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婆主動幫忙帶娃,幾天後寶媽後悔,老人帶娃容易犯這三個錯。《網路文章》

文 | 兩口育兒《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現在很多人由於工作的原因,不得不把小孩交給老人帶。

年輕父母總覺得老人帶娃的經驗更加豐富,所以一開始也十分放心,但時間長了之後,卻發現效果並沒有很理想。

這時,父母就會想是不是老人的教育觀念落後了,或者是太過溺愛了。

其實,父母跟老人的育兒觀念的確會有較大的差異。

老人家帶娃雖然為父母減輕了負擔,但是有部分老人的帶娃習慣確實不科學,一般情況下,父母會比較放心那些知識水平比較高的老人。

然而並非所有老人都接受過高等教育,由於他們以前的生活環境會形成許多不好的行為習慣,例如:大聲說話、隨地吐痰等。

而老人帶孩子時,就很容易讓愛模仿的孩子染上這些壞習慣。

小張和她老公為了積攢經濟實力,一直到36歲才生了一個女兒。

寶寶出生後,他們兩個本來合計著要請一個保姆的,但是婆婆卻說沒必要,主動要求幫忙照顧孩子。

小張想著婆婆一個人在家也孤獨,於是就同意了,但是沒過幾天她就後悔了。

因為她發現婆婆在帶孩子方面有很多不好的習慣,比如:大夏天的給寶寶裹得嚴嚴實實、泡奶粉時喜歡自己先嘗一口試試溫度,然後再給孩子喂……

發現婆婆這些壞習慣之後,小張和婆婆溝通,希望能她能改掉那些壞習慣,但效果甚微,還差點鬧起矛盾,幸好老公從中協調,才讓老人慢慢改變了自己的一些行為。

其實對孩子的教養應該以父母為主,老人為輔,多與老人溝通,溝通不了就盡量求同存異。

同時在老人幫忙帶孩子時,父母也要注意提醒他們一些注意事項,尤其是老人常犯的一些錯誤。

年輕父母要提醒老人哪些事項?

一、不要相信所謂的謠言偏方

這個錯誤是老人們最容易犯的。

現在網絡發達,年輕一代的奶奶輩也都基本上會上網,但是對於某些消息和朋友圈裡轉發的偏方,他們總是深信不疑。

例如:寶寶發燒了,第一時間不是想著去醫院,卻相信網上說的珍珠粉泡水等無效措施,這不僅折騰了自己,更是傷害了寶寶。

因此,父母要提醒老人:切記不要輕信網上傳播的所謂偏方,孩子小體質弱,生病是家常便飯,無論嚴重不嚴重,第一時間應該選擇送他去醫院。

二、不能鼓勵孩子說謊

老人隔代溺愛這個說法,相信很多人都認同了,這種認同不是沒有道理的。

比方說:父母叮囑不要讓孩子吃太多糖,但老人卻在背後悄悄塞糖給孩子,還教孩子不要告訴爸媽。

這樣做也許大多數人看起來沒什麼大礙,但是生活的時代不同了,現在的小孩接受到的信息更多,察言觀色的能力也更強,經常跟孩子說謊,以後他可能就是在背後說別人壞話,還提醒『不許說出去哦』的那種人。

為了孩子的身心健康,父母要提醒老人不要過於遷就孩子,要讓他知道什麼能做,什麼不能做。

全家統一口徑,隻有這樣才能避免孩子以後成為一個不講信用、瞞上欺下的人。

三、不能什麼都不讓孩子嘗試

老人帶娃就是 『那個危險,不許碰』『那個不好玩,太危險了』……

但其實老人這種行為,十分限制孩子的動手能力的發展,讓他少了很多學習機會,甚至影響小孩的語言發育和交友能力和自信心。

孩子是有好奇心和創造力的,他們有無數天馬行空的神奇的想象,不讓他們做,無異於抹殺了他們的對新鮮事物的發現和研究。

所以父母應該提醒老人不要限制孩子的行為,這樣容易給孩子造成依賴性,不利於形成獨立人格,讓老人在保證孩子安全下,放心讓小孩嘗試。

其實,很多老人的一些行為,都是因為時代的不同,才讓父母認為他們的思想陳舊。

確實,現在的小孩比以前難帶且矜貴,如果不給他好好做飯,他就想吃漢堡薯條,如果不認真陪伴孩子,他就隻能看手機看平板。

物質生活越豐富,誘惑就越大,太多不利於孩子健康成長的因素就在面前,老人有時候也沒轍。

如果父母更懂得科學育兒,就要準備好一切再養育小孩,如果必須給父母帶,也要懂得妥協。

時代不同,老人的一些陳舊育兒方式也是情有可原,當意見產生分歧時,要多交流,讓孩子健康快樂地長大才是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