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個性養成以及為人處事的方式起初參照的模板都是源自於父母,故而我們也說孩子就是家長的明鏡,用來反映出家長教育的方式是否科學合理。
因此為了能夠讓孩子成長的更好,培養出優秀的寶寶,父母在孩子面前要有積極正面的形象。
父母性情溫和,子女必定是情緒穩定,容易相處,反之如果家長彼此關系緊張,家庭環境焦慮冷漠,那麼在這種家庭下成長的孩子必定內斂敏感,情緒容易急躁。
可以說孩子的個性缺失反映出來的就是家長的教育缺失。
孩子有缺點,家長不要一味的責罵,要從自身開始尋找原因,捫心自問,是否在教育上不夠細心或是在孩子面前沒有控制好自己的情緒。
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家長作為監護人,並不一定要一直處於『教育者』的角色上面,很多時候嘗試著跟孩子做朋友往往能夠讓教育效果事半功倍。
現代教育強調親子交流,中國父母不妨多借鑒下瑞典父母的教育之道,把成長的自主性講給孩子,如果孩子出現了錯誤,再用批評教育的方式來糾正他們。
托爾斯泰曾經說過:全部教育,或者說是千分之九百九十九的教育都歸結到榜樣上,歸結到父母自己生活的端正和完善上,像如今熱門的各種親子節目想要表達就是這麼一個意思:家長要以身作則,孩子才能夠從父母的言傳身教中受益。
謹言慎行,不斷完善自我。
父母要在孩子面前端正自身,給孩子正面的積極的引導,例如周末帶著孩子去戶外寫生或是感受大自然等,既能夠開拓孩子的眼界還可以調整心情。
對孩子要求高並不一定能夠教育出優秀聰明的孩子,但是對於自身要求要的父母卻一定能夠讓孩子成長的更好。
總結:孩子的教育其實對於家長來說是一種自我完善過程,從各方面深刻的剖析自己,知曉不足同時努力克服,孩子從父母當中學習的不僅僅是言行舉止,還有心境,態度,思維以及品格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