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鄭州一街頭上出現了這樣一幕,離異父母到學校接孩子,然後出現爭執,互相搶孩子,孩子在這個過程中痛哭,隨後哭喊道:『別搶了,我真是受夠了』
《圖註:孩子哭喊聲讓人難受》
孩子淒厲的哭喊聲,讓聽到的人無不動容。
我看到這個視頻後,心情很難受。
因此,今天這篇文章,我們就來談談不和諧的父母關系,對一個孩子會產生什麼影響?
我們又應該如何處理好父母關系,確保孩子能健康成長,減少身心傷害?
首先,這裡不用『婚姻關系』,而用『父母關系』,是因為父母即使沒有在婚姻關系中,只要雙方關系和諧友好,對孩子盡到撫養和教育義務,孩子依然是可以健康快樂成長的。
因此,影響孩子是否健康成長,主要受父母關系影響,而非婚姻關系。
那麼,父母關系不和諧,會對孩子產生什麼影響呢?
哈醫大健康教育學教研室王麗敏教授團隊花了近20年的時間跟蹤調查中學生人際關系敏感症狀。
1999年、2006年、2009年和2016年分別對3300多名中學生進行有效問卷調查。
調查數據顯示,父母經常吵架、家庭不和睦的中學生發生人際關系敏感問題的概率要比父母關系和睦的中學生高出2.67倍。
與此同時,調查結果表明,長期處在沖突環境中的孩子,更容易性格暴躁、消極。
他們在與人相處時,更缺乏主動性和信心,容易表現出敏感、自卑、退縮,進而陷入人際交往障礙。
《圖註:王麗敏教授團隊調查統計數據》
我在進入教育行業以來,包括我開通『星主說教育』這個賬號以來,收到不少家長在後臺的留言傾訴。
他們談自己在婚姻中的痛苦,夫妻關系不和的絕望。
可是,如何去解決夫妻間的問題,改善和修復彼此的關系,他們往往不把這當作重點,反而會因為情緒化、占有欲、控制欲而希望征服、戰勝對方。
殊不知,這樣的思維方式,不用心去經營婚姻,把婚姻當成兩個人的戰場,最終受傷最嚴重的不是雙方任何一方,而是無辜的孩子。
孩子才是父母關系不和諧最大的受害者。
孩子對人的認知,對人際關系的見解,是從家庭關系中獲得的,這會體現在他的性格、為人處世的態度中。
父母關系是他們人生中最開始接觸的『關系模式』,這種關系一旦帶來了糟糕的體驗,在成長過程中又沒有得到良好的引導,以及其他關系的良好體驗《祖孫關系、師生關系、同學關系和朋友關系等》,那麼孩子大概率就會恐懼親密關系,無法學會如何愛人。
2018年,中新網曾發起『反家暴』的主題訪談。
出鏡接受采訪的年輕女孩談到,她恐懼家庭,是因為從小父母吵架,甚至打架,她對家庭印象很差,不認為婚姻家庭值得期待。
父母關系不和諧,帶給孩子的影響是深遠的,會影響他們的性格、為人處世態度、婚姻感情觀等。
所謂父母之愛子,則要為之計深遠。
選擇成為父母,那麼家庭教育中,我們希望孩子未來能成長為陽光、自信、有愛的能力的人,就要用心去經營好父母關系。
父母關系也是家庭教育中很重要的一環。
《圖註:父母不和諧,孩子最受傷》
我們應該如何處理好父母關系,確保孩子能健康成長,減少身心傷害?
這裡,我們需要分兩種情況來談。
一種情況是彼此還處在婚姻關系中;另一種情況是夫妻離異後共同撫養孩子的情況。
第一種情況:彼此還處在婚姻關系中。
前文已經談到父母關系不和諧對孩子的影響。
如果彼此感情不和,又不想離婚,那麼此時就要想方設法去找到彼此之前的關系不和諧的問題,然後解決。
從我能接觸到的案例中來看,很多夫妻之間的問題之所以長時間得不到解決,就在於他們看不到真正的矛盾所在,彼此溝通不暢,吵架總是各吵各的,看不到對方的需求,所以隔閡長時間無法消除。
像這樣的情況,其實可以尋求家庭教育咨詢師、婚姻咨詢師等人的介入。
所謂『當局者迷,旁觀者清』,更何況他們具備專業的理論知識和實操能力,在通過傾聽雙方的講述,以及觀察彼此在家庭生活中的相處模式,往往就能找到問題所在,並提供相應的解決方案和關系經營建議。
《圖註:減少對孩子傷害要做到三點》
當然,如果彼此是三觀不合,明確兩個人不合適,可是為了所謂的世俗名譽和面子,決定勉強把婚姻延續下去。
那麼,為減少對孩子的傷害,還請務必做到以下幾點。
一、不要當著孩子的面吵架。
要知道,對孩子來說,爸爸媽媽就是他在世界上最親密的兩個人。
當他面對兩個最愛的人互相攻擊時,他的內心是會瀕臨崩潰的。
而這也會讓他開始質疑親密關系,甚至在成長中失去對他人的信任,失去愛人的能力。
二、對孩子的事情不互相推諉。
兩個人感情破裂,可孩子是親生的。
對孩子的撫養和教育問題,父母仍然要共同承擔,而不是把憤怒和厭惡延伸到孩子身上,進而對孩子不聞不問。
總之,別讓孩子淪為『情感孤兒』。
把他帶來這個世界,至少在他18歲之前,要盡到為人父母的責任和義務。
三、彼此心平氣和地商量一種穩定相處模式。
既然已經做不成恩愛的夫妻,那麼可以退一步做朋友。
彼此選擇不離婚的情況下,一定要耐心地溝通,商量出一種穩定的相處模式。
這種模式包括雙方要如何承擔家庭勞務、孩子教育、父母養老等問題。
隻有商量妥當,才能真正把對孩子的傷害降到最低。
總之,彼此感情不和,又不想離婚的情況下,為了在家庭教育中給孩子創造一個更好的成長環境和條件,讓他健康快樂成長,還請務必要做到以上3點。
《圖註:離異後共同撫養孩子》
第二種情況:離異後夫妻共同撫養孩子。
像文章開頭談到的離異父母到學校接孩子後產生爭執搶孩子,這樣的事情在現實生活中並不少見。
而這些父母這麼做,很顯然是離婚前後隻知道要共同撫養孩子,可卻沒有商討出一套可行的共同撫養孩子的方案。
孩子在面對父母婚姻破裂的時候,內心其實已經沒有安全感,也承受著一定的痛苦。
結果,在父母分開後,他還要面對他們對自己的爭奪而針鋒相對,這對他來說,是一件非常殘忍的事情。
作為父母,是可以放棄這種殘忍。
那麼,離異後夫妻要怎麼做,才能讓彼此關系對孩子的傷害降到最低呢?
一、不管彼此再怎麼兩相厭煩,都要坐下來認真討論下對孩子的撫養和教育問題。
孩子什麼時候跟爸爸住,什麼時候跟媽媽住;開家長會的時候,誰去開;孩子的教育費用,要怎麼分擔;孩子的成長問題,誰去引導等,都是要認真商討的。
隻有把這些問題解決,就算離異,只要彼此能遵循規則,以孩子『健康成長』為共同目標,那麼孩子在破裂的婚姻家庭中,傷害就會降到最低。
《圖註:別在孩子面前貶低對方》
二、不在孩子面前去貶低對方,明確告知孩子:『離婚了,爸爸還是爸爸,媽媽還是媽媽,這點永遠不改變』很多孩子在面對父母離異事件時,會感到十分悲痛,是因為他們不得不面對選『爸爸』或選『媽媽』。
而無論選擇誰,他都會感受到自己對另一方的背叛,甚至失去對方。
這種不健康的心理會影響孩子日後的人際關系,以及對自我的認知。
因此,父母選擇離婚,一定要明確告訴他『離婚了,爸爸還是爸爸,媽媽還是媽媽』,並在日後的撫養中,無論孩子在誰身邊,都不要在孩子面前去貶低對方。
孩子假期想跟誰聚會,也一定要尊重他、支持他。
三、不要把孩子當成人生唯一的希望。
離婚後獲得孩子第一撫養權,很容易陷入把孩子當成唯一希望的執念中,從而逼孩子努力,嫁接孩子的人生,隻有孩子達成世俗的成功,才能使自己看到希望,從婚姻失敗中走出來。
可是,這樣一來,孩子會活成傀儡,他的內心會有割裂感,一生活得辛苦,很難幸福。
因此,選擇離異後,為確保孩子健康成長,不把孩子當成人生唯一希望,是父母應該具備的意識和底線。
總之,做好以上三點,哪怕彼此選擇離婚,只要能維持好『父母關系』,孩子依然可以有一個相對輕松的成長環境,從而健康快樂成長。
最後,我想說,不管現在夫妻關系如何,也不管你們決定勉強維持婚姻或者離婚,都要意識到一點,要考慮孩子的成長教育問題。
在這件事上,大人有得選擇,唯獨孩子是被動承受的一方。
父母關系會對孩子的性格、為人處世的態度、婚姻情感觀念等方方面面產生不可磨滅的影響。
在婚姻關系無法維系時,一定要建立好規則和底線,互相遵守,維護好彼此的關系。
唯有如此,孩子才能繼續沐浴在陽光下成長。
我是星主,一名家庭教育指導師,堅信教育是人生幸福的傳遞,熱衷分享教育觀點和教育輕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