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最暖心的是晚年行動不便,還有兒女陪伴左右。
但很多父母的晚年卻異常淒慘。
年輕時一門心思撲到孩子身上,晚年卻換來兒女不孝。
人一輩子最開心的是小時候,無憂無慮在爸爸媽媽的陪伴下茁壯成長,最難過的是老年,兒女各自成家離家很遠,別說是照顧,就連見一面都難。
6個子女住洋房,80歲老母親住危房
恩施芭蕉侗族鄉,80歲的老母親生了7個孩子,一直跟著體弱多病還單身的大兒子居住,大兒子是個五保戶,沒有結婚,跟老母親住在危房裡,這個房子漏風漏雨,房間狹小隻有一床破舊的被褥,下雨天更是苦不堪言,其他幾個子女卻視而不見聽而不聞。
對待自己年邁的老母親卻像『皮球』一樣踢來踢去。
好在後來在政府的調節下,老大的危房得到重建,幾個子女也開始照顧母親。
其實我們經常看到很多老人晚年過得淒慘,兒女們自顧自在遠處生活,老人們年過80歲根本沒有勞動能力,卻依然需要自食其力謀生。
曾看過一個報道一個老奶奶哭著說:『孩子們太忙,一年半載才回來一兩次,有一次自己病了好幾天下不了床,要不是鄰居看到了,可能自己就不在了』說完老奶奶失聲痛哭許久。
父母的晚年很簡單,不需要大富大貴,隻希望子女常回家看看。
都說『一個媽能養10個兒,可10個兒不一定能養1個媽』。
背後想想就心酸。
103歲的『長壽母親』被8個子女搶著照顧
已經103歲的郭秀英,有4個兒子,4個女兒,老伴去世後的17年她一直有8個孩子輪流照顧,他們家一直傳承著『吃輪工』的傳統。
老太太最開始每個孩子在家待3個月,後來是每家待一個月,子女們輪流照顧她。
雖說已經年紀過百,可她身體硬朗、頭腦清醒,每天笑呵呵心情非常好,每個子女盡管年紀大了,還是盡心盡力伺候老母親。
也讓她晚年過得非常開心。
兩個家庭養出的孩子結局卻截然不同,很多人說是因為老人沒教育好,孩子才不懂感恩,其實做人是有底線的,在孝順父母這件事上,一旦觸碰底線不僅會受到良心譴責,也可能會惡有惡報。
培養一個感恩的孩子,尤其是懂得感恩父母的孩子有多重要?
它比教孩子知識、逼孩子拿獎、哄孩子學習重要一百倍。
而且這件事要從小開始,有些父母即使大字不識,也能教出懂禮貌、孝順父母的孩子,有些父母即使學識淵博,依然養不出一個感恩的孩子。
所以教育孩子無關學識。
如何培養一個感恩、孝順的孩子?
一、立規矩,無規矩不成方圓
很多晚年淒慘的家庭都有一個共性:那就是沒有『家規』,或者是『家規』不奏效,也就是家長在孩子眼裡和心裡沒有一定的威望。
小時候你可以通過打罵、威脅、恐嚇來教育他,一旦他長大了,這個方法再也不管用。
所以從小立家規,讓家規陪伴孩子成長,滲透到孩子成長的點點滴滴中來,直至內化為自己的行為。
1、餐桌家規
比如:不準浪費食物,如果浪費了要采取措施,比如餓一兩頓,讓他明白錯誤的行為要付出代價。
比如:父母不上桌,孩子不準提前動筷子,從小他就需要知道尊重長輩。
比如:不喜歡的菜不可以翻來翻去,讓他知道吃飯也是有講究的,不可以隨心所欲。
而且這種行為要從小灌輸,久而久之孩子認為不能浪費糧食、吃飯前要等大人一起吃、不可以在盤子裡扒拉等。
家規可以是其他的,但一定要實行下去,並且不斷堅持,才會有效果。
2、尊敬老人
這件事最好的方法就是以身作則,不要用語言告訴孩子要孝順老人,而是用行動來告訴孩子如何孝敬老人。
言傳身教是最好的方法。
比如:不可以隨意打斷大人講話、不可以頂撞、辱罵、打大人。
而且要讓孩子明白尊敬老人是必須要做的事。
千萬別覺得孩子小,長大就會了,很多事就是細水長流,潛移默化地影響。
二、教孩子學會分享
很多父母經常給孩子買昂貴的衣服、名牌包包、昂貴的興趣班,自己卻過得像乞丐,你以為這樣他就會感恩嗎?
其實不然,想要孩子尊重你,敬佩你,決不是『討好式』地付出,而是發自內心地敬佩。
比如買東西除了個別情況,千萬不要隻給孩子買,或者隻讓孩子一個人吃。
不要讓他有『特殊對待』的感覺。
那樣他會覺得父母的付出是理所應當。
三、舍得『用』孩子
你會讓孩子做家務嗎?
很多家長說孩子太小了,孩子太忙了還要學習,甚至有些家長說只要學習流行不用做家務。
殊不知這種錯誤的觀念會誤導孩子,孩子變成了生活不能自理的人,對父母的付出視而不見。
讓孩子參與到家務中來,是獨立的開始,也在為他未來出謀劃策。
今天他通過家務明白自己是家庭的一份子,明白父母的辛苦,有朝一日你老了,他才能孝順你。
孩子的不孝順,藏在每一個小細節裡,也許現在已經萌芽。
但他未來懂不懂感恩,取決於你今天如何教育。
我是可媽,一個專註研究兒童心理學的家庭早教師,每天分享育兒知識,歡迎留言評論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