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伯納曾說:』自我控制是最強者的本能』
高爾基曾說:』哪怕對自己的一點小小的克制,也會使人變得強而有力』
2020年湖北省高考理科第一名唐楚玥,就讀於北京大學元培學院,看看她的作息時間表安排,就知道每天勤奮自律學習有多重要!
只要孩子養成自律的好習慣,成績都不會太差!記得我家大寶在高三期間,我也曾對她說過:』不管你成績如何,希望你能加強自律,只要自律,成績是水到渠成,不必過於焦慮』
自律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很難,尤其當孩子到了初中、高中階段,已經形成個人習慣,再由父母時時刻刻提醒監督,孩子自己沒有主動性,內驅力,學好很難,家長也很累!
孩子需要從小養成自律的好習慣,越早越好!3-6歲,是培養自控力的關鍵期:
1、孩子最初的自律需要父母推動
自律不是與生俱來,孩子的天性是愛玩,也愛學習,讓孩子感覺學習的快樂,從玩耍的氣氛中拉回到學習上來,孩子會有一定的拖延,父母要堅持,有時要逼孩子一把。
在《向往的生活》中,黃磊就曾吐槽,小時候多多不愛練琴,孫莉就會逼一逼,讓她去練。
如果沒有當時的堅持,相信孩子也不會以後的成績,堅持就會優秀。
孩子都有想放棄的時候,父母需要在關鍵時刻扶孩子一把,堅定信念,不然隻會半途廢,出不來成績。
2、自控力可以訓練
孩子的自控力可能會有差異,但是經過後天訓練是會改變的,關鍵在家長的態度。
父母在訓練孩子自控力的態度上就像彈簧,你弱他就強,父母勢必要拿出威嚴來。
比如孩子在地上撒潑打滾哭鬧,要看手機,父母堅持不給,孩子的氣勢就會慢慢弱下來,父母再轉移孩子的注意力,讓孩子開心些,讓孩子知道哭鬧是沒有用的。
這也僅限於孩童幼小學前階段,父母盡早在關鍵期訓練孩子的自控力。
等孩子上了初中、高中,孩子看手機成為習慣,如果不讓孩子看手機,估計孩子會產生意想不到的反應,引起家庭關系的極度不和諧。
3、有愛的家庭,孩子自律性強
有愛的家庭,孩子有安全感,當孩子不想做某件事情的時候,父母即使拒絕,強烈孩子堅持,孩子表面上態度強硬,其實內心的壁壘在慢慢地融化,因為知道父母是愛他的,最終樂意聽從父母的良好建議。
家庭缺乏愛的環境,孩子在長期冷漠的家庭氛圍中成長,對父母缺乏信任,得到的生活體驗是孤獨和不安,乃至恐懼。
即使父母說的是對的,孩子也可能不會聽從,叛逆心理重,其實吃虧的是自己。
4、父母管得住自己才能管住孩子
想要孩子自律,父母首先要自律,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原生態家庭對孩子的影響至關重要。
想要孩子學習,自己在旁邊打撲克,看手機,孩子也會模仿,提不起看書閱讀的興趣。
2019年廣西高考狀元楊晨煜取得英語數學雙滿分、總分730分的破紀錄成績考取了清華大學,孩子取得如此優異的成績離不開媽媽的教育和培養。
媽媽提起教育孩子的方法時談到:『孩子肯定要從小培養,所有的習慣必須在他沒有自主思考的能力時,全部幫他打好。
監督孩子養成好習慣的過程非常痛苦,你得時時刻刻監督、留意他。
這個過程,家長也要自律,而不能像現在很多人那樣,把孩子丟一邊玩手機』
陳美齡在《50個教育法 我把三個兒子送入了斯坦福》這本書中說:『我始終確信教育的全部責任在於家長。
學校和老師隻是重要的夥伴,孩子的教育,基本上所有的責任都應該由家長承擔』
麥格尼格爾博士曾在《自控力》一書中寫道:『自控力比智商更有助於拿高分,比個人魅力更有助於領導別人,比同理心更有助於維持婚姻幸福』
家長的教育責任義不容辭,要對孩子負責,培養孩子的自律好習慣,3-6歲是關鍵期,越早越好,孩子越自律越優秀。
歡迎關注@胡蘿卜媽媽育兒說 助理社會工作師,高齡二胎媽媽,專註分享科學育兒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