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不等於命令,父母要養出有安全感的孩子,注意這4個細節。《網路文章》

我曾經跟大家提起過,鄰居教育孩子的方式比較粗暴。

如果孩子不聽話,就把孩子拉到門外罰站。

雖然鄰居的從發點是好的,孩子自制力差,父母不管,任由孩子發展下去,會越來越差。

我不認同鄰居教育孩子的方法,有好幾次,我聽著孩子大聲哭鬧,忍不住要找鄰居,告訴她這樣教訓孩子,是不可行的,會讓孩子內心沒有安全感。

每當我有這樣的沖動時,老公就會阻止我,勸我不要管別人管教孩子,否則弄得鄰裡關系差,大家每天出入難免會碰面,到時候會不好意思。

其實,這件事情放在我心裡,一直沒有宣泄出來,在這裡跟大家聊一聊,怎麼才能培養出一個內心有安全感的孩子。

首先,我們先來認識一下孩子的安全感是什麼,來源於哪裡。

隻有知道這些信息,我們才能更好地培養孩子的安全感。

記得我小的時候,父母在外面掙錢,每天會很晚才回家。

在父母沒有回家之前,我是很害怕的,老是幻想著突然有狼或者怪物進來。

因此,天還沒黑,我就會把院子的門鎖好,再把屋子的門鎖上。

隻有父母回家了,我的心才不再害怕,就算不鎖院子的門,我也不會害怕。

父母在我的身邊,我有一種不再擔心,安定的感覺。

我覺得,父母就是我小時候安全感的來源吧。

所以說,孩子在很小的時候,就會依戀父母。

父母能給孩子提供物質上的需要,更重要的是,能給孩子的心理安全提供保障。

孩子需要父母,隻有父母才能給予他們親情和心理安全。

然而,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不少父母看到孩子不聽話,做錯事,會大發雷霆,大聲指責孩子,甚至如我的鄰居一樣,恐嚇孩子,把孩子推到門外。

用這樣粗暴的方式對待孩子,往往會起到相反的效果,讓孩子感覺到恐懼之餘,得不到足夠的安全感。

一個孩子隻有在擁有足夠的安全感,才能夠開心、自由地擁有生活,父母要想養出一個有安全感的孩子,可以從這4個細節做起。

1、不要用語言、行為恐嚇孩子

父母面對著哭鬧不休的孩子,會耐心地去安慰孩子。

但是,當孩子不聽父母勸解,哭哭啼啼地,父母突然會發脾氣,大聲說:『你再哭,我就不要你了,再生一個弟弟妹妹算了』這就是從語言上嚇唬孩子。

甚至有些父母,會如我的鄰居一樣,把孩子推出屋外,不給孩子進門,任憑孩子在門外大聲哭鬧,拍門。

這就是用實際的行為來嚇唬孩子。

在我看來,這兩者都不可取。

對於孩子來說,父母就是他們的世界,頭頂上的世界塌了,孩子內心的恐懼有多大,是我們成年人難以想象的。

通常來說,孩子哭是受到了委屈,或者是為了引起父母的注意力。

當孩子哭的時候,父母不應該以粗暴的方式對待。

父母可以輕輕抱著孩子,安慰孩子,跟孩子說:『媽媽永遠愛你』後者能有效地讓孩子知道,父母是愛他的,從而有安全感。

2、在孩子面前,控制好自己的脾氣

我相信有孩子的父母,會有這樣的經歷。

在工作、生活上遇到了煩心的事情,回到家裡後,孩子哼哼唧唧的,來給自己更多的煩惱,會忍不住把滿腔的惱火發泄在孩子身上。

而看到自己的媽媽或者爸爸,突然之間對自己發脾氣,大聲把自己臭罵一頓,孩子肯定是懵了。

孩子內心會很彷徨,難道是自己做了什麼天大的錯事,導致媽媽或者爸爸那麼恨自己,他們會不會不要自己了。

我就試過這樣的情況。

孩子的爺爺不舒服,自己陪著去醫院跑了7、8天,工作上的事情做不了,生活上的事情一團糟,反正就是心煩意亂。

剛好孩子來讓我檢查作業,發現很多做錯的地方,就讓孩子先檢查一次。

孩子沒有第一時間去做,而是坐在書桌旁邊玩橡皮擦,玩鉛筆。

看到孩子不上進的樣子,我的腦子突然一抽,大聲罵孩子:『你這樣的學習態度,就不要再讀書了,反正也讀不好』噼裡啪啦的,一堆不好的詞語就出來了。

孩子不敢哭,在抹眼淚,小眼神害怕地看著我。

我一下子就清醒過來了,馬上把孩子抱在懷裡,輕聲告訴孩子:『不是你的錯,剛剛是媽媽不對,對你亂發脾氣了』

無論父母在工作、生活上遇到什麼樣的苦難,切記要控制好自己的脾氣,不要發泄在孩子身上。

3、給孩子說話的自由

聽到別人稱贊:『你的孩子真聽話,你說要這樣做,他就這樣做,從來不會反駁你』你的內心是不是有一種竊喜的感覺?

孩子這樣的『聽話』,父母肯定是很強勢的,隻允許孩子無條件接受父母的命令,從來不給孩子說話的自由。

不過,這樣沒有自己的主見,不敢表達自己想法的孩子,真的是我們想要的嗎?

那可不一定吧。

父母對孩子控制過度、過嚴,會讓孩子失去安全感。

父母要給孩子說話的自由,每一件事情,在做之前,我們可以聽聽孩子的想法,了解孩子想怎麼做。

蠻橫地指揮孩子,命令孩子按照自己的意願去做,真的會傷害孩子的安全感。

4、給予孩子足夠的陪伴

現在不少父母開始認識到,孩子要自己帶和教育,才能更好地成長。

但是,還是有很多父母由於現實的原因,不得不把孩子交給老人帶。

白天父母要上班,孩子要讀書,晚上回到家裡,可能孩子已經睡了,造成了父母和孩子一周下來,真正見面的次數屈指可數。

這勢必造成了,父母和孩子真正相處的時間不多,陪伴孩子玩耍的次數極少。

在孩子的眼裡,非常羨慕有父母陪伴的孩子。

時間長了、次數多了,孩子心裡會有這樣的想法,別的孩子有父母陪伴,自己的父母難道是不喜歡自己,不想要自己這樣的錯覺。

我們要記住,無論多忙,要抽出時間陪伴孩子,畢竟孩子的成長,隻有一次,是不可逆的。

寫在最後:一個被父母理解,被父母照顧、被父母重視的孩子,會有更多的安全感。

孩子終歸會離父母越來越遠,父母給孩子的安全感,能陪伴孩子更自信、從容地走過未來的幾十年。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必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