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在孩子教育中的越位,是對孩子最大的傷害;
老師在學生教育中的讓位,這是教育最大的悲哀;
學生在學習生涯中的錯位,這是在給未來挖深坑。
在教育路上,家長、老師、學生應各司其責,各安其位,扮演好各自的角色。
隻有父母像父母,老師像老師,學生像學生,教育才是成功的!
一個三十多歲的男子怒氣沖沖地質懟老師,說自己辛辛苦苦幹了一天活,回家還要陪孩子完成微信群裡老師佈置的作業,感覺太上火,作業讓家長檢查督促,還要老師幹嘛?
此視頻一經發佈,竟獲贊近百萬,而最讓人心寒的,是評論區的眾多對老師建立家長微信群的過激言論,以及由此上升到對整個教師群體的人身攻擊。
後期,再次搜索此類視頻,竟發現眾多人跟風拍攝,臺詞基本一樣,搞得跟聲討一樣,還有人以專業噴老師吸引大眾眼球,這樣的風氣讓人十分害怕。
很多時候一直困惑,為什麼老師和家長的關系不能和諧共生美美與共?這種劍拔弩張的緊張局面對孩子的成長有利嗎?
當然是沒有任何好處!!!
01
給孩子過多的自由
未必就是負責任
還有一位認識的家長朋友,經常自豪地說:『我不想給孩子太多的壓力,隻想他有個快樂的童年,平時不怎麼敦促他學習,孩子就該無憂無慮的!』
看似自由的愛卻讓孩子在小學階段的學習非常吃力。
我身邊也有很多快畢業的孩子常常懊悔:
以前不知道讀書的意義,真的要步入社會了,才知道當初浪費了很多時間。
假如能重來,應該會更努力吧。
正如作家蘇心曾經勸誡孩子:『讀書不苦,不讀書的人生,才苦』
做父母的,盡量不要讓孩子有這樣後悔的時刻。
學習上給孩子過多的自由會滋生出懈怠,行為上也是如此。
經常聽家長給闖禍的孩子開脫:『沒事,還小,樹大自然直。
長大就好了』
好像等到孩子到了一定的年紀,自然就知道自己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
家長把孩子送到學校,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得到老師的關愛和青睞,希望自己的孩子是那個讓人艷羨的『別人家的孩子』。
事實呢,很多孩子在被給予了過度的自由之後,行為產生了偏差,特別是青春期的孩子,各種問題集中爆發,無論父母怎麼說孩子都不聽,因為孩子已經錯過了教育的最佳時間,自私、放縱、無視規則、任性等問題越來越難糾正。
給孩子自由成長的空間是沒錯,但自由是有邊界的,父母需要提前教給孩子獨立、規矩和一定范圍內的自我負責。
愛和尊重是好的教育,但不是全部。
02
教育
不要完全指望孩子自覺
時間對孩子都是公平的,學習的路上,偷懶的孩子會越來越懶,堅持的孩子會越來越優秀。
許多父母疑惑:為什麼別人家的孩子總是這麼自覺?我家孩子永遠不知道主動?
惰性是人的本性,孩子也不例外。
孩子還小的時候別指望他能自覺,面對電視、手機、遊戲、零食…..大人都很難保持克制,更何況幾歲孩子。
教書的是老師,但育人的一定是父母。
再優秀的老師再完美的學校教育也無法替代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一個孩子的知識獲取主要來自於老師,而品行、習慣養成、幸福感獲得卻來自於父母。
孩子在養成自律自覺的前期,靠得就是父母監督。
這種監督主要是學習和生活習慣上的監督,當孩子養成了好的習慣,後面的路才有可能好走。
放任不管,還指望孩子自覺是不可能的。
03
優秀的孩子
離不開父母背後的付出
優秀孩子,都離不開父母在背後默默地支持和付出。
《窮爸爸、富爸爸》中寫道:『所謂成功,就是有時間照顧自己的小孩』
真正愛孩子的父母,即使再忙,也會在該陪伴孩子的時候耐心守候,因為他們知道,比起工作賺錢,孩子的成長更為重要。
鄧超為了花花妹妹,學習折紙藝術;為了給孩子聖誕驚喜,自己穿著聖誕老人的服裝導致全身過敏。
有人問鄧超工作那麼忙,怎麼有時間陪孩子?鄧超說:『是的,我很忙,但是只要我有一天時間,我也會飛回去陪他們!』
爸爸的遠見,女兒的努力,才讓她們的未來有了選擇的機會。
世界上沒有什麼成功可以不費吹灰之力就可以獲得,養出一個優秀的孩子也是。
當你羨慕別人家孩子作文寫得好時,卻不知道背後的父母早在孩子幾歲就開始親子共讀,流利的語言表達是幾百本童書滋潤的結果 ;
當你羨慕別人家孩子學習不用操心時,卻不知道背後的父母為了培養孩子好的學習習慣下了多少工夫。
教育,也需要父母的用心和努力。
一起守護好童真吧
冷漠地逼迫和一味放任孩子,都是兩種極端。
誠然,成年人的世界沒有容易二字,很多父母沒有非常好的經濟來源。
但再難,也不應該以犧牲陪伴孩子為代價!我們辛苦勞碌終其一生,不就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幸福茁壯成長嗎?
做父母最難的是在這兩者之間,找到平衡,讓孩子在巨大的學業壓力面前,仍然可以擁抱快樂。
錢任何時候都可以賺,但孩子的成長不可逆且轉瞬即逝。
別讓你的忙、累成為缺失孩子成長後悔的理由。
真正的靜待花開,不是真的放任孩子,什麼都不管,而是父母在心態上要保持希望,相信成長是一個緩慢的過程,觀察並接納孩子成長的不同節奏,因材施教。
可以嚴厲,但要有耐心,可以慈愛,但要有威信,用心澆灌,總會有花開的一天。
來源: 北大公學家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