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高考,真正確定孩子命運的是什麼呢?
作者:智慧主創團
來源:智慧父母V《ID:gh_7377be104ede》
『我當校長就是要‘到處放火’』
這是最近衡水中學校長郗會鎖先生跟俞敏洪老師對話的時候談到的一個詞,說實話令我心裡一震。
大名鼎鼎的衡水中學,可以說是網紅學校了。
半年上10次熱搜,被質疑為『高考工廠』,也被誇贊為『高考神話』。
一直被模仿,從未被超越。
『放火就是點燃孩子內心的火焰,這樣他們才能學得刻苦而不痛苦』
振聾發聵!
在全民焦慮和全民雞娃的時代,大部分孩子是學得『刻苦又痛苦』的。
對於郗會鎖校長說的『學會放火』,俞敏洪老師補充到:『要點燃、喚醒、鼓勵、激勵』。
這個『放火』就是要點燃孩子內心的火,也就是我們常常說的『內驅力』;
這個『喚醒』就是喚醒孩子內心的『小野獸』,也就是我們說的『上進心』。
其實影響父母育兒行為的關鍵因素有兩個:
第一,孩子未來的收入水平在多大程度上取決於教育的成功。
第二,教育機會不平等的程度。
這兩個因素已經成為無數父母育兒路上的風向標。
他們結合自身條件,取長補短,孟母三遷,帶著孩子一路披荊斬棘,哪怕路途坎坷,也無怨無悔。
娃的一門課,落在家長頭上,
就是一座山
『雞娃家長,個個都是驚弓之鳥』這大概就是中國雞娃家長的現狀。
大部分有責任心的父母,在內心深處,已經把孩子的成績當做自己的畢生奮鬥目標了。
他們都覺得自己必須砸鍋賣鐵,隨時可以犧牲自己的生活,以便讓小孩享受最好的教育、過上優裕的生活。
畢竟老話說:再苦不能苦孩子。
『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埋沒孩子的天賦是家長最大的不負責!』雞娃的家長立即就覺得為孩子花再多錢也不過分。
相比之下,父母自己的人生被擠壓得那麼單薄。
還記得著名鋼琴家郎朗的成長故事麼?
母親在老家拼命打工掙錢,所有錢給丈夫帶著兒子在都市學琴。
據他媽媽自己講述:她在老家吃苦受累都不算什麼,但為了讓孩子專註學琴,丈夫堅決不讓她來北京看孩子。
母子長期分離,丈夫也因為陪讀壓力過大,最後患上躁鬱症。
孩子最後果然成名成腕兒了,但母親說,『我並沒有覺得特別快樂,我永遠都走不出當年的那種孤苦』。
娃的未來,很多都是用整個家庭的幸福和金錢去賭,哪怕最後賭贏了,背後的代價也是血淋淋的,根本不像我們看到的那樣雲淡風輕。
更何況,在雞娃這條路上,大部分家長都是摸著石頭過河,根本不知道能不能賭贏。
2019年4月,上海市教委發佈的《上海市初中畢業升學體育考試實施方案》規定:
從 2019年6月1日起,4分鐘跳繩、乒乓球、網球、武術等成為下一屆初三畢業生的可選項目。
而跳繩在其中分量最重,與跑步、遊泳並列為第一類項目,在中考體育30分中占6分。
從 2019年6月1日起,4分鐘跳繩、乒乓球、網球、武術等成為下一屆初三畢業生的可選項目。
而跳繩在其中分量最重,與跑步、遊泳並列為第一類項目,在中考體育30分中占6分。
天津同樣將跳繩納入了中考體育選考科目。
在家長眼中,相對於其他的選考項目,跳繩通過沖刺練習更容易獲得滿分。
一切都與應試有關。
但跳繩真的可以成為升學利器嗎?
穆女士說,自己孩子剛剛5歲,平時協調性不是很好。
『現在從幼兒園中班就要求練跳繩,隻不過沒有達標的硬性要求。
但如果幼兒園完全不會跳,剛上一年級一兩個月有了硬性要求,那就‘哐嘰’一下像大山壓在身上一樣。
孩子從幼兒園到一年級本來就面臨著學習上的轉變,如果再達不到體育上的要求,那不是天都塌下來了?』
說到這,她的焦慮溢於言表。
但這隻是冰山一角。
梁實秋說:『最好的東西如果不獻呈給孩子,做父母的便心裡起了惶恐,像做了什麼大逆不道的事』
家長為了給孩子的未來多一個籌碼,真的是拼金錢,拼精力,拼家庭幸福,甚至拼到一無所有。
但把人生獻祭給小孩,真的能得到一個格外完美的小孩嗎?
好的教育不是點燃家長的火,
而是要點燃孩子的火
微博上有一個視頻大火。
某爸爸站在大街上哭訴,說老婆給一年級的孩子報了十幾個興趣班,一家人連在一起吃個飯的時間都沒有。
自己晚上想看個電視,老婆不允許,讓他出去看。
於是他一怒之下,就真的抱著電視機跑到了馬路上。
果然壓垮成年人的最後一根草,永遠是關於孩子嗎?
最慘的不是當媽的,也不是當爸的,是那個孩子啊。
才一年級……
老爹抱著家裡大彩電離家出走,雖然隻走出200米,但是在孩子的觀感裡面,家已經崩了。
父親對不到十歲的孩子來說,本來應該是親近和敬仰的對象,現在已經被生活揉捏成了隻能蹲在地上哭鼻子的人。
母親看到了有人在鄰居群裡面發了信息,下來解決問題,把孩子帶上了。
這些孩子都看在眼裡,我不知道他的小腦瓜裡面進行的是什麼樣的化學反應,可能迷惑,可能恐懼,可能蒙圈。
而這一切的起源,是因為自己。
一家人能一起吃頓飯的時間都沒有,就為了讓自己好好讀書,真的挺擔心孩子覺得是自己導致了家庭的不和睦。
一個一年級的小孩,要上十幾個興趣班,算下來每天都逃不脫要去上課。
真的是把孩子壓榨到一點自由時間都沒有了。
日子肯定天天像打仗一樣,比陀螺還陀螺。
這個爸爸還能抱著電視下來崩潰傾述,那個被報了十幾個補習班的孩子卻一句話都不敢抱怨。
孩子自己撐起了整個家庭的KPI,卻一句話都不敢說。
全家人的情緒閥門都在孩子身上,為了孩子的成績,整個家庭都如履薄冰。
這種現象,其實就是親子關系的倒置。
在一個家庭裡,父母變成了孩子,孩子變成了父母,或者說父母變成了小孩,小孩變成了大人。
在真人秀節目《告訴世界我可以》裡面大班小妞甜心的媽,她給女兒報了10個班,猶嫌不足。
總覺得10個班一點都不多,還想著再插幾個興趣班。
媽媽認為這樣才是對女兒的未來負責,免得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真的如此嗎?
孩子畢竟不是機器人,就算是機器人也得充電呢!節目組拍出小甜心晚上上英語課的樣子。
從她的表情和眼神裡,你都能看到這個小姑娘的疲憊。
讓人嚴重懷疑她上課的時候,是不是放空大腦,什麼也學不進去的狀態。
當孩子微笑著說出:『媽媽是個假媽媽的時候,真媽媽丟了』時,我的心都要碎了。
對一個小孩來說,上補習班遠遠比不上一家人坐在一塊兒吃飯來得重要。
如果一個孩子多年後回憶童年,隻有從一個補習班到另一個補習班的記憶,那他就和生活在荒漠裡沒什麼兩樣。
這樣的孩子能不抑鬱嗎?
因為,現代孩子抑鬱的主要原因是過度社會化。
給孩子報十幾個班不就是把孩子給參數化嗎?長大成人以後,每個人如同機器上的零件,是什麼模塊,性能參數,使用壽命,維護費用,都明碼標價。
而物化對人最致命的打擊就是人的生命力!
在孩子最需要構建自己獨一無二的生命力時,過早的物化如同壓在樹苗上的石塊兒,耗盡了小樹苗的生命力。
對於他們而言,社會化的那些參數就是一切,沒了這些他們自己什麼都不是,而這也正是當前那麼多人抑鬱的源泉。
孩子必須先從自然中獲得足夠的生命力,而後才可以去談社會化,物化。
在我看來,生命力一旦缺失,再多的錢和成就都沒有用。
到時候,父母可能還會一臉疑惑,為什麼給了孩子最好的教育,卻抑鬱了?
因為孩子的生命力已經被透支了。
到底什麼才能決定孩子的命運?
如今,高考還能改變孩子的命運嗎?
答案是肯定的。
俞敏洪說,高考他考了三年,最後一年才被北大錄取。
衡水校長也說,要是沒有高考,我也不能在這裡跟你對話,我是在家種地的。
到除了高考,真正確定孩子命運的是什麼呢?
是自驅力,是意志力,是自己對未來追求生命向往的熱情。
但大部分孩子缺乏這種熱情和信心,他們對未來很迷茫,不甘心聽爸媽的安排,但自己也不知道做什麼。
就像俞敏洪說的,他發現做了新東方之後,來的無望的人挺多的。
教他們的知識和點燃他們追求生命向往的熱情這兩件事上,後面這件事比前面要重要。
確實如此!
小雞怡情,大雞傷身,在這個全民焦慮的年代,我們要學會跟焦慮共處,用傷害最少的方式來安放自己的焦慮,用最大的內心去點燃孩子的生命力。
我們都想給孩子們一個快樂的童年,也想給孩子們一個成功的人生。
但慢慢地發現, 我們高估了學校教育對孩子一生幸福和成就的影響,同樣,我們也高估了家庭教育對孩子的影響。
孩子是一粒種子,不是一張可以任由父母和老師去塗抹和塑造的白紙。
每一個生命誕生起,都攜帶了整個自然和家族系統的全部智慧和邏輯,擁有自己特定的心智、天賦和潛能,具備了成就最好自己的傾向性。
正如《功夫熊貓》中烏龜大師所說:『我無法勉強一個樹何時開花,何時結果。
無論我們做什麼,這種子終會長成桃樹,我們或許想要蘋果或是橘子,但能得到的隻是桃子』
教育當然是重要的,但『一些人把他培養到出類拔萃是成功;一些人培養他到自食其力是成功;還有一些人你能教育他不進監獄就是成功』。
不要高估了教育的作用,無論是家庭教育,還是學校教育。
作為父母,我們無需把孩子一生的成敗榮辱、幸與不幸的責任都背負到自己身上,要相信孩子具有內在自我成長的動力、能力和秩序,相信每個生命最終都是自我完成、自我實現的。
孩子能否最終成才、成功和幸福,父母的教育隻是一方面,更要靠個人的天賦、悟性、努力、資源、背景,甚至是時代和運氣。
而家庭教育,我一直認為是來托底的,立足幫助孩子成為身心健康、人格獨立、自食其力、熱愛生活的人,讓孩子在身處生活困境和人生低谷時,依然能有一種免於奔潰的力量,相信人間值得,歲月可期。
能做到這一點,父母已經非常了不起了。
孩子成長中的諸多問題,隻能交給時間,交給孩子自己去解決。
相比於每天焦慮於如何把孩子教育的更優秀、更成功,我們更該思考的是自己該如何生活。
每一代人都活出自己的幸福和精彩,成為自己想成為的人,本身就是對子女最好的教育,也是對家族系統最大的貢獻。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默默相守,榮辱與共,時時激勵,靜待花開。
與各位家長共勉。
-END-
本文來源於智慧父母V《ID:gh_7377be104ede》,智慧父母關注0-15歲孩子的成長教育,旨在幫助有遠見的父母養育終生成長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