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字太多了,我不想看!』剛升小一的孩子,認識的字很有限,該如何挑選適合他們的讀物呢?
這時篇幅適中、文為主圖為輔的橋梁書,是孩子最佳的閱讀好幫手!閱讀推動教師宋曉婷提供引導孩子從繪本進入橋梁書的3大步驟。
1.好習慣請繼續
如果家長本來就有講繪本給孩子聽的習慣,那麼現在家長只要換掉手上的文本,改成橋梁書籍,在一樣的時間裡講給他們聽即可。
但是記得在念故事的同時要讓小朋友看著文字!為了讓孩子聚焦在文字上,可以請孩子的手指頭指著家長念到的地方,這樣的經驗累積之後,當家長觀察到孩子的眼睛有確實跟上文字時,就可以省略手指頭指文字的動作。
2.熬過鋪陳、埋伏筆
有的橋梁書籍文字量比較多,家長不一定要陪著孩子念整本故事,可以試著和孩子一起看完故事的鋪陳,並在精采處停下,孩子會因為好奇而自己去讀這本書。
3.橋梁書陪讀好用策略分享
預測策略
在陪讀時可以利用一開始的3~5分鐘制造神秘感,這個時候先不要把書拿出來,先告訴孩子:『今天要看一本很恐怖的書,你敢看嗎?
』『你確定等會兒不會躲在棉被裡叫救命?
』,接著再把書拿出來讓孩子看封面,詢問與封面相關的問題,例如:『你看到什麼?
』『你覺得封面上哪一個才是主角?
』『你覺得故事是發生在哪裡?
』『主角是男生還是女生?
』『主角是大人還是小孩還是動物?
』『根據封面整體的圖案、顏色……等等,你覺得這是一本搞笑的故事,還是悲慘的故事,還是恐怖的故事?
』,透過3~5個提問可以讓孩子靜下心來專註在即將閱讀的故事裡,更可以讓孩子開啟腦部的思考,讓學習從被動進入主動狀態。
目錄導讀
透過目錄我們可以知道這本書的架構與大概的內容,但是孩子不懂得目錄的功能,所以請記得當我們在讀書時不要跳過目錄頁,讓孩子與我們一起讀一遍目錄頁上的標題,讀完後可以詢問孩子問題,如『你覺得這是分開的4個小故事?
還是組合在一起的一個大故事?
』『這是一個怎麼樣的故事呢?
』請孩子猜測,但家長不要給予答案,因為孩子會透過不斷的閱讀經驗慢慢發現到目錄的功能!
聲音的角色扮演
有許多故事是由大量對話組成的,例如《狐貍的錢袋》、《神奇樹屋》、等,我們可以讓孩子念對話的部分,家長念旁白的部分,不但能提升孩子的專註度,也讓孩子有更多的參與感!久而久之會看到小孩在讀故事的時候愈來愈有情緒,語調上也會有抑揚頓挫。
同時家長也能透過孩子的語調理解他們是否正確感知到角色情緒。
提問
家長可以透過幾個問題就能充分引起孩子的閱讀動機。
例如《我家有個烏龜園》故事中有一個烏龜吃貢丸的情節,在閱讀前若能問問孩子『你有沒有吃過貢丸?
』『你是怎麼吃貢丸的?
』『想想看烏龜會怎麼吃貢丸?
』,接著再讀故事,小朋友會很期待看到烏龜是怎麼吃貢丸的。
念讀與動作摸擬
誇張的念讀更能引出孩子的閱讀興趣!透過父母本身對文本的詮釋,用聲音、表情、動作來呈現故事情節可以讓孩子更深入地了解故事的意義,遇到困難語詞可以用動作摸擬的方式來帶過,就能減少很多詞語解釋的時間了。
從圖畫轉換到文字的過程決定了孩子日後是否能獨立閱讀與自學的關鍵,家長可以利用橋梁書幫助孩子順利走完這個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