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伯凡先生說:嘮叨就是說沒有對象感的話,沒有選擇地看見什麼就說什麼。
無效又重復的話,對規范孩子的行為沒有什麼作用。
父母的話語有力量,不是靠重復,而是靠實際行動。
一般優秀的父母話不多,請你要記住3點,非常重要!
1、戒掉喋喋不休
孩子的心靈是美好而又向往的,在這個未知的世界,每一個孩子不曾涉足的領域,都需要求知的欲望去探索,去體驗。
試想,耳邊有一個做什麼都喋喋不休的父母,孩子的求知欲會受到侵襲,自信心也會受挫,可想而知孩子內心是痛苦的,一個內心痛苦的孩子,隻會活在自己狹小的世界裡,不敢邁出一步,這對於他來說是危險的。
要想讓自己說出的話有力量,就不要嘮叨,越嘮叨,越沒有執行力。
在孩子某個不好的行為面前,蹲下來,看著孩子的眼睛簡潔地說完比囉嗦更有效果。
2、多示范給孩子看
當說教不管用時,不如反過來要求自己,希望孩子做到的,自己先嘗試一遍,這比催他千萬遍更有效。
父母讓孩子養成的習慣,首先看看自己是否也做到了。
身教永遠勝於言傳,有些道理說很多遍,不如自己做一遍。
你想讓孩子做事情專註一心一意,你就不要一邊看電視一邊做其他事;你想讓孩子遠離在家盡量不做分散孩子注意力、影響孩子學習的事。
不要忽略生活的日常,點點滴滴都是在培養孩子習慣的好時機,多用一些耐心和愛,將幼小的樹苗澆灌。
3、多聽孩子說
呂品:很多父母跟孩子說話,一開口就說很長時間,非得把孩子說哭了不可。
你沒有A錯還沒有B錯嗎?沒有B錯還沒有C錯嗎?總要給孩子找出個錯來。
孩子跟父母辯解是沒有用的,後來好多孩子就幹脆不說話,不理父母了。
親子關系裡,想讓孩子聽我們說,先學會聽孩子怎麼說。
大人要做出傾聽的示范,去了解孩子的真實想法,才能看到他的訴求,對症下藥,換位思考。
傾聽不是一件簡單的事,父母要停下手頭上的活,專心聽孩子說,孩子被傾聽,感到被關注、被尊重,才有可能聽得進去父母的建議,也更願意對父母說心裡話。
朱自清在《沉默》中說到:『你的話應該像黑夜的星星,不應該像除夕的爆竹——誰稀罕那徹宵的爆竹呢?』
話太多、太囉嗦的父母,常常會給孩子造成很多負面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