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萌小新
本文由|有養《youyangtv》
除了上學和吃飯,剩下時間就是玩遊戲。
如果是周末,能連續24小時不吃不喝不睡覺打遊戲。
為了成為職業玩家,甚至在高一時輟學去參加電子競技職業比賽。
這就是洪成浩學生時代真實的寫照。
之前,他是一名網遊中毒者。
現在,他是名牌大學畢業生,韓國三星公司的員工。
從一名沉迷網遊的差生,一躍考入名牌大學,進入世界級企業工作,他是如何做到的呢?
韓國紀錄片《差生》中,記錄下了他逆襲的過程。
洪成浩是個馬拉松愛好者,參加過10餘次馬拉松比賽,提及自己為什麼喜歡馬拉松時,他說:『馬拉松就是只要中途不放棄,總能達到終點』
他的人生也是這樣,雖然走了不少彎路,但是堅持不放棄,最後終於成功逆襲。
他和他父母之間的故事,也許能給我們一些啟示。
1
信任,
就是陪著孩子一起做加法
高二之前,洪成浩的成績一直都是年級倒數,除去正常的上學和吃飯時間,他每天花6個小時在遊戲裡。
周末更是24小時撲在遊戲裡,連媽媽都驚嘆他的毅力,把這樣的堅韌意志用在學習上,該有多優秀呀!
可惜,成浩幾乎不學習,成績次次吊車尾。
社會20、數學25、科學28,全年級505名學生中排在第490位。
大多數父母看到這樣的成績,估計會氣得七竅生煙,免不了暴揍孩子一頓。
成浩的父母有什麼反應呢?
比起生氣和責備,父母內心更多的是擔憂——
『我們的孩子是不是真的腦袋不好?還是哪裡做得不對?』
『這孩子長大以後怎麼養活自己?』
為了把兒子從遊戲中拉出來,父母做了很多努力。
可能有不少父母認為,直接把網絡切斷、電腦搬走,簡單粗暴!可是這樣的後果很嚴重,還可能會引起孩子強烈的逆反心理。
於是,成浩父母選擇了一種迂回的方式,『與其不讓他玩遊戲,不如讓他對別的東西也感興趣』
不是讓孩子自己去尋找感興趣的東西,而是父母陪著一起。
他們一起旅行;
一起跳舞;
一起做飯……
一起做很多事,除了學習。
他們還經常問孩子想做什麼,孩子想不出來,父母就陪著一起尋找他感興趣的事,一起尋找新的出路。
成浩父母的信任,不是生硬地把成浩最愛的網絡遊戲剝奪,而是幫他增加了其他的愛好,讓孩子能找到除了遊戲以外生活的樂趣。
不用減法,而用加法,這便是成浩父母做得最妙之處。
有研究表明,兒童和父母感情的建立,僅有血緣還不夠,必須要有相處時間的長度和頻次。
而父母與孩子間的感情鏈接越緊密,雙方的信任度就越高,父母對孩子的教育和引導就越有效。
2
信任,
源於每一次的用心溝通
看著兒子日益沉迷遊戲,媽媽內心非常焦慮。
是打孩子一頓?還是用刺激療法?
都沒有!她選擇了用心與孩子溝通這種潤物細無聲的方式。
不是上什麼補習班,怎麼學習,媽媽與成浩談話的主題都是圍繞著『孩子更喜歡什麼,更享受什麼,做什麼更開心』。
除了談話,他們還通過家庭會議和寫書信或反省書的方式,來進行溝通。
有時候,面對父母,說不出口的話,寫下來,用文字來代替嘴巴,將自己的感受寫出來,讓父母知道自己內心的真實感受。
不得不說,這個方法真是太贊了!
從媽媽給自己寫信中,成浩看到了母親對自己所作所為的厭惡;媽媽從成浩的反省書中,發現了自己對孩子的情感傷害,不禁反思自己對孩子的教育方式:『強制的方法真的有用嗎?』
記得在《養育男孩》中曾看到這樣一段話:
『各種面對面坐下談話的形式都會讓男人感到壓力。
尤其是當媽媽對爸爸,或者媽媽對兒子提議專門空出時間聊一聊時,不管談什麼都會讓他們不自在』
當對話模式不好使時,借助書信或寫字條的方式,同樣可以達到溝通的效果。
知名育兒博主王人平認為,父母與孩子間良好的溝通方式是有來有往、換位思考、關注反饋。
無論是談話,還是用書信、字條,都應該站在孩子的角度,用孩子喜歡的方式,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
信任,
就是給孩子試錯的機會
如果孩子想輟學去參加電子競技職業比賽,你是什麼感受?
恨不得打一頓,關起來?還是支持他的夢想?
成浩的父母也面對了這樣的困境,成浩在高一的時候,說要退學參加職業比賽,想去職業比賽上與遊戲高手一較高下。
雖然父母內心中一萬個不願意,他們還是決定,選擇支持兒子參加比賽,甚至還親自送兒子到車站,為他加油鼓勁。
讓成浩自己沒想到的是,信心滿滿地來參加比賽,竟然以全敗告終。
他內心不由地發出『原來我的實力也不過如此』的感慨。
這場比賽,終結了成浩對遊戲的執念。
相比成浩的失落,父母開心得簡直要跳起來了,『太好了,現在碰了一鼻子灰,要放棄遊戲了』
成浩雖然萬般不願,在現實面前不得不承認自己沒有成為職業玩家的能力。
不能成為職業選手,將來的路該走向何方呢?
因為平時成浩和父母都會互相溝通,這次也不例外。
正當成浩苦惱未來之時,父母提出:『不如試試學習,怎麼樣?』
雖然自己的成績一直排在末尾,但是父母並未因為成績而苛求過他。
因此,成浩對學習並不反感,他決定在學習上好好地努力一把。
抱著試一試的心態,成浩的成績像坐火箭一樣,直線上升,驚呆了父母。
平均分90分以上,一年後全班第二,接著全校第一。
成浩在學習上一路開掛,最終拿到名牌大學4年獎學金的入學名額。
輟學參加職業比賽,可以說是成浩人生的一個重要轉折點。
很多父母會好奇,為什麼成浩父母會支持他退學參加比賽呢?成浩媽媽談及支持的原因時說道:『當他火苗正焰的時候,哪有辦法熄滅,不如讓他盡情地試一次,應該就會厭倦了吧』
成浩父母這樣的心態,不禁讓我想起了著名的『白熊效應』。
美國哈佛大學社會心理學家丹尼爾·魏格納曾做過一個白熊實驗。
他要求試驗者不要想象白熊的樣子,越要求這樣,試驗者的內心裡的白熊形象越忘記不掉而且越來越清晰。
這就是為什麼有時候我們越不允許孩子做某件事,孩子內心就越渴望、越難以忘記。
成浩對職業玩家有執念,如果父母一個勁地阻止,不讓他玩遊戲、不讓他去參加比賽,那麼成浩可能一輩子都無法從遊戲的深淵中脫離出來。
不妨換一種方法,給孩子去嘗試、去體驗、去完成心中的念想,成功了皆大歡喜,失敗了就放下執念,重新出發。
試錯並不可怕,每個孩子都是在跌跌撞撞中找尋自我、認清自我、實現自我。
父母的信任,是孩子在試錯後、失敗後,依然張開雙臂擁抱孩子,給孩子溫暖的懷抱和積極的鼓勵,賦予他重新出發的勇氣的信心。
正如英國教育家斯賓塞曾說過的那樣——
『當孩子感到被愛、被信任,奇跡不久就會出現在你眼前』
深以為然。
與天下父母共勉。
來源:有養《youyangtv》有養致力於為-1~12歲孩子的家庭提供有價值的父母教育服務,通過圖文內容、知識付費、網綜節目、短視頻、父母一站式成長App等產品和服務,引領中國父母教養觀念及方式全面升級,由前央視著名主持人周洲匠心出品。
原文標題《韓國紀錄片《差生》熱議 | 『差生』逆襲的關鍵,到底是什麼?》轉載已獲授權。
編輯:可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