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幼兒的學習能力超強,尤其二~六歲是認知快速發展的階段,幫孩子預備適合的環境將有助於學習。
為嬰兒朗讀,有用嗎?
兩、三歲的孩子適合看什麼書?
本文解答O~三歲寶寶的學習關鍵問題。
Q01 為什麼要給剛出生不久的嬰兒閱讀?
嬰幼兒真的看得懂書嗎?
人類的寶寶,早在媽媽肚裡六個月大時,聽覺系統就已發展就緒,不但能聽見爸爸、媽媽的聲音,還包括他們聽的音樂。
『及早聽見爸爸、媽媽的聲音』,是寶寶成長的一個必要條件。
不但能幫助孩子的聽覺系統學習日後的語言系統,也讓寶寶在出生後,能立即與爸爸、媽媽產生情感上的連結和依附。
出生至兩個月大的寶寶,在共讀的階段裡是屬於『聆聽者』。
換句話說,念書給他聽的最重要目的是:養成聆聽的能力和習慣。
至於念什麼書給這個時期的寶寶聽最好呢?
只要是父母喜歡的書,就算是婦女雜志或商業雜志都沒關系。
最重要的,他是要聽到你的聲音,那愉悅、又充滿語言韻律和節奏的聲音!當然,假如你還能在『念單』中,加入一些帶有韻謠的書或小詩,那就太好了。
『韻謠』的文字特性和書寫結構,會舒緩『念者』的速度,強調出語言的個別特質,同時在聲音上的和諧度最能安撫嬰兒的情緒。
此外,這段時期裡,因為孩子的反應不明顯,成人較會以連接、不間斷的方式,來為嬰兒朗讀,這正好能讓新生兒接觸和聆聽語言的特質。
雖然寶寶的聽覺系統已相當成熟,但他的視覺系統並非如此。
他隻能看見三十公分內的距離,看不清楚小細節。
他對黑白色彩的視覺力還不錯,但對其他的色彩辨識力可不好。
除了不具有對『深度』的覺知,也還無法純熟的雙眼並用。
所以,具體的『書』能派上的用場並不是『看』,反而是『聽』。
那麼這個階段的親子共讀『能』如何進行呢?
抱嬰兒共讀:坐在舒適的搖椅上,或是用枕頭支撐住身體、坐在床上,然後在用雙臂環抱住嬰兒的同時,以一隻手撐拿書,最重要的是要讓孩子看見你的臉和嘴型。
朗讀時的聲音運用:變化朗讀時的速度、句型、音高,有時也可刻意強調出某些重要字匯。
然後仔細觀察嬰兒如何以自己身體的動作,象是動手、搖腿等,來回應你念書的速度和韻律。
最重要的是,你要回應孩子的肢體反應,象是:『你喜歡聽這段呀……』成人這樣的觀察和回應習慣,能幫助孩子日後發展『聆聽和表達』的語言能力。
何時念:在嬰兒清醒或在喂奶時念書給他聽,都是絕佳的共讀時機。
Q02 買有CD的繪本來播放故事,和父母念故事效果是否一樣?
我們常聽到一個人雲亦雲的訊息:多接觸準沒錯,所以多聽語文錄音帶和多看語文DVD,就會從中模仿豐富的語文訊息,學好語文。
但這隻是訛傳罷了。
實情是:『模仿』絕不是幼兒學會、甚至學好語文的主要條件。
所以隻聽錄音帶、看DVD,幼兒是很難學會豐富的語文能力的。
首先,對幼兒語言學習有幫助的語句,一定是要與幼兒看到、聽到、他想學的,或是剛剛經歷過的、即將發生的事相結合,才能真正的、有意義的提供基本材料。
這些經驗,常常是從與成人互動中體驗而來的。
例如:當幼兒聽見成人在一旁提到『烏雲密佈』一詞時,成人就指著眼前天空中濃密的黑雲,或者點示著書中畫的黑色雲朵,帶著孩子串連起所有的感官和文字訊息。
這樣的親身體驗和經歷,讓幼兒對語文的學習是具體、是有了解的,這正是他們學語文的重要基礎和憑借。
再來,就算用來教導幼兒語文的材料是幼兒能懂的,但仍不夠。
隻多讓幼兒聽或多對他說話,並不能真正增進幼兒語文的字匯量和能力。
根據研究,真正能預測孩子語匯量和復雜度的途徑是:成人敏銳的藉著幼兒引發的語句和關心,以指導式的互動方式,與孩子進行不斷的『對話』。
在對話的內容上,成人不是去模仿或重復孩子說的話,而是去澄清孩子說的東西。
例如,當孩子說:『好酸呀』成人則順著說:『是的,這個橘子吃起來好酸呀』所以當成人念繪本給孩子聽時,親子雙方若能停頓在他們想多聊聊和談談的地方,可以給孩子充分的機會去連結想法和經驗,也提供了讓孩子打破砂鍋問到底的時機。
聽繪本CD是無法產生互動性對話的,因為聽CD的過程中,並不允許幼兒有立即連結經驗和發問的機會。
所以,量化的語言轟炸,遠不如一場真正、簡短的成人與幼兒的主動式對話。
Q03 有必要為嬰幼兒購買立體書、遊戲書、佈書等玩具書嗎?
沒有一個年紀的孩子,會像〇~三歲年齡層般,將書從裡玩到外、從封面摸索到封底;他們摸透了書頁和書背,也試遍了所有操作書的方法;他們會癡心的、一遍又一遍的要聽某幾本書。
就在這一連串推、扯、拉、丟、咬、挖、翻、反覆聽書的過程中,孩子終於了解書是什麼?
看書是怎麼一回事?
而閱讀是這麼一件有趣的事!但我們常看見孩子氣急敗壞的想翻書卻翻不了、想找某一頁卻找不著……
為了減少他們的挫折,增加他們探索的自信,從一九八〇年代以後,市面上出現了專為嬰兒設計,在概念上力求簡潔,四到八英寸見方的佈書、塑膠書、厚紙板書、感官書和各種玩具書。
內容以嬰兒日常生活所見為主,配合著吸引人的鮮麗插圖,貼心的照顧到了〇~三歲嬰幼兒的操作能力、興趣和耐力,而成為嬰幼兒探究如何看書和了解圖書結構的最佳媒介。
佈書:可以抓、捏、咬,充分滿足四個月大以上嬰兒的操作興趣。
塑膠書:不怕水、也經得起動作的『考驗』,可增加圖書和共讀的時空性。
厚紙板書:材質和裝訂的方式,有助於減少嬰幼兒翻頁的困難。
感官和玩具書:配合嬰幼兒以感官來學習的特性,巧妙的讓孩子動動手也動動腦,從玩中了解書的本質和閱讀的歷程。
這些書也能配合嬰幼兒的生理發展。
比如說,從六個月大開始,嬰兒會隨著手部肌肉發展的成熟度,大量的『想』使用雙手去探索眼前的東西。
這個時期的嬰兒,會以手掌和全部的手指去抓、轉、拍、打眼前的玩具、餐具、甚至成人陪他共讀的書。
而這些不同型態的玩具書,正好滿足了一一出現、不同的新能力,會讓嬰幼兒專註於對某一件事的熱情。
所以重復讀一本書、玩一個玩具、走來又走去、或以同一個『笑果』逗他……,孩子都不會覺得厭煩,反而會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