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群過生日,爸爸媽媽特別請來小群平日要好的夥伴,一起上飯店去聚餐,本來這是好事,可小群的表現卻讓父母丟了大面子,也讓一個來聚會的孩子遇上了大麻煩。
開席之前,孩子家長聚在同一張大餐桌上,小孩子們熱鬧地在包間裡,在走廊上,跑來跑去,幾個端菜的服務人員穿梭其中。
就在家長準備招呼孩子各就各位坐好的檔口,一個孩子從餐桌下面鉆出來,正好撞倒來上菜的服務員,於是滿滿一鍋熱煲仔一點沒剩,全撒在了孩子的身上。
這會還聚啥啊,趕緊帶上孩子去醫院吧。
值得一提的是,在飯桌上還有一對父母和一個男孩顯得格外的與眾不同,自始至終,男孩都坐在父母的身邊,中途幾次要下桌和朋友去玩,都被俯身耳語的媽媽制止住了。
其實,開篇給大家講的這段可不是故事,而是現實生活中出現的實例,已經成了某地方的電視臺的頭條新聞。
而倆家原本要好的家庭,卻因此而打起了官司,受傷的孩子也因為被燙傷,需要大量的資金整容植皮。
傷了感情,失去了友誼還是小事,最糟糕的讓孩子為大人教育不到位,孩子沒規矩買單,這個結果令人唏噓。
回頭想一想,如果所有的孩子家長,都能像那個與眾不同的男孩媽媽學習,或許這樣的悲劇也不會發生吧。
事實上,給孩子越早的立規矩,孩子人生要走的彎路就會越少。
但對於立規矩這件事,每一個家長的認識也是不同的。
@小楚媽媽:孩子還小,天真的他們天生就愛淘氣,打著立規矩的口號,讓孩子失去這種天性,怕不是我們想看到的。
@多米媽媽:孩子就是孩子,如果家長管的太過的,一個一個小孩子長得都和小大人似的,那我們家長倒要更擔心了。
聽聽這類父母的發言,我們不得不提醒,你的觀念出現了誤區。
給孩子立規矩是讓孩子懂得進退,知道對錯,而是不是單純地要壓抑孩子的天性。
具體的立規矩原則,我們可以先看看再下定義。
一、立規矩要根據孩子的心理特點和發展水平
你對一個兩歲的立規矩讓他們規規矩矩的坐一個小時,這就叫殘害孩子的天性。
可如果你要求一個兩歲的孩子不能看見什麼就要什麼,父母不滿足就哭喊著打滾,這就是立規矩。
二、立規矩的人不止有父母,孩子也要成為參與者
為了讓孩子更好的執行制定好的規矩,建議父母拉上孩子一起制定規矩,在整個制定的過程中,既鍛煉了孩子策劃能力和領導能力,同時也讓孩子在執行的過程中避免了強迫接受指令的不情願。
三、規矩不是掛在嘴邊的
好多家長習慣重復規律,生怕孩子忘記。
可事實上,家長不應該是規矩的監督者,而應該是孩子的引導者,讓孩子自覺的,自律的規范自己的行為這才是樹立規矩的最終目的。
四、規矩要有一致性
規矩的執行者不僅僅是孩子,還應該是家長,隻有全家人站在同一戰線上,這樣的規矩樹立的才有意義,孩子也更容易執行。
但願每一個家長都懂得給孩子樹立規矩的重要性,也希望這類因為孩子沒有規矩而導致的危險事件再也不要有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