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4個時刻,父母一定要給孩子撐腰。《網路文章》

孩子脆弱和難過的時候,需要父母的愛和幫助;孩子不可愛的時候,更需要父母的愛和援助。

孩子陷入困境時,為他挺身而出,是父母義不容辭的職責。

——凱叔

作者 | 哎呀媽

心理專家李玫瑾教授說:『孩子的感受,很多時候都是父母的態度決定的』

在孩子心中,父母是自己的世界,父母對待自己的方式,決定他能否愛自己,認同自己。

教育孩子懂是非,確實很重要。

但在孩子最需要父母伸出援手的時候,父母的及時回應和幫助將是他的安全感來源。

在這裡,我想分享以下這四個時刻,無論如何,父母一定要為孩子撐腰。

01

孩子玩具被搶時,幫他要回來

《育兒大師》節目中,4歲的沖沖正興高采烈玩著玩具恐龍。

突然來了一個3歲的小弟弟,對方二話不說,直接搶走了他手裡的玩具。

這一搶,讓沖沖一下子懵了。

他本能地不情願,但又不知道該怎麼將玩具『要』回來。

此時,一旁的媽媽開口了,主動提出『弟弟小,我們讓給弟弟吧』。

明明是自己先拿到的玩具,媽媽非但不幫他要回來,反倒要自己『讓』出去。

強烈的委屈感,終於『逼』哭了沖沖。

他滿口的『不要不要』,卻始終沒引起媽媽的在意。

為了避免沖突,媽媽從頭到尾都選擇妥協,甚至在沖沖哭鬧後,直接帶沖沖離開現場。

表面上看,這場『玩具爭奪大戰』止戈了。

事實上,整個過程是以犧牲沖沖的感受為代價的。

心理學認為,幼齡兒童開始有『自我』意識時,對自己擁有的東西也有了物權意識。

別人未經他允許就『拿』他的東西,在他看來,是赤裸裸的『搶奪』,會引起他極度的不適和被侵犯感。

如果這時父母還要求他大度、謙讓、分享,無非就是逼他獨自承受被搶東西的惡意。

而這,隻會讓他感到更加絕望和委屈。

作家畢淑敏說過:『孩子的成長,首先是從父母的瞳孔中確認自己的存在』

孩子玩具被搶,意味著孩子的主權被別人侵犯。

孤立無援的他,需要父母的『營救』。

聰明的父母,絕不會輕易忽略孩子內心的SOS,要孩子委屈自己,出讓自主權。

而是堅定地站在孩子的背後,教導孩子『不要心軟,勇敢地拿回屬於自己的東西』。

這樣的支持,教會孩子勇敢,更是給了孩子敢於直面惡意的超能力。

02

孩子被欺負時,要正確站隊

曾在網上看到這樣一則新聞。

10歲的天天性格內向,在學校總被別人戲弄嘲諷,甚至遭到群體言語和暴力攻擊。

可是當他向爸爸求助時,爸爸卻不以為然,還順帶一句:

『他們怎麼不欺負別人,就欺負你?

言下之意,是在怪天天是個軟柿子,不夠硬氣,活該被別人欺負。

結果可想而知,天天再遇到類似的事情,再也不敢、也不願跟任何人說,直到霸凌不斷升級。

類似天天這樣的悲劇很多。

有些父母總覺得,孩子之間哪有什麼真正的『欺負』,不過就是玩玩而已。

正是這樣的不以為意,錯誤的責任歸咎,讓受欺負的孩子愈發孤立無援,慢慢學會逆來順受。

著名兒童教育專家金伯莉·佈雷恩曾在書中規勸萬千父母:

『一定要重視孩子受欺負的問題……要讓孩子知道,保護他是你作為父母的重要任務』

熱播劇《以家人之名》中,李爸就是一個典范。

當女兒尖尖出於正義感和鄰居小孩打了起來,被對方媽媽找上門時,李爸是這麼做的——

既不指責,也不怪罪,而是先替女兒喊冤,表示女兒在打鬥中也受了傷,不能把責任都推到她頭上。

這番話,壓住了對方媽媽的氣焰,也給女兒長了威風。

無論女兒受什麼委屈,只要李爸知道的,都不會視而不見,總在第一時間替女兒出面。

就這樣,原本早早沒了媽媽的女兒,在李爸的『保護』下活得無比樂觀、開朗和自信,沒有半點單親家庭孩子的扭捏和自卑。

一流的父母,總能在孩子受別人攻擊或欺負時,把它當回事,及時阻止惡意的蔓延和發酵。

因為他們知道,隻有站在孩子身邊,用最強有力的方式替孩子做出反擊,才能讓孩子知道:

父母真的關心我!

這不僅緩解了孩子受欺負的委屈,還給了孩子敢於和惡人惡事抗衡的底氣。

03

孩子被比較時,要勇敢說『不』

如今孩子的成長環境,充滿著無數的競爭和攀比。

學校比成績、比排名,走出家庭和學校,比成就、身材和背景。

比比比,不僅給家長帶來無限的焦慮和恐慌,就連孩子,都被各種『比較』壓得喘不過氣。

沒有一個孩子喜歡被比較。

一旦有人在『比較』中勝過他,都會讓他覺得自己不夠好、不如別人,從而變得自卑。

傅首爾曾在節目中斥責發生在兒子身上的『攀比文化』。

家庭聚餐時,總會有大人一時興起,主動提議讓在場的孩子們比賽秀才藝。

有一次,兒子被別人要求背古詩,傅首爾一聽急了,趕緊出面維護兒子,直接喊了一句『我來背』。

護子心切,是不願兒子在這種毫無意義的比較中被比下去,從而陷入自我懷疑當中。

也許別人能背五首詩,兒子連一首都背得結結巴巴,但這不能代表什麼,更不能說明兒子比別人差。

就像《阿甘正傳》中的阿甘媽媽,就算被校長告知兒子智商隻有75,她也沒有輕看兒子。

反倒勇敢出面,替兒子拒絕外界丟過來的一切負面標簽,始終維護兒子的信心:

『你和其他人是一樣的,你並沒有什麼不一樣』

活在媽媽的鼓勵和肯定下的阿甘,自信樂觀,直面自己身體的缺陷,靠自己的努力成為橄欖球明星、成功的商人。

短短的人生中,阿甘做出許許多多正常人一輩子都做不到的了不起的事。

《自尊心理學》中有這樣一句話:

『一個人對自己的評價,將直接影響到他的核心價值觀以及是否有積極的心態』

孩子擁有自信,並能積極正面評價自己的前提,離不開父母用愛替他築起抵擋『比較』的墻。

當孩子被比較時,父母的拒絕,是塑造孩子獨特個性最重要的原動力。

04

孩子犯錯被批評時,留點餘地

如果孩子犯錯被老師批評,你的態度是什麼?

曾在網上看到一句留言:

『當我犯錯被別人批評,回到家還要挨爸爸的罵,這會讓我覺得爸爸就是和外人一夥的,再也不願意相信他』

很多時候,孩子的問題越來越糟糕,問題恰恰出在父母和老師過分一致的態度上。

一個在外面已經遭受過攻擊和指責的孩子,最渴望的無非是父母無條件的愛和接納。

得到安慰的孩子,內心會自然生出內疚,幫助他們調整自己的行為方式。

相反,假如回到家,父母還跟老師一樣,扮演著高高在上的『審判官』。

試問他的負面情緒,將如何安放?

教育,從來都不是簡單地做加法,而是要適當地做『減法』。

聰明的父母,懂得給孩子留點餘地和空間,唯有這樣,有原則的愛才能真正註入到孩子心裡,發揮應有的教育作用。

05

哲學家羅素說:

『對孩子而言,父母的慈善的價值,在於它比任何別的情感都更加可靠和值得信賴』

別小看父母每一次對孩子的撐腰。

在恰當的時機中,這是對孩子自尊、自信和安全感的守護。

想讓孩子感受到來自父母的愛,最直接的方式就是為他挺身而出。

唯有孩子深知自己一路有父母的庇護和關照,他才能篤定無疑地走自己的路。

不管遭遇什麼,來自父母的愛,會給他無限力量和底氣,踏踏實實地做自己,活出自己。

如果你喜歡今天的文章

別忘了文末【點贊】【在看】噢~

《親子》雜志介紹

國家新聞出版署推薦的全國優秀少兒期刊

20年品質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