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安歌
本文由|新東方家庭教育《xdfjtjy》
好的教育,究竟是什麼樣?
答案並不明了。
每位父母都在嘗試和摸索中,費力地尋找答案。
或許是名校入場券,是價格不菲的課程,又或許是見過繁華的底氣。
然而,真正好的教育,功夫並不在孩子身上。
李玫瑾教授說過:孩子的根在父母,言行出自家庭。
父母的一舉一動,會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著孩子的人生軌跡。
打好家庭教育的根基,孩子的成長才會越來越順。
而真正好的家庭教育,莫過於,父親是榜樣,母親是基石。
1
母親的態度,
是孩子人生的基石
李玫瑾教授說,母親的情感養育,是孩子生命的起點。
6歲以前,母親對孩子的陪伴,會讓孩子受益一生。
生命早期的時候,母親是孩子的第一面鏡子。
母親和孩子的互動,是孩子感受到自己存在的方式。
母親平和而愉悅,孩子看見的自己,可愛、自信、被接納;
母親冷漠而情緒化,孩子看見的自己,抑鬱、孤獨、被否定。
換句話說:母親對待孩子的態度,就是孩子解讀世界的方式。
而孩子對母親的這種天然依賴,使得母親成為孩子最重要的教養人。
母親的性格、品質和習慣,會讓孩子本能地跟隨,最後刻入身體,影響一生。
作家莫言曾說,最難忘的是愁容滿面的母親,在辛苦地勞作時,嘴裡竟然哼唱著一支小曲。
母親的堅強和樂觀,讓莫言擁有了笑對苦難的勇氣和自信。
好的母親,是孩子安全的港灣,是孩子溫暖的人生基石。
沒能得到母親情感滋養的孩子,終其一生,都活在孤獨和自卑的底色中。
導演薑文在《十三邀》上,談及與母親的關系,困惑地說,我跟我母親的關系一直都處不好,我一直想處好。
薑文的記憶中,母親一直不高興。
考上中戲時,母親冷淡地扔下錄取通知書,讓他去洗衣服。
後來,他給母親買房子,可是母親一次都沒有住過。
母親的不高興,讓薑文忍不住的討好,卻又一次次的失望。
這種不被接納的痛苦,讓薑文漸漸失去了自信。
母親,是孩子生命的起點,孩子對母親的渴求和依賴,幾乎永恒不變。
而母親對孩子的影響,也會貫穿孩子身上的每一個細胞。
作為母親,成為孩子的定海神針,給他積極的接納和陪伴,就是給孩子最好的饋贈。
2
父親的身教,
是孩子前行的榜樣
相較於母親的天性,父親的角色很容易被忽視。
然而,好的家庭教育,一定離不開父親和母親的共同參與。
就像李玫瑾教授所說:母親把孩子照顧得再好,也取代不了父親的角色。
因為,母親連接著孩子的過去,父親卻更能夠引導著孩子的未來。
有研究顯示,在孩子早期發展中,父親的參與程度多少,對孩子的人格形成、認知行為、成年後的親密關系都有著密切的影響。
可以說,父親是孩子行為的榜樣。
父親的性格和處事方式,影響著孩子未來的品質。
電影《奪冠》熱映,女排隊長朱婷格外矚目。
站在沸點之上的她,肩負滿身榮耀,又承擔著壓力和責任。
朱婷家境貧寒,打球的初心本是為了改善生活。
可憑著心裡的那股勁,她咬牙堅持下去,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跡。
朱婷的堅韌,來自父親的影響。
朱婷最初去體校訓練時,一度很不適應。
身體的辛苦,心裡的孤獨,讓她忍不住和家人哭訴。
母親心疼動搖了,父親卻鼓勵她堅持下去。
在市體校那段時間,父親每個月都會去看望她,給她捎上自家的饅頭和咸菜。
就這樣,在父親的激勵中,朱婷熬過了一個又一個不可能,最終迎來了屬於她的時代。
對於家庭來說,父親也許承擔著更大的經濟壓力,他們很難有時間參與到孩子的生活中。
然而,父親對孩子的有效影響,並不僅僅在於陪伴時間這種物理層面。
父親的角色本身,他處理問題的方式,對待母親的態度,都會在無形中影響著孩子的品性。
心理學家格爾迪說,父親是一種獨特的存在,對培養孩子有一種特別的力量。
如果說,母親為孩子提供生命的滋養,那父親則是幫孩子實現生命的延展。
3
父母的功底,
決定孩子的未來
看過一句話,孩子的教育,拼的是功底,拼的是父母的處世態度和人生感悟。
優秀的孩子,從來都不是橫空出世。
家庭教育的方法和技巧,隻是冰山表面。
冰山下面隱藏更深的,是父母的用心、智慧和格局。
功底深厚的父母,是孩子一生的福氣。
他們目標堅定,柔和而有力量,春風化雨般地將教育灑進孩子的生命。
這樣的家庭,離不開父母的合力。
這樣的養育,才是最高級的滋養。
不久前,一段裝修改造節目的回訪視頻片段,在網上火了起來。
這個房子是節目組遇到的極大挑戰。
雖位於北京的鬧市中心,卻隻有狹小的10平米。
改造之前,一家三口的活動,全都在這個小小的空間裡完成。
擺不下兩張床,父母就住下鋪,孩子住上鋪。
沒有廁所,孩子起夜用尿桶,大人就跑公共廁所。
廚房小到兩個人沒法轉身,媽媽每次做飯要靠風扇吹油煙,可這還兼做了小小的洗漱間。
如此簡陋的居住環境,一家人的精神世界,卻富足而豐盈。
房子太小,容不下衣櫃和電視,但有著滿滿當當上萬本的書。
陪孩子讀書,成為夫妻倆雷打不動的習慣。
經濟不寬裕,但爸爸會每周買一束鮮花,給家人帶去生活的儀式感。
閑暇之餘,爸爸還會穿上超人的衣服,陪孩子打鬧一番。
一家人臉上洋溢著的笑容,格外動人。
空間有限,但夫妻倆卻用愛和智慧,帶孩子體驗到了生命的無限可能。
在教育這個課題前,有的父母選擇了向左。
他們奔波忙碌,在諸多壓力中,忘記了孩子最本真的需要。
他們焦慮暴躁,對孩子的問題束手無策,像抓浮萍般求助外力的管教。
而有的父母選擇了向右。
他們站在孩子的身邊,牽著孩子的手,陪他渡過生命的重要旅程。
他們平和堅定,給予孩子需要的精神營養,豐盈孩子的靈魂。
孩子的成長其實並沒有太多偶然,父母的功底,早就指向了終點的方向。
哲學家雅斯貝爾斯說: 教育的本質,意味著一棵樹撼動一棵樹,一朵雲推動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一個靈魂。
如果你是母親,請給孩子溫度,你的態度,奠定了孩子的人生基調;
如果你是父親,請成為榜樣,你的言行,會指引著孩子應對世界。
與其費力拉扯孩子,不如用心做好自己。
這是教育的格局,亦是為人父母的智慧。
來源:新東方家庭教育《xdfjtjy》傳遞專業家庭教育理念,提供海內外家庭教育資訊,分享可吸收、可操作的方法和建議。
讓持續的學習成為家庭的習慣。
原文標題《李玫瑾:最好的家庭教育,爸爸是榜樣,媽媽是基石》轉載已獲授權。
編輯:王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