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兒科門診排隊時間長?醫生給出了解釋,有個原因父母得反思下。《網路文章》

執筆:陳芳

主編:劉一之

定稿:蘇子後

小孩子抵抗力差,生病是非常常見的事情,但是每次去醫院看病的時候都要排好長的隊,很多時候還有可能耽誤孩子的治療,這對很多家長來講是不可忍受的。

本文圖片均來源於網絡,圖文均無關

很多家長可能存在疑問,兒科人這麼多,為什麼不能增加一些醫生的崗位呢?

兒科醫生的現狀

調查顯示:在全國200多萬執業醫師中,兒科醫生僅占四分之一,但是在中國的總人口中,兒童的比例也占到近四分之一,這種嚴重的差距,導致兒科醫生和小孩子之間存在嚴重的比例失衡。

一些兒科醫生的傾訴讓人心痛:

『前幾天經手了一個小孩子,給他輸液,但是孩子身體不舒服又等了太久,所以一直哭鬧不肯安靜,在給他紮針的時候也是很困難,第一針被他自己打偏了,沒紮進去,孩子家長轉身給了我一巴掌,雖然很痛很難過,可是我還是得堅守我的崗位,為孩子的健康負責』

『進入兒科工作了一年多,基本上沒怎麼休息,加班到深夜也是常事,每天不僅沒時間吃飯,連喝水都成了一種奢侈』

『兒科醫生不僅是需要全科都會,同時還需要有足夠的耐心去和熊孩子打交道,他們大多數不能描述自己的狀態,隻能憑經驗和能看出的現象進行看診』

…….

隻看文字都能感覺兒科醫生的心酸,那麼為什麼會產生這種現狀呢?

按理說,兒科醫生這種正規編制的鐵飯碗工作,出現稀缺實在讓人驚奇,然而這種現狀早已不是一天兩天的事了,而是長久以來積累的問題——

1》醫患矛盾

通常兒科醫生面對的不隻是病人,而是孩子的家長,家長最在意的就是孩子的健康,因此在醫生稍微出現一點差錯或者診斷太慢不夠準確等等因素,家長都很難容忍,會很容易和醫生發生爭執。

這樣兒科醫生自然會承受來自於看診之外的其他壓力,對醫生而言,確實是一件讓人頭痛的事情。

一些『辱罵醫生』『毆打醫生』的事件層出不窮,致使醫學生對這個科室比較排斥。

這個原因,父母得反思一下。

2》就診難度大

其他的科室的醫生都可以根據病人對自身感受的描述來作為自己看診的依據之一,而兒科則不能,因為孩子的表達能力不及成人,所以醫生多半需要依托檢查結果和看診經驗來判斷,這無疑會增加難度。

3》 任務繁重

醫生本身就是一個非常辛苦且繁忙的職業,對兒科醫生來講更是如此。

因為中國兒童的數量龐大,而兒科醫生數量卻很少,比例嚴重不均衡。

因此對兒科醫生來講,一個醫生需要負擔更多的病患,這就是很大的壓力和很沉重的任務。

4》待遇不高

醫生的收入主要來自基本工資、科室獎金以及一些藥品的提成。

在用藥上,孩子用藥量需要比較精確的數量,且會明顯低於成年人,在這個一方面的耗材會明顯低於成年人,孩子需要做的檢查也會比較少,這樣也就導致兒科醫生在收入上整體處於偏低的狀態。

改變兒科醫生現狀,從自身做起

尊重醫生的看診方式

首先應該尊重醫生,很多時候尊重別人也是尊重我們自己,家長在尊重醫生的時候,醫生在給孩子看診的過程中自然也會更加認真和放松。

同時家長應該相信,作為有相關從業資格證的醫生一定是比自己專業,所以在醫生看診的時候一定要做到不多言,不催促,專心等待結果。

等到結果出來之後,家長應該積極接受結果,無論是好是壞,都需按照叮囑進行之後的過程,配合醫生的治療。

拒絕情緒化

在看診的過程中,很多家長可能會因為自己的孩子生病了著急,就一直對醫生進行追問,嚴重幹擾了醫生的就診秩序。

這樣的行為不僅不能加快醫生的診斷,反而耽誤自己和其他人的進程。

因此在看診的過程中,家長一定要注意控制自身的情緒,不要意氣用事。

【說句貼心話】

寶寶是每個家庭的重心,很多家長在對待孩子的事情上很難保持理智,但是就看醫生這件事情,家長必須拿出正確的態度,否則可能會加重這種醫患比例失衡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