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上官媽《高級母嬰護理師》
父母難免沒有時間照顧孩子,於是會請自己的長輩幫忙,可有的長輩幫忙時兢兢業業,不求回報;有的長輩卻假模假式,傷了孩子不說,最遭罪的還是寶媽,有苦不敢說。
寶媽心事墻
小悅在月子期間受了婆婆的很多委屈,於是她結束月子後就自己辭職帶娃了。
如今孩子4歲,已經習慣了幼兒園的生活,於是小悅重新回去工作,上班的時候送孩子去幼兒園,下班的時候順便接他回來也方便。
有時候周六,老公與她都需要加班,就拜托婆婆幫忙照看一下孩子。
盡管婆婆看孩子的方式對小悅而言就是敷衍。
本文配圖均源於網絡,圖文無關
每天中午給孩子做一頓飯,就帶著孩子出去打牌,有人誇她孫子乖,她就開始吹噓自己帶得多好、多不容易。
小悅有時候真的受不了婆婆,就忍不住在電話裡跟自己的閨蜜吐槽。
一個周六,小悅在家陪娃等奶奶過來,結果剛進門,娃就說:『奶奶又來‘假裝帶娃’了』
婆婆聽到後,忍不住尷尬。
『假裝帶娃』的幾種表現
1、沒有實質性的幫助,甚至造成潛在傷害
有一些婆婆,心疼自己兒子工作辛苦,就取代兒子帶娃的地位,自己上手,但她們又不在乎兒媳婦到底哪些地方需要幫助,因此會讓兒媳婦認為婆婆是在『假裝帶孩子』。
比如在寶媽坐月子的時候,婆婆非要和寶媽住同一間房,但晚上卻任由孩子哭泣,讓寶媽拖著疲憊的身體起來喂奶,而白天也隻是簡單地抱著孩子出去走走。
等到孩子長大後,就隻在寶媽需要幫忙的時候,過來做頓飯,然後把孩子留在家裡,自己出去打牌,讓娃面對獨自在家的危險。
2、喜歡在外面自誇
如果婆婆真的有能力將孩子帶好,在外面自我誇獎也沒什麼,寶媽反而會感激她,可能跟著一起誇獎。
但如果所有的一切都是寶媽做的,而婆婆卻獨攬功勞,甚至在外面吹噓自己帶孩子有多不容易,兒媳婦根本都幫不上忙。
這種既搶了寶媽功勞,又讓她沒面子的帶娃方式,確實挺傷寶媽心,讓她有苦不敢說,因為以後一旦出現什麼婆媳矛盾,她可能會被指責為『白眼狼』。
3、喜歡在兒子面前賣慘
假裝帶孩子的婆婆,還有一點非常讓兒媳婦討厭的,就是她們喜歡在兒子面前賣慘。
明明兒子不在家的時候,什麼也沒有做,但兒子一在家,就開始做飯、做家務,捂著腰喊痛。
她們還有一點表現,就是區別對待兒子和兒媳婦,兒媳婦在家時,就吃昨天的剩菜剩飯,或隨便炒兩個菜,兒子下班回家,就做得極為豐盛。
如此會演戲的婆婆,讓寶媽受到委屈也說不清楚。
就算抱怨,還可能會被自己丈夫指責、誤解,然後兩人之間發生爭執、猜忌,家庭關系變差。
其實,『假裝帶娃』最受傷害的還是孩子,這一點父母和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都需要注意。
1、孩子脾氣變壞
國外的心理學家研究發現,家長對3~11歲的孩子,陪伴時的參與度過低《雖然在孩子身邊,但卻沒有互動》,反而會給孩子造成更多的負面影響。
父母待在孩子身邊,卻沉迷於遊戲、工作。
這會給孩子一種錯覺,他們對家長而言是無關緊要的,以至於家長可以分心去考慮其他事情。
這時的孩子,為了獲得家長的關注,可能會哀求、做出聽話的保證,當這些都沒用時,他們會開始發脾氣、耍賴、霸道不講理。
諷刺的是,很多時候,隻有孩子不聽話,父母的關注才給的多。
然後孩子脾氣也漸漸變壞,即使他們不是想獲得家長的關注。
2、孩子沉迷電子產品
最新調查結果發現,陪伴孩子最多的,居然不是爺爺奶奶、爸爸媽媽,而是電腦、手機、平板等電子產品。
如今的大數據分析越來越完善,即使二三歲的孩子,也可以在上面找到自己感興趣的內容。
當家長敷衍孩子不想帶娃,就會給電子產品他們自己玩。
長期以往,孩子會發現電子產品比父母更有趣,從而開始沉迷,時間久了,他們的思考能力可能會下降,視力受到損害。
3、孩子不好教育
父母總是抱怨,自己的孩子不聽話,不好教育,或者不與他們聊天。
但這些結果都是家長不陪伴孩子造成的。
當家長不陪伴孩子,他們就感受不到長輩的愛,也開始不信任他們的引導,不願意聽話。
因為他們覺得,家長都沒有陪伴我,都沒有與我溝通過,怎麼可能理解我,知道我真實的想法,於是開始拒絕和家長溝通。
特別是當父母沒有說到他們心坎上時,或者與他們的想法背道而馳時,孩子會變得更不願意與家長交流,更不屑家長的教育。
因此,陪伴孩子時,參與度是最重要的,哪怕陪他們做10分鐘的遊戲,帶給他們的都是益處,『假裝帶娃』傷害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