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作家伊坂幸太郎曾說過這樣一句話:『一想到為人父母不用經過考試,就覺得太可怕了』
這句話曾經占據了無數評論區,更延伸出了一個話題——希望父母可以持證上崗。
但仔細想一想,如果中國的父母真的需要持證上崗,那麼粗略地估計,起碼有一半人都無法成為父母。
再做個假設,如果『父母從業資格證』的閱卷人是孩子,大概有一半的父母都會被判定不合格。
父母難為,這是當代很多父母的心聲。
在很多育兒文章下面,其實都能看到類似於這樣的評論:
『教育的度真的是太難掌握了,管輕了沒效果,管重了又給孩子太多壓力。
為人父母,真的太難了』
難嗎?
確實難,似乎有很多完美的答案可以去借鑒。
實際上哪怕閱覽了一萬份所謂的『一百分答卷』,等到自己要提筆考試的時候,卻發現一個能照搬照抄的答案都沒有。
畢竟是教育一個活生生的人,而不是去灌養一盆植物,隻需要既定的幾個條件就能成功。
正如很多教師對學生說的那樣,『學習成績不能說明什麼,學習態度才是最重要的』
老師不會因為你能力不夠導致的學習成績差而指責你。
但如果你有那個能力,卻拿不出端正的學習態度,絕對會收到最嚴厲的批評。
教育子女也是一樣,很多父母自欺欺人地把自己當成正確教育的典范,哪怕錯了也死活就是不認錯。
在央視的一檔節目中,講述了這樣一群特殊的孩子。
這些孩子大多都有非常嚴重的問題,逃學、沉迷遊戲、有暴力傾向,讓父母苦不堪言,最後選擇把他們送進了一個改造機構。
在這些問題孩子中,有一個叫做家明的孩子讓人印象深刻,他才16歲,就想要輟學了,和父母的關系也非常差。
但是他為什麼會出現這些問題呢?因為他討厭父母的掌控。
某次臨近期末考試的時候,家明的爸爸答應他,只要他取得好成績就同意他去旅行,他做到了,但是這個承諾卻成了笑話。
他想做的很多事情都得不到父母的允許,想養小狗?前腳剛帶回家,後腳就被父母扔出去了。
想騎行,那更是無稽之談!
而在問到兒子為什麼會變成這樣時,家明的爸爸反而覺得是因為自己給予了他的自由太多。
後來,家明父親在節目中說希望孩子可以堅持實現自己的夢想。
心理咨詢師便問道:『是你的夢想還是孩子的夢想?』
他愣了愣,答道:『他的理想,希望糾正』
所以說來說去,隻有父母認可的理想,才叫理想。
這樣的父母不在少數,他們對於孩子有極強的控制欲,不尊重他們的表達。
把他們逼成了各種各樣的問題少年,卻仍舊覺得是自己給予的自由太過了。
很多孩子為什麼小小年紀卻有暴力傾向?又是砸門又是自虐?因為他們說一次話,家長就忽略一次。
逼得他們隻能用越來越出格的行為來表達自己的不滿,希望父母可以聽到自己的聲音。
如果真的有持證上崗這件事,這類父母肯定是第一批被刷下去的人。
承認自己的教育方式出錯了沒那麼難,也並不會被人指責,關鍵在於,家長有沒有自我反省的意識。
沒有人是完美的,家長也是在不斷完善自己的過程中,才會變得慢慢優秀。
說是教育孩子,其實這是一個雙向成長的過程,首先擁有了正確的態度,才能成為更好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