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孩子快2歲了,我隻給他買了大約20本繪本,這個數字算是很小的。
就我了解到的現在的情況,一個6月齡寶寶就極有可能擁有30本繪本了,而我孩子的同齡寶寶極有可能擁有100本繪本。
我家這30本繪本,大部分時間都靜靜地躺在一個專屬的落地小書架上,對我孩子來說唾手可拿,但她一周也未必拿出來一兩次。
很多人說,給這麼小的孩子培養讀書習慣,不是讓她自己讀,而是讓家長讀給她聽,每天讀,堅持讀,久而久之,孩子就愛讀書了。
很多家長都是這麼做的,也確實有了顯見的效果,我也覺得挺不錯的。
但我自己確實是有點兒懶,很少給她讀書。
有時候,我孩子會自己打開書,指著一張圖片或者幾個字,讓我念,這時我肯定是會念的,興致來了小小發揮一下,也不是沒有發生過。
但多數時候,我倆都沒想起來讀書,我也沒所謂。
在提倡『從小養成讀書好習慣』的今天,很多孩子的確養成了愛讀書的好習慣,有的刷繪本也已經刷了好幾百本了。
孩子不愛看書,我一點兒也不焦慮
原因如下:
一、我不覺得每個人都愛讀書,我可以接受我孩子不愛讀書。
這是最根本的原因。
有了它,後面所有其他原因都得靠邊站。
讀書有很多好處,育兒界熱捧讀書,某種程度上是一件好事。
但讀書隻是人類眾多愛好中的一種,這世上有幾百上千種健康的愛好,我覺得都挺好的。
不需要每個人都愛讀書,從統計學上來說,也的確是有很多人不愛讀書的。
我是可以接受我孩子不愛讀書的,加上我懶,總是想不起來,就沒有去刻意培養她的讀書習慣了。
就讓她在一個放松的環境裡成長吧,無需刻意引導她往某個方向發展,而是觀察她對哪個方向有著自發的興趣,將來給她一些支持,支持她發展那方面的興趣,我覺得也挺好的。
只要不強迫孩子,我支持『培養讀書習慣』。
我反對的是『必須培養讀書的習慣』,及『愛讀書帶來的優越感』。
二、我不認為讀書在任何情況下都是認識世界、獲取真知的最好方式,不認為讀書比起其他方式來具有碾壓性優勢。
我舉個例子,想讓孩子認識『芒果』,你是給她看書本上靜態的芒果照片/手繪圖,還是給她看視頻裡可以360度旋轉的芒果,還是把一個真實的芒果遞到她手裡?
真實的芒果,有芳香,有觸感,有重量,可以看到各個角度,可以剝開皮看見果肉,可以咬一口感受質地和味道,咬到或摸到硬邦邦的內核,認識到芒果的三層結構。
我認為真實的芒果是幼兒認識芒果的最佳選擇。
通過視頻認識芒果,有時也比通過書本認識芒果更好。
再舉個例子,想讓孩子認識『老虎』,你是給她看書本,還是看視頻,還是帶她去動物園虎山呢?
想讓孩子了解一個房子的構造,你是給她看立體翻翻書呢,還是帶她去那個房子裡看看呢?
想讓孩子認識天氣,你是給她看天氣繪本呢,還是帶她在真實生活中感受風雨雷電 暖春冷秋 嚴寒酷暑呢?
想讓孩子理解一個科學原理,你是給她看書本,還是給她看一段科普動畫,還是帶她做一個科學實驗呢?
很多家長不讓孩子看動畫片,但有些動畫片制作非常好,在某些方面相對於書本是有優勢的
幼兒的抽象思維能力是很差的,讓他們根據平面圖案去想象立體實物,真的太為難他們了。
所以我認為,讀書對於幼兒來說,未必在任何情況下都是認識世界、獲取真知的最佳方式。
即使對年齡再大一些的兒童、青少年和成年人來說,讀書也未必在任何情況下都是最佳方式。
書本有獨特的優勢,但記錄人類文明的多種載體都有其獨特的優勢。
三、我不認為讀書習慣得從小培養。
很多家長說:我不在乎孩子讀進去多少東西,我隻希望她從小養成愛讀書的好習慣。
愛讀書的確是一個好習慣,但我不認為它得從小培養。
現在的很多家長信奉一條莫名的毫無根據的定律:任何習慣都得從小開始培養,不然就完蛋了!
如果6個月不培養自主進食習慣,那麼到6歲也學不會自己吃飯?
如果6個月不培養自主入睡的習慣,那麼到12歲也學不會自己睡覺?
如果6個月不培養刷牙習慣,那麼到12歲也不會自己刷牙?
如果1歲不培養整理自己玩具的習慣,那麼到18歲也學不會整理自己的東西?
如果3歲不培養寫作業的習慣,那麼到18歲也不會好好寫作業?
如果出生不培養讀書習慣,那麼到100歲也不會愛讀書了?
這折射出這些家長在不了解自然規律和兒童身心發展規律的情況下,面對未來的深深恐懼。
而我沒有這樣的恐懼。
就我自己而言,我5年前才開始愛讀書,已經夠晚了吧?
不過我一旦被書本深深吸引,就跟著了迷一樣,每天讀書到半夜12點,出去哪兒也都帶著書。
這樣子讀了3年,直到我孩子出生,她比書本更有吸引力,也更需要我的照顧,我沒有辦法兼顧育兒和讀書,便暫時放下了書本。
但是我也沒有那種焦慮說:好習慣又中斷了,這可怎麼辦?
因為我知道,我一定會重新撿起讀書的習慣的。
親身經歷讓我相信,無論什麼時候培養好習慣都不晚的。
不存在所謂的『從小不培養,長大就完蛋』。
不是還有一個理論叫『21天培養一個好習慣』嗎?
信者眾多。
而相信這個理論的讀者,跟相信『從小不培養,長大就完蛋』的家長,大概率是同一波人,你相信嗎?
如果家長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就不會這麼恐懼了。
現在不愛讀書,保不齊過幾年就愛讀書了呢!孩子是會變的呀!
四、聽說讀寫這個順序,是符合學習規律的,我不認為有十分的必要把『讀』大幅度提前。
嬰幼兒的學習,最開始是聽,發展到一定階段才能說,再到了某個階段才能讀,最後才是寫。
如果打亂這個順序,在6月齡之前就引入『讀』,不是說不可以,但並沒有育兒界所宣揚的那般好處。
一個家庭在孩子3月齡時就開始教走路,也許孩子能在11月齡時學會走路。
另一個家庭等到孩子11月齡時,身體條件已經準備好了,才開始教走路,孩子在12月齡時就學會了走路。
到13月齡時,兩個孩子已經走得一樣好了。
回到讀書這件事,2歲前的孩子大概率不識字,光看圖的話,根據第二條,跟真實世界、視頻比,書本也不占有碾壓性優勢。
到2歲3歲再引入書本也不算晚,真喜歡閱讀的孩子,很快就能追上從6月齡開始讀書的孩子了。
五、我不認為愛讀書的好習慣,一定要靠『培養』。
父母如果愛讀書,孩子有更大可能愛讀書,不需要培養。
我之所以不焦慮我的孩子不愛讀書,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我相信,將來我的孩子還是有較大可能愛讀書的。
到什麼時候呢?
最早要到我有時間靜下心來讀書的時候。
因為我孩子現在還小嘛,不到2歲,她平時會時時刻刻叫喚我,只要我拿起書本,她就會湊過來搶,把我拉開去幹別的事,以至於我沒有辦法讀書。
等她再大一點,可以自己玩了,我就能看會兒書了。
我也不是特意做個樣子給她看,是真的有一堆書,是我很想看的呀!
我孩子如果問我在看什麼呢?
她那時也大一些了,理解能力也強一些了,那我就試試講給她聽。
隨著她的年紀越來越大,書本對於她來說,會越來越有意思,她會有一定概率會喜歡上讀書的!
寫到最後:
我希望孩子『愛讀書』是出於對知識的渴求,而不是對他人的要求。
我不會給她規定讀書任務,勸她堅持讀書,幫助她養成讀書習慣。
我隻會在她對書本感到好奇,對知識感到渴求的時候,把能滿足她需要的書本買回家。
就像5年前,我開始著迷書本,是書本的魅力在真正吸引我。
我那時候,午覺也不要睡了,周末也不出去玩了,就特別特別想讀書。
因為書裡的東西太迷人了!
現在大多數繪本傳達的育兒觀,都跟我的育兒觀不同。
孩子不愛讀書,也未必是壞事。
現在大多數繪本傳達的是『科學育兒』、正面管教的育兒觀,而我是自然養育、愛與自由的育兒觀。
所以我覺得,不讀就不讀吧,也沒那麼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