。
相反,越有實力的人越沒有架子,越見過世面的人越不會嘲笑他人。
曾經看過一個關於英國溫莎公爵——愛德華八世的故事。
當時,英國王室舉辦晚宴招待遠渡重洋的印度地方長官。
宴會結束後,侍者為每位賓客端上檸檬水洗手。
印度官員不了解這個程序,以為是飲料,端起盤子就喝了起來。
一旁的英國貴族面面相覷,驚愕之餘露出鄙視的表情,有的人甚至竊笑起來。
當時還是王子的溫莎公爵見狀,一句話沒說,也端起面前的檸檬水一飲而盡。
其他人看王子都喝了,也收起嗤笑,紛紛喝了起來。
真正見過世面的人,從來不會把優越感掛在臉上,更不會用自己所擅長、所了解的東西當做利器去刺傷別人,而是將自己的優越感隱藏起來,化作無聲的善良,保護著身邊的人。
所以,觀察我們身邊那些舉止大方的孩子,不難發現,他們在面對別人出糗時的反應很平靜。
這是因為家長讓他們了解過世界最好的一面,也了解過世界最壞的一面;懂得何為愜意的生活,亦懂得何為艱辛的生活。
孩子對不同的人、不同的事有了足夠的認知,就不會產生不解和恐懼,強大的同理心會幫助他成長為一個高情商的人。
真正讓孩子見世面 不一定需要花很多錢
如何讓孩子見世面,我覺得最能概括的話就是:行萬裡路,讀萬卷書。
為什麼把行萬裡路放在前面,因為孩子年幼時,就應該多帶他出去走走。
前幾年一對80後夫妻,雙雙辭職,用買得起學區房的存款帶著5歲孩子環遊世界。
因為當時國內污染很厲害,他們就想,應該讓孩子看看真正的藍天白雲、碧海晴空是什麼樣的,於是就帶著孩子去了希臘的聖托裡尼島;
因為孩子的年齡喜歡童話故事,想讓孩子知道城堡不僅存在於童話書和遊樂園,於是就帶著孩子去了德國的新天鵝堡。
當然,這樣的生活方式需要一定的經濟基礎,尤其對於工薪家庭來說,顯然生活的茍且是無法逃避的現實。
但這不意味著,你要學別人的生活方式;囊中羞澀,可以去近一點的地方,住便宜一點的酒店,但永遠不要逃避認識世界。
如果你沒有錢帶孩子去看世界,你至少可以帶他看看眼前的生活。
比如家附近的公園、古跡、博物館。
哪怕是觀察一隻停留在葉片上的瓢蟲,也是對孩子好奇心的保護。
楊絳先生曾說,讀書好比去世界上最優秀的那些人家裡串門,你翻開書就登堂入室,不僅可以今天去,明天還可以去,不必事先打招呼求見,也不必擔心叨擾主人。
透過書籍,孩子可以真正開闊眼界,而不是局限在別人說什麼就是什麼的境地;有了獨立的思考能力,他會對世界的方方面面產生思考,也會不斷擴展自身的認知。
再有一點,就是家長要有好學的精神,去影響孩子的價值觀。
很多家庭中,家長固執,影響孩子也形成固執的性格,不太能接受和自己不同的觀點。
有主見固然是好事,但太過固執就會讓自己錯過很多進步的機會。
晚清時,閉關鎖國,人人以天朝上國自居,對外界翻天覆地的變化一無所知。
曾國藩原本是個傳統的、推崇孔孟思想的人,但在經歷過鴉片戰爭後,他頓悟戰爭的失敗是我方與敵方的巨大差距,而當時很多朝中大臣卻不願意承認這一點。
於是,他開始主張『師夷長技』,還請西洋老師教授兒子英語、數學、化學等科目。
後來他的兒子成為晚清傑出的外交官。
曾國藩在同時代的大臣中隻能算資質平平,梁啟超曾評價他『固非有超群絕倫之天才,在並時諸賢傑中,稱最鈍拙』這個考了7次秀才的人,大器晚成,一飛沖天,靠的是孜孜不倦的求知求學。
倘若家長不好學,孩子又怎麼可能喜歡了解新事物呢?
又怎麼可能產生見世面的意願呢?
所以,能否讓孩子見世面,和你有多少錢真的關系不大。
關鍵在於,我們要提升自己的眼界和見識,讓孩子成為一個對世界抱有好奇心、對他人抱有同理心的人。
即使,現在沒到啟程的時候,也要讓孩子明白:未來是屬於你的,有著星辰大海等待你去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