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一件事物夠有趣,才能吸引孩子主動學習。
但數學該如何變有趣呢?
『數學力雖然不是天生的,但人卻天生配備了學數學的能力!』吳麗芬老師與您分享讓孩子愛上數學的六大法寶!
上次我們分享了《培養孩子數學力──除去學數學時的六大絆腳石《點擊查看》》,搬開絆腳石之後,接下來,我們可以進行各種正向的培養數學力的方法,不用怕好方法的效力被絆腳石抵消。
在此我們以親身實踐經驗,提供效用最大的六個方法:用聯想法幫助記憶、鼓勵嘗試錯誤、制造樂趣、讓小孩愛現、偶爾講點道理以及幫孩子尋找學習夥伴。
每個家長只要願意,都可以做到。
法寶一:用聯想法幫助記憶
記憶是學習的結果,如果不記得就等於沒有學習。
傳統教育使用的方法是要孩子多背多抄多考,但卻要付出『厭惡學習』的代價,可謂得不償失;腦神經科學家認為,記憶是受提取歷程的活化方式而決定的,因此記憶提取的首要方法便是利用聯想。
例如要教二年級孩子把7的乘法背起來,我們可以畫給孩子看一排7塊一共10排的磁磚《如下圖》,引導孩子從『矩陣圖』去發現7×4跟4×7原來是一樣多的,都是28。
而7×9跟7×10的差別,其實就是9個7跟10個7的差別,也就是差7,萬一忘記7×9是多少,只要用70去減7就可以了。
於是孩子們會發現,原來除了用加法還能用減法去得到答案,孩子再也不用擔心7的乘法背到後面會忘記,而且已經會背的其他數字乘法只要有乘7的,在7的乘法裡也用得上。
這種學習方法,不僅能記住7的乘法,同時也掌握了乘法的基本概念。
法寶二:鼓勵嘗試錯誤
嘗試錯誤法,不僅僅是數學上解題的一個手法,更是學好數學必須掌握的原則。
過於在意標準答案,想要一下子就套入正確的公式,勢必無法學好數學背後的原理,讓孩子大膽的猜測,從錯誤中找到矛盾之處,這種能力是優秀邏輯力的基礎,當然是『數學力』不可或缺的成分。
數學想想在三年級上學期設計了一課『蛀蟲吃掉了什麼數』,就是把題目挖空一部分,讓孩子去推理挖空的地方會是什麼數字。
目的是希望帶領孩子深究直式減法的道理,不要隻會循著『從個位依序減』、『不夠要借位』這種制式的套路去計算答案。
例如先拿比較簡單的『5__-38=__7』開始,鼓勵孩子就從『51』開始一個個試試看,看合不合乎題目的條件。
做完,有了『嘗試錯誤法』的成功經驗後,再換一題試試:『6__-37=__9』,跟孩子討論看看有沒有更好的方法可以算出缺少的數字,這時寫成直式就很有意義了。
從上圖的左邊可以知道:先把十位數減了,右邊直式就可以把比較難的『6#-37』換成『3#-7=_9』,而孩子就能知道答案不可能是39隻能是29,接著可以倒推出3#就是36,再倒推出6#就是66,因此整個式子的原貌就是『66-37=29』。
法寶三:制造樂趣
有趣的事情不僅讓人印象深刻,還能把真實生活也變有趣,但要把數學變有趣,並不是靠課前講笑話或把課本畫成漫畫,而是要能把數學本身有意思的思路呈現出來,進而在生活中去制造相關的樂趣。
例如前面提到的『背7的乘法』,在完成理解教學之後,我們還可以帶孩子來玩個7的乘法心臟病遊戲,預備一迭牌都是7的乘法相對應的結果,包括7、14、21……等,隨機輪流出牌,孩子口中要依序念『7,1,7』、『7,2,14』、『7,3,21』……如果翻出來的牌跟口中念的數字是一樣的,就得趕緊伸手蓋牌,就跟玩一般撲克牌的心臟病遊戲一樣,孩子們將會樂此不疲的『一再復習』。
法寶四:讓小孩愛現
圖:成果發表會──直式乘法照片
『愛現』是小孩的天性,小孩很容易學會一點什麼,聽到一些什麼新奇的,就回家一直跟媽媽講,這並不是他愛講話,而是『愛現』,是一種人類間的分享行為。
科學家說大腦能藉由新刺激、新經驗和新行為而自我重組,因此,『愛現』這種天性是非常利於加深學習的,但要是把自然的愛現變成人為的競賽或考試,那結果可能會有所不同,因為科學家也說,過度的壓力會使得學習無效。
讓孩子擺攤當關主展現這學期學到的東西,有班孩子決定來個『移動攤位』,他們自制特殊的T恤,寫上奇怪的直式乘法算式,到處拉開雙臂問人:『你想不想知道為什麼可以這樣算?
』
每個被問的大人都在心裡默默用傳統算法計算,接著驚奇於答案竟然一樣,於是,孩子很開心地從『乘法是矩陣圖』開始解釋……,所有被『考』的人都跟愛現的孩子一樣開心得不得了!
法寶五:偶爾講點道理
有『道理』的學習總是可以深植人心,數學,其實是一門很講道理的學問,然而,大多數人的求學經驗卻都聽不到什麼道理,也因此在培養下一代的時候,如果不是全不講理復制過往經驗,就是戰戰兢兢避之唯恐不及。
在過與不及之間,其實另有出路,只要,偶爾講點道理就好。
例如跟孩子講除法,就值得花些時間把『除以』的意思講清楚,讓除法在孩子心目中不再隻有『平分』這個概念,否則將來怎麼理解6÷0.2呢?
在『數學想想』的課本中,我們結合了語文,用許多充滿『以』字的成語組成一個故事,來引導孩子推敲出『以』就是『用』的意思,因此6÷2就是用『2』去清除6的意思,答案『3』就是總共要清除3次。
剛學除法的孩子如果通了這個道理,即使遇到36÷12這種超出九九表范圍的題目,他也能因為理解題目的情境而得出答案。
圖:上課學除法照片
法寶六:幫孩子尋找學習夥伴
人,不能離群索居,學習,更需要同伴。
無論是上學或是補習,孩子們雖然並肩上課,然而,他們是共同學習還是彼此競爭?
前者讓孩子維系學習的樂趣,後者則讓孩子遠離學習的正道。
有一個孩子告訴我們,上初中之後他才發現全班隻有他回答得出『乘法』的定義。
為什麼他答得出來呢?
因為小學時在『數學想想』的課堂上,老師曾經花了半小時跟全班仔細討論這個問題,於是他說:『當一件事的來龍去脈你都專心地去參與、探索時,這件事你畢生都忘不掉』
想起當年跟同學們一起『想想』的日子,他更說:『那一點都不像在『學數學』,反而像幾個天才聚集在一起秉持著好奇心毫無限制的探討真理。
課本隻是丟出問題的地方,白板隻是討論的工具,老師隻是解釋問題的人而已,解決問題的人,永遠隻是我們自己』這真是引導思考、合作學習最好的見證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