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親媽媽麥瓊方:30多年收養87個孩子,其中20個考上清華北大。《網路文章》

麥瓊方

『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人立足於世,出生需要他人幫忙,死後需要他人埋葬,所以人這一輩子都需要別人的幫助』這是在一次采訪中麥瓊方的自述。

說起麥瓊方,或許人們不曾熟悉,但一定記得有一位87個孩子的母親。

36年間,她用18根扁擔改變了平洋屯人們的一生。

從青春少女走向中年遲暮,哪裡需要幫助,哪裡就有她的影子。

她既沒有學過知識,也半點積蓄,卻能讓20個孩子考上清華北大,她教給孩子們最深刻的人生道理,而孩子們也親切地稱她為『麥媽媽』。

助人為樂,不忘初心

1960年3月,百色市的春日剛剛來臨,產房中卻傳出了一聲啼哭。

彼時百花爭艷,仿佛都在迎接著這個呱呱墜地的嬰兒,似乎她生來就配得上這世間所有的美好與溫柔。

這個嬰兒便是麥瓊方,她自小深受外婆與母親的熏陶,以助人為樂為本分。

雖然家境貧寒,卻不曾泯滅她的初心,反而在助人之路上越走越穩。

1979年,19歲的麥瓊方到醫院裡當了一名勤雜工,她仍是本著助人之心,一邊工作一邊照顧著醫院裡那些缺衣少食的病人們。

就這樣,她認識了一位特殊的病人。

這個病人來到醫院已經一周,但因沒錢診治,加上食不果腹,仍舊纏臥於病榻。

麥瓊方見狀,便自覺擔起了照顧這位病人的重任,她天天為病人送飯,一來二去,兩個人成為了無話不談的好朋友。

病人告訴了麥瓊方她的來歷,原來她是某地的一個瑤族女子。

她們那裡的大部分人都家境貧困,甚至有的人因為沒錢治病而不幸離世,飯也是吃了上頓沒下頓,生活簡直是苦不堪言。

善良的麥瓊方聽到這個可憐的瑤族婦女的描述,不禁潸然淚下,她與婦女約定,等她病好了,帶麥瓊方一起去平洋屯看看。

一個月過後,婦女已然痊愈,麥瓊方便動身和她一起回到了屯。

一到地方,麥瓊方便被震驚到了。

村裡到處是骨瘦如柴的老人和面黃肌瘦的孩童,他們衣著單薄,嘴裡還嚼著幾天前的窩頭和剩菜。

麥瓊方很是心疼,她暗自下定決心,一定要幫助這些人脫離困境!

思索了一夜過後,麥瓊方開始向周圍鄰裡與醫院同事詢問搜集舊衣物,她用扁擔挑著兩大筐衣物,把這些東西如數送到了平洋屯裡,給了那些需要的人們。

不僅如此,麥瓊方還拿出了自己所有的積蓄,為平洋屯的人們增添吃食。

可她一個月的工資也隻是微薄的47塊,但她毫不猶豫將所有的錢都拿了出來。

在她的幫助下,平洋屯以及周圍的數十個貧困村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而麥瓊方這一幫就幫了十餘年。

有一次,麥瓊方挑著扁擔照常向山裡走去,可卻因為重心不穩,失去平衡而掉下山崖。

待她悠悠轉醒之後,第一件事不是去醫院,而是四處搜尋衣物,忍著巨大的疼痛堅持將衣物送到了目的地。

這十年間,她已經挑斷了四五根扁擔。

天氣好的時候,路程就要兩三個小時;遇到惡劣天氣時,她也風雨無阻,可路程卻足足增加到四五個小時。

她就這樣用一雙腳、一根扁擔走出了上百人的幸福安康。

1982年的某個夏日,麥瓊方照例挑著扁擔進了屯。

可一進去,她就看見一對婆孫在門口抱頭痛哭,趕忙就放下扁擔上前詢問出了何事。

婆婆哽咽著向麥瓊方解釋,原來她的今年已經拿到了大學的錄取通知書。

可無奈婆婆已經年邁無力,沒有辦法供他讀書,兩個人走投無路,隻能在這裡宣泄情緒。

麥瓊方看著男孩手裡拿著的通知書,和男孩眼裡的失落,她決定要把這個男孩帶回家裡,資助他上學。

『她就是我們的麥媽媽』

這時的麥瓊方22歲,並且已經結婚,還有了一個可愛的兒子。

雖然她的丈夫很支持她幫助貧困地區的善舉,但畢竟將孩子帶到家裡來資助他上學,也不是小事。

麥瓊方再三思量,還是毅然決然地把男孩帶回了家中。

在向丈夫解釋一番過後,她看見丈夫陷入了沉思。

就在她以為會面臨一頓說教的時候,丈夫卻拍了拍男孩的頭,要他在這裡安心住下,說這裡以後就是他的另一個家。

然後丈夫對麥瓊方笑了笑,說他以後會和麥瓊方一起努力,給這些需要幫助的孩子一個溫暖的家。

這之後,麥瓊方得到了丈夫和家裡人的支持,陸陸續續資助了87個孩子成才。

有時候家裡甚至20幾口人,床板床鋪拆下來當飯桌能夠一直從客廳延續到門口,就連晚上睡覺的時候,地上也是滿滿當當。

沒人能夠想象到一個80多平米的小家,卻容納了如此多的溫暖與愛。

可畢竟這麼多的孩子,必須要有強大的經濟支撐才能夠勉強做到。

麥瓊方和丈夫開始一天打兩份工,因為他們知道苦了什麼也不能苦孩子,他們努力地給每一個孩子平等的生活,讓他們感受到家的溫暖。

2004年,是麥瓊方最難忘最痛苦的一年。

這一年,她的丈夫不幸因病去世,家裡的支柱瞬間坍塌。

她看著眼前的孩子們,不禁放聲痛哭,她不知道該怎麼支撐下去。

麥瓊方把自己悶在房間裡,懷著對丈夫的思念和對孩子們的愧疚,日日痛哭,孩子們看在眼裡卻痛在心裡。

朝夕相處之間,他們早已將麥瓊方當成了自己的母親,並且常親切地喚她『麥媽媽』。

母親既如此,孩子怎能不難過?

孩子們商量了一下,在學習之餘,他們做了很多手工拿來賣錢,雖沒有多少,但也足夠他們自己的溫飽。

麥瓊方看著這些懂事的孩子們,她明白她也應該振作起來,只要她還在,就一定不會讓這些孩子流離失所、痛失學業。

麥瓊方開始一天打三份工,白天在醫院裡繼續勤務工的工作,下班之後到燒烤攤串燒烤,一串就到十二點。

等到燒烤攤的工作結束,她又會去到銀行看夜,這一看就是一宿,隻有在凌晨四五點才能夠勉強睡兩三個小時。

可正值孩子們長身體的時候,簡單的溫飽已經不能滿足他們的成長。

為了讓孩子們能夠得到更高的營養,麥瓊方在家附近找了一片荒地,開始和孩子們一起種植蔬菜瓜果,並且把空餘的地方圈起來養豬和雞,還開墾了一片小池塘用來養魚。

或許是老天眷顧,麥瓊方的善舉漸漸被街坊鄰裡知曉,人們口口相傳,越來越多的人關注到這個默默無聞的『麥媽媽』。

他們自發捐款,並且將自己不穿的舊衣物和多餘的米面油拿出來,統統捐給了麥瓊方和她的孩子們。

她的善行終是形成了『燎原之勢』,得到了各界愛心人士的幫助。

有了外界的支持,加上麥瓊方家裡人的幫助,孩子們的營養溫飽問題得到了妥善的解決,他們也健康成長了起來。

水積成川,子女終成龍鳳

衣食住行沒有了顧慮,麥瓊方卻開始注意到這些孩子們的心理問題。

來到麥瓊方家裡的孩子,大多是貧困、父母不健全等原因,無法供他們繼續讀書。

這使得這些孩子的內心往往脆弱敏感,雖表面上乖巧懂事,骨子裡卻帶著一種自卑。

麥瓊方平常就和孩子們在一起聊天,而她會特別留意這些敏感脆弱的孩子,私下找他們談心,既給了他們家的溫暖,也帶給他們生活下去的力量。

若說麥瓊方40年如一日的資助是一種善舉,那她對孩子們的言傳身教,就是一種正能量的傳播。

大家經常會在生活上給予彼此鼓勵,並且在學習上互相幫助。

高年級輔導低年級,學習好的輔導學習差的,家裡到處洋溢著幸福的味道。

早熟懂事的孩子們讓麥瓊方感到欣慰,她覺得一切都是值得。

迄今為止,在麥瓊方的資助與傳導下,有20個孩子考上了清華北大,47個孩子在國外工作。

所謂『吃水不忘挖井人』,孩子們會逢年過節經常回來看麥瓊方,陪她聊聊天,談談近況。

這使得麥瓊方非常的幸福驕傲,也更加堅定了她要一條路走到底的決心。

麥瓊方經常說:『要說錢,麥姐一分沒有,很窮。

但要說富有,我覺得我比李嘉誠還要富有,因為我有著87個令我驕傲的子女。

他們就是我的所有財富』

有人問起過麥瓊方,這87個孩子裡,誰最讓她印象深刻?

麥瓊方答道:『黃俊』

黃俊是她早年資助的一批孩子裡最優秀的一個,麥瓊方曾問過黃俊的理想,他說他想當一名解放軍,解放全人類。

而當麥瓊方問黃俊為什麼是全人類的時候,黃俊卻說我也不知道,但他就是想當一名人民解放軍。

在黃俊高中畢業的時候,他通過了武裝部嚴格的兵檢,成為了一名真正的人民解放軍戰士。

在當兵的那幾年,他年年都會受到部隊的嘉獎,也終於成為了自己理想中的模樣。

可天妒英才,在第六年年末的時候,麥瓊方照例等著兒子歸家,卻等來一封電報,電報的內容是:媽媽,您來接我回家吧。

麥瓊方還以為又是兒子所給的驚喜,滿心歡喜的去部隊找他,可看到的卻是殯儀館一具冰冷的屍體。

黃俊的戰友跟麥瓊方講,黃俊是因為采購回隊的路途上,因救落水兒童而不幸犧牲。

麥瓊方當時大腦一片空白,她呆坐在地上掩面痛哭,她的兒子黃俊,就在那裡一睡不起,永遠地離開了。

麥瓊方在之後的采訪中回憶黃俊時,還是忍不住痛哭失聲。

她和家裡的孩子們都很想念黃俊,但他們知道,黃俊用自己的生命換回了兩個孩童的生命,這是壯舉,亦是麥瓊方這一生最大的驕傲。

如果說黃俊是麥媽媽的一大遺憾,那麼她的親兒子韋晶則是她一生中另一大遺憾。

在韋晶很小的時候,便跟著父母一起到貧困村送吃穿用物。

大一點的時候,因為家中來了很多哥哥姐姐,麥瓊方就把他送到了寄宿學校,周末回家也隻能打地鋪,再沒睡過自己的床。

到了韋晶上大學的時候,麥瓊方一個月隻給他400元的生活費,而給其他的哥哥姐姐都是500元。

麥瓊方也曾問過韋晶,是否責怪過她,可韋晶卻說:

『我有什麼可以責怪您的呢?

我還沒出生就有哥哥姐姐,一出生就有弟弟妹妹。

如果哪天真的到了沿街乞討的地步,就算只要到一個蘋果,我也會先給您吃』

麥瓊方聽完這番話,在對親兒子愧疚之餘,卻也感到了驕傲。

因為她知道,兒子以後也一定會把幫助別人作為生活準則,這個傳統將會一代代傳承,永恒不滅!

不計回報,善念永存

在麥瓊方風雨兼程近40年裡,她不止資助了87個孩子,還同時贍養了20幾位孤寡老人,老人們都親切地稱她為自己的『好女兒』。

可當老人們在彌留之際,想要把遺產都留給麥瓊方的時候,她卻一口回絕。

不論贍養這些孤寡老人還是資助孩子們,她都是隨著自己的心而做,不求半分回報。

麥瓊方隻是希望自己幫助過的人,能把這份愛一直傳遞下去。

隻有孩子們成為對社會更有用的人,才能更好地傳播正能量。

她總是說她幫助人不想求任何報答,隻希望人人都能獻出自己的力量,國家才能變得更加強大!

現在的麥瓊方已經61歲高齡,雖仍是活力滿滿,但畢竟年紀有限,所以她選擇了另外一種方式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

她和孩子們挖掘出了百色市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麼乜』,通過傳播非遺的方式,讓更多的貧困婦女與殘疾人學習手工藝品制作。

不僅僅是為了讓他們可以養家糊口,也是為了更好地發展帶動百色市的地方經濟。

這正應了那句老話:『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麥瓊方認為,總是給他們吃穿用度,雖能解決當下的溫飽,但終究解決不了問題的根本。

如果可以教給他們生存的能力和生活方式,讓他們擁有賺錢的本領,才能夠解決根本的經濟困難。

麥瓊方不是一個絕美的女人,也不是什麼女總裁,但她卻有一顆世界上最偉大而純凈的心。

她的這種母愛和大愛,會以一種更好的形式傳遞下去,一代影響一代。

而受到過麥瓊方幫助的那些人,都會因為這種愛而變得更有光彩,比如黃俊、她的親兒子韋晶。

正是因為受到這種大愛的傳播,這個世界才會變得人間值得。

2012年,麥瓊方被百色市政府評為『感動百色十大人物』,第一次得到了政府的支持與幫助。

2014年,麥瓊方獲得了阿裡巴巴天天正能量獎勵的一萬元,她把這筆錢全部用在了當地養老院的孤寡老人身上。

2015年,她又榮登中國好人榜,同年當選為『第五屆全國道德模范助人為樂候選人』,這位偉大的母親被多方媒體爭相報道,震撼了國人,可她卻淡淡一笑說:

『我不知道所謂公益、慈善是什麼,我隻是將老一輩的助人為樂精神更好的傳承下去,哪裡有困難,哪裡就會有扁擔姐』

參考資料

[1]《環球人物》,2012年第27期,《退休洗衣工,挑扁擔行善三十載》

[2]《當代廣西》,2018年第01期,《麥瓊方:一根扁擔挑起人間大愛》

[3]《僑園》,2019年第08期,《『最偉大的母親』麥瓊方——無私的愛養育了86個孤貧孩子》

[4]《人民日報》,2018年8月24日,《她沒有太多文化,卻養育了87個孩子,20個考入北大清華》

[5]新華網,2018年10月11日,《『扁擔姐』麥瓊方:愛與責任一肩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