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絕雞湯,今天聊聊稱贊和責備孩子的具體方法。《網路文章》

最近看湖南衛視的《少年說》,有這麼一段挺讓人深思的。

一位女孩兒站上天臺,對樓下的媽媽喊出了深埋心底的一句話:

『孩子不是隻有別人家的好,你自己的孩子也很努力,為什麼你不看一下呢?

媽媽聽完,不為所動:

『因為我認為在你的性格裡頭,其實你要不打擊,你可能就有點飄』

女孩兒幾乎哭了出來

『我說了我不適合激將法』

但是顯然,這位媽媽聽不進去孩子的情緒述求,依舊一臉自信地堅持自己的教育方式。

在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公佈的《小學生家庭教育現狀調查》中顯示,最關心孩子情緒情感的家長隻占11.93%。

家長對孩子情緒的忽視,可見並不是上面這一位家長的問題。

————————————————————————————

就在不久前,另一則刷爆朋友圈的微博截圖更是讓人痛心疾首

女兒:『我是不是永遠都沒法讓你滿意?

母親:『你覺得自己做得很好嗎?

一句高傲俏皮的回答,一個年輕的生命就這樣逝去了。

可悲的是,這段對話不是上司對下屬,不是買家對客服,而是母親對女兒。

2016年,深圳一個16歲少女,因不堪父母責罵,服毒自殺。

2016年,達州市渠縣中學一名18歲少年,在個人QQ空間寫下2800餘字的長文後,自殺。

遺書裡寫道:『我覺得我自己已經毀了,我的情商太低,情感這方面嚴重有問題,感覺不到父母對我的愛……』

至親之間,稱贊與肯定就這麼困難嗎?

作為媽媽爸爸的家長尊嚴真就比孩子的情緒情感更重要嗎?

我相信大多數父母都是一心為孩子好,虎毒還不食子呢。

父母們之所以誇也不是,罵也有錯,缺失的是稱贊與責備的方法,方法不當,容易好心辦壞事,容易矯枉過正。

稱贊和責備孩子時,原則很重要

批評要講究方法

如果孩子在聽到責備時,能夠意識到自己是因為哪件事做錯了才會受到批評,那麼他們的內心並不會產生被傷害的感覺。

因為這尚屬於

許多時候,家長因為孩子犯了錯而責備孩子,但孩子不僅不反省,還會唱反調,這都是因為批評本身不到位造成的。

這裡的不到位並不是說力度不夠,而是針對性不強。

有時責備到最後,家長都忘了是因為什麼而吵孩子的。

批評責備,需要講究方法。

批評孩子時,不針對人格和性格

『你怎麼這麼不小心?

』『你怎麼總愛撒謊?

』『你那本書不是該還了嗎?

怎麼這麼粗心大意?

一點誠信都沒有,不會又給忘了吧?

這些例子都不少見,常常出自家長的無意之口,但這些話語,往往會冒犯孩子的人格和性格,造成不好的後果。

用這種方式責備孩子,不但不會讓孩子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並加以改正,反而會讓孩子對自己產生種種懷疑:

『是不是我真的很健忘?

』『我好像真的很愛撒謊』『難道我是個沒有誠信的人?

』『也許我是個壞孩子』『爸爸《媽媽》不喜歡我這樣的孩子』『我是一個什麼也做不好、很沒用的人』『原來粗心是我的標簽,生下來就是這樣』……

這些話,父母們切記不能再說了。

那麼實在要批評孩子時,該怎麼處理呢?

——批評要就事論事——

我們完全可以在針對孩子的錯誤進行批評指正的同時,兼顧孩子寶貴的人格和性格——只要就事論事就可以了。

就算孩子借了別人的書沒有及時歸還,家長也不必嘮叨個沒完,一味地責備孩子。

『咦?

你不是說這本書已經過了還書日期嗎《情境》?

說不定你的朋友等著急用呢《情境》。

我是擔心《情緒》如果違背了約定,會在朋友之中沒了信用。

借來的書還是按時還給人家好《希望》』

如果針對事情本身來分析,既不用訓斥也不用非難,孩子便能領悟到自己的失誤了。

這種方式的批評,有助於培養孩子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給孩子一個臺階下,指出正確做法的好處與錯誤做法的後果。

這樣的批評便不再讓孩子垂頭喪氣,而能讓孩子有所突破和成長。

稱贊也要講究方法

對於孩子的性格和人格,不去贊揚

海姆·G. 吉諾特博士講到過一個例子。

一位媽媽對著家裡的客人說:『我家的孩子很懂事,經常陪弟弟玩,也很聽媽媽的話,很少惹是生非讓我們生氣』沒想到剛誇完,孩子卻在下一秒做出出格的舉動,突然把弟弟惹哭了;本來挺乖巧的,突然玩得很瘋,不是撞倒垃圾桶,就是來回跑鬧。

當家長對孩子的性格或人格進行表揚時,孩子卻會經常做出截然相反的舉動,讓父母措手不及。

怎麼會這樣?

海姆·G. 吉諾特博士認為,這是因為孩子感到了一種不安和壓力。

孩子會認為自己並不像媽媽所說的那樣懂事乖巧,對糾纏不休的弟弟也沒那麼多耐心陪他玩,甚至希望弟弟最好離他遠點,但媽媽偏偏要給他扣上『懂事和照顧弟弟』的帽子,這下孩子就冒出了奇怪的心理,很想用出格的舉動向媽媽宣佈:自己並不像媽媽說的那樣!

由別人給自己的性格和人格下定義,任何人都不情願,何況是一個孩子。

『你是個天使』『像你這麼正直的孩子怎麼可能做那樣的事呢』『他一直很聽話』……這種有關孩子人品和性格的贊揚,還是不說為好。

相對於結果,更關注孩子的努力和付出

競爭激烈的社會氛圍下遍地都是功利主義,人們更看重結果的重要性,對過程卻很少過問。

家長在對待自己的孩子時,也更願意對他們所做事情的結果給予更多贊揚或是責備,然而無論那種評價,都是弊大於利。

如果因為孩子得了第一而對其大加贊揚,那孩子會感到一種壓力,他們生怕自己下次不能達到父母的期望,而讓他們大失所望。

我們何不把目光從結果轉向過程,以更好地認可孩子一直以來的默默付出呢?

『看來你這段時間真是非常努力,成績提高了不少。

爸爸真是為你自豪』『你看,媽媽招呼客人一點功夫都沒有,多虧你陪弟弟玩,謝謝我的寶貝』這種贊揚自然又親切,不會給孩子造成壓力而讓他難以接受,對孩子而言是一種鼓勵和支持。

在對的時候,做對的表揚

贊揚,也要看準時機。

孩子有出色的表現時,應該立刻回應,表揚他。

孩子的時間概念和大人不同。

孩子們通常是按照『此時此刻』的方式來感受每個瞬間。

對他們來說,『遙遠的將來』這種概念沒什麼意義。

對於記憶,孩子也是在具體情境中連同情緒一並保存的。

因此,一旦過了當時的情境和情緒,事後再表揚孩子,這種脫離情境的表揚很難深入到孩子內心中並將其保存為記憶。

所以對家長來說,最好能在孩子經歷情緒情境時一同參與其中。

贊揚的理由應具體陳述

空洞模糊的盲目稱贊,對孩子來說是蒼白無力的。

『做得真好』『做什麼都這麼出色』『很優秀』……諸如此類的贊揚,對孩子來說是模糊的、不清晰的。

孩子很可能會把家長的這種不夠具體的贊揚,與根本不相關的其他事情聯系在一起,從而產生一種錯覺。

表揚孩子時要具體地說明事由,告訴孩子,爸爸媽媽是因為哪些事情而表揚他。

『聽媽媽說,你今天背了十個單詞,真了不起!能不能告訴爸爸,你都記住了哪幾個單詞?

『這段時間你數學學得那麼用心,果然有進步,比上次少錯了兩道題』

『你為小狗披上了綠色的皮毛,這真是天才一樣的奇思妙想!』

『真棒,自己把看過的書都整理好,擺放在書架上了』

表揚,要在對的時候說,而且要說得具體、明確,這樣才會錦上添花。

如何把『生氣』表達得淋漓盡致

情緒管理訓練不是偽裝表演,在孩子犯了明顯錯誤讓你很生氣時,家長當然可以把自己的情緒發泄出來。

這種情緒流露是正常的現象,隻不過要把握好尺度和方法,情緒可以表達出來,但這種情緒不應該帶到彼此的對話中,隻有以平和的心態冷靜對話時才能獲得滿意的效果。

還有一點需要注意,在這個過程中,家長必須站在『家長』的立場向孩子說明,孩子所做的錯誤行為會給父母帶來怎樣的後果,讓他充分認識到這種行為的後果,孩子也就不再有抵觸心理,而是可以比較客觀地反省自己的行為。

孩子不會想聽『真是大膽,哪來的這麼大膽子,竟敢對媽媽撒謊,你以為媽媽會上當?

你真是氣死我了!』如果試試『媽媽有種被騙的感覺,不知道你現在心裡怎麼想的?

』孩子會更願意袒露自己的內心。

當孩子沒有守約時,不妨直接說:『好像你忘記約定了,是不是有什麼特別的事情給耽誤了?

爸爸有些失望……』『爸爸本來挺相信你的……』『媽媽現在很生氣……』等等。

站在『父母』的立場,把孩子的這種行為導致家長提心吊膽的情況如實講給孩子,孩子就會或多或少理解父母的用心良苦,也會提醒自己下次注意,盡量不再讓爸爸媽媽擔心。

* 學會先說聲『對不起』

世上沒有十全十美的家長,他們有時也會控制不住激動的情緒,有時也會沒調查清楚就訓斥孩子、誤會孩子,犯各種低級的錯誤。

這時,家長應該勇於承認自己的錯誤,主動向孩子道歉。

戈特曼博士稱,家長在做錯事情後能主動向孩子認錯,將是對孩子十分有效的正面教材。

家長因為自己的失誤主動道歉,會讓孩子逐漸明白,原來失誤並不等於失敗。

在孩子眼裡,爸爸媽媽都是世界上最了不起的人,而這樣高大的爸爸媽媽卻因為做錯了事而向自己認錯,他們會立刻感覺到:『原來像爸爸媽媽這樣的大人也會犯錯和失誤啊,原來做錯事後,是要這樣解決和改正的……』通過這個過程,孩子可以學習做錯事後改正的方法。

如果爸爸媽媽礙於面子,固執地不肯認錯,那孩子當然也會學到另一種『榜樣』:『做錯了事情也可以不認錯』。

孩子都是看著父母一點點學習和成長的。

做錯了事情肯認錯,並懂得道歉,這是家長不可推卸的責任。

以上內容部分摘自東方出版社《孩子,你的情緒我在乎》

這是一本改變全球家庭育兒觀念的實操寶典,切中育兒各階段情緒問題要害.

這本書教會父母:

能夠分享孩子的情緒,才是真正的愛

能夠率直表達自我情緒的父母,也能更了解孩子的情緒

如何正確回應孩子的情緒

如何與孩子對話

如何解讀、捕捉、感受、傾聽孩子的情緒

如何幫助孩子表達情緒

讓孩子獨立解決問題

對待不同成長時期的孩子,需要怎樣改變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