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愛寫作業,怎麼辦?父母可以這樣試試。《網路文章》

看到這個標題,你會做何感想?

是不是有一種很熟悉的感覺?

的確,因為孩子寫作業這件事而引發的『親子大戰』確實不少見,甚至會在家庭重復上演、天天上演。

所以,我們有必要就此話題展開討論,看是不是可以避免因為孩子寫作業引起『親子大戰』。

所謂『親子大戰』,就是父母與孩子之間,因為寫作業這件事而發生種各樣或大或小的沖突。

真有這麼嚴重嗎?

不妨讓數據來『說話』。

2018年第5期《半月談》的一篇報道《陪作業陪出焦慮症》指出:某中小學人工智能教育平臺近日發佈互聯網教育大數據調查報告﹣《中國中小學寫作業壓力報告》,調查報告顯示,中國學生每天寫家庭作業的時間長達2.82小時,或居全球第一。

而『陪作業』已經成為影響家長幸福感、誘發親子矛盾、家校矛盾的社會問題。

該報告還顯示,75.79%的家庭因為『寫作業』發生過親子矛盾。

確實,一些父母在面對孩子的作業問題時,很容易喪失理性,變得很不冷靜,甚至不惜跟孩子吵架,母子、母女抱在一起痛哭的場景,也是比較常見的。

類似因為輔導孩子寫作業而『心梗住院』『腦出血奔急診』等現象,也屢見不鮮,值得關注,值得每一位家長警惕,不要在孩子寫作業這件事上

做無謂的『犧牲』,一定要控制住自己。

新聞1:2022年1月8日晚上9點左右,南京腦科醫院急診收治了一位120急救車送來的46歲女性。

這位家長,因輔導孩子作業的時候,就被氣到腦梗,進了醫院。

新聞2:近日長沙一個姓陳的媽媽在給孩子輔導作業的時候突然四肢麻木,雙手痙攣,控制不了自己,隨後迅速就醫,經醫生診斷患上了『過度換氣綜合征』。

據醫生所說,媽媽因為給8歲的兒子輔導作業太過著急,脾氣太大,生了不小的氣,從而導致情緒激動,體內的氧氣產生了過高的濃度,引起了呼吸性堿中毒,所以會產生四肢麻木,雙手痙攣變成『雞爪』形狀的情況。

網友:保命要緊

很多網友看了之後表示感同身受,自己在輔導孩子的時候也是控住不住自己的脾氣,平時沒事的時候,母慈子孝,一寫作業,整個家裡就雞飛狗跳,好幾次鄰居還以為我虐待孩子,專門過來看孩子的情況,其實就是寫作業的態度不好。

那麼,如何避免因為作業引起的『親子大戰』?

可以想想看,不起親子沖突的主導權掌握在誰手中?

有一次,有位網友說:『正因為孩子無緣無故哭鬧才會引起家長發火,源頭是孩子。

孩子不哭,家長不會發火』

其實孩子哭,有時候也是一種正常的情緒表達。

成人需要真正了解孩子』

說回來,就因為寫作業而起親子沖突這件事,如果給父母和孩子劃分一下責任權屬的話,大概社會上比較流行的8020原則在這裡也比較

適用。

怎麼講呢?

就是家長要負80%的責任,孩子隻承擔20%的責任。

也就是說,要想不因孩子寫作業發生沖突,主動權握在父母的手中。

真的,如果父母能心平氣和地輔導孩子寫作業,孩子就是想發火,他都找不到突破口,都會不好意思。

所以說,教育最大的死敵,不是孩子不聽話,而是父母的壞情緒。

孩子寫作業也是一樣的道理,只要父母有情緒在,孩子的作業就不可能寫得很平靜,很順利。

怎麼辦呢?

父母怎樣才能讓自己在輔導孩子寫作業這件事上不失控、不爆發『親子大戰』、發揮更好的作用呢?

我總結了幾個要點,就用接下來的幾個節跟大家一起分享一下。

《一》要特別堅定一個信念:父母越平和,孩子寫作業越自律

一般人認為隻有高壓對待孩子,他們才能聽一點,一放松,就不聽。

確實會有這種情形,但這有一個前提就是,他已經習慣了這種模式,哪天你對他不強制不高呀,但反而覺得少點什麼,所以就故意等你的強制和高壓,結果你就越發認為,強制高壓是有效的。

實際上,這是一種假象,沒有一個孩子從內心喜歡被這樣對待。

因此,父母要給孩子足夠的信任感,他就會朝著你期待的方向努力。

《二》父母要自律,要努力做一個不吼不叫,溫和堅定的父母

吼叫有毒,別讓孩子的童年隻記住你的吼叫。

『都是為孩子好』隻是吼叫的借口。

吼叫-後悔-再吼叫,突破看似無法破解的死結。

戒掉吼叫,一個不吼叫的父母勝過十個好老師。

父母追蹤自己在什麼情況下會情緒失控大吼大叫,尋找藏在憤怒之下的原因。

現在父母對照以下標準,看看有幾種情況適合自己的:

1、父母心中的憤怒真的來自孩子?

2、原生家庭的影響-你父母也經常對你吼叫?

3、你是否感到生活和工作過大的壓力?

4、夫妻關系緊張,是否也會讓你遷怒於孩子?

5、你是在試圖操控孩子嗎?

如果你有三種以上的情況,抱歉的告訴你:

你沒有能量愛自己,也就沒能量愛孩子。

《二》做不吼不叫的好父母,少些吼叫多些愛

1、接納孩子,接納自己的不完美,給孩子一點成長的時間。

2、站在孩子角度接納孩子的情緒,少些功利心就會少些吼叫。

3、學會與家人配合,你不應該是一個人在『戰鬥』。

4、洞悉孩子的心理,讀懂孩子就會少很多吼叫。

5、跟上孩子心理成長的腳步,少點說給孩子聽,多點做給孩子看。

6、正面教育,與孩子正向溝通,學會情緒管理。

7、培養自我情緒感知能力,覺察孩子的情緒。

8、告別尖酸與刻薄,不要低估任何一句話的影響。

當然,如果想徹底改變自己,不僅面對孩子的作業,而且要著眼於孩子的整個教育以及自身的心性提升與人格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