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多忙
也別缺席孩子的成長
文 | 卡卡辛
來源 | 薩提亞育兒
《ID:satiryuer》
前幾天,霍啟剛在自己的社交平臺上曬了一張和孩子一起看音樂會的照片。
照片中的他,左手女兒,右手兒子,三個人依偎在一起的畫面溫馨有愛。
然而,網友們的關注點卻跑到了接地氣的客廳裝修和那臺發黃的老式空調上。
上億豪宅的客廳,出乎意料的樸素,和這對夫妻一貫的低調作風不謀而合。
一直以來,霍啟剛和郭晶晶都是豪門中的一股『清流』。
而他們在教育孩子的觀念上,更是頻頻被網友所稱贊。
作為『富四代』,他們的孩子生長在這樣的頂級豪門家庭, 可以說一出生就站在了羅馬。
的確,與普通人相比,這樣優渥的物質條件決定了孩子會享受到更好的教育資源。
然而,從郭晶晶夫婦日常的培養中,我們能看到真正的教育從來不是比拼物質,而是父母本身的一場較量。
1
無論多忙
也不缺席孩子的成長
郭晶晶說過:『照顧孩子這件事,不能假手於人,隻有我才能將最好的留給孩子』
她幾乎每天親自去接送孩子上學,開家長會。
兒子的幼兒園舉辦運動會時,她還加入家委會,積極參與各種事宜的籌辦。
而丈夫霍啟剛從孩子1歲起,就逐漸減少工作應酬,為了能回家多陪陪孩子,就算惹惱了父親,他也堅持這樣做。
因為在他看來:
『人生有3個波,即事業、朋友及家庭。
前兩個始終會彈上來,但家庭關系做錯了或錯過了,好似玻璃球般,跌落就碎了,沒有了』
在這對夫婦的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看到這樣的場景。
親子閱讀的溫馨時光:
一家人的超市購物之旅,與普通人家沒有分別:
武志紅老師曾對父母們提醒道:『在嬰幼兒期,愛和陪伴遠比教育更重要,一個健康、和諧而親密的親子關系是一個孩子人格的基石,也是人格的內容』
在12歲之前,親子關系會影響孩子的一生。
陪伴是這個階段的孩子一種必需的心理渴求,如果這種需求得不到滿足,就會缺乏足夠的安全感和歸屬感,容易造成性格和人格方面的缺陷。
的確,在現代社會,父母忙於生計,似乎陪伴成了一種奢侈。
然而養育中最寶貴的,不是錢和物質層面的東西,而是父母高質量的陪伴。
前不久,沙溢在微博分享了自己的育兒心得。
一向幽默風趣的他用篇小作文表達了陪伴對孩子的重要。
『這些都是陪伴的過程,都是我們的共同時光』
陪伴是相互的,滋養也是相互的,給予是相互的。
陪孩子長大的過程,也是我們作為父母自我成長的過程。
比起教育孩子怎樣長大,不如陪著孩子,看著他們如何慢慢長大。
陪伴,不僅會讓孩子擁有足夠的歸屬感和存在感,更重要的是,這些溫暖會在長大的過程中,化為實實在在的愛,讓孩子能更好地理解生活。
否則,孩子的童年,永遠充滿孤單匱乏的底色。
2
『虎媽』+『狼爸』
寵愛但不溺愛
郭晶晶和霍啟剛,一個『虎媽』, 一個『狼爸』。
眾所周知,郭晶晶對待孩子非常嚴格。
即使是爺爺霍震霆開口,也必須把作業完成才能玩。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不輕易打破規矩會讓孩子習慣鉆空子,隨心所欲。
而平時的生活裡,幾個孩子身上更看不到一絲驕奢的影子。
他們可以上著一年10幾萬學費的頂級幼兒園,也可以穿著街邊的平價涼鞋。
疫情期間,霍啟剛在微博曬了一組帶著兩個孩子一起做飯的視頻。
從剝蝦,剪蝦須到一起炒蝦,兒子認真模仿爸爸的動作,十分可愛。
而一旁還沒桌子高的女兒,看著爸爸和哥哥的動作,更是軟萌逗趣。
身高不夠的霍中曦,踩著一個小凳子,最終與爸爸合作完成了一盤香噴噴的咖喱蝦。
雖然說做飯這種小事看起來不起眼,然而背後卻藏著這位爸爸的良苦用心。
親自體會到做一頓飯的不易,才能懂得即使自己出生在這樣的豪門裡,也不能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
現在很多父母, 無論家境如何, 都遵循『富養』子女的原則。
無底線滿足孩子的要求,不舍得讓他們吃一絲苦頭,明明是普通家庭,卻養出了一群『富二代』。
在電影《誤殺》中,素察被誤殺,活活埋進了墳墓裡,窒息而死。
而送他走上死亡之路的不是別人,恰恰是他的母親拉韞。
她無度地寵溺兒子,要跑車買跑車。
在兒子把別人的眼睛差點打瞎時,她第一反應是竟然是心疼兒子。
於是,就這樣一次次利用職權掩蓋素察犯的所有錯誤。
最終, 她收獲的不是一個感恩父母的孩子,而是一個被寵壞的少年和一具冰冷的屍體。
有人說:生而不養是孽,養而不教是禍。
溺愛孩子,隻會讓他變成一個肆意妄為、無法無天、目無法紀的人。
有遠見的父母,都不會讓這份過重的『愛』,成為明天毀掉孩子的『害』。
3
先做好自己
再做好父母
前不久, 霍啟剛參選香港立法會換屆選舉,得到一片支持的聲音。
從牛津大學畢業後,他進入高盛擔任分析師,回香港後自己就創立了一家公司,後來慢慢接手家族事業。
一路披荊斬棘,直到現在挑起了家族事業的大梁。
而他也沒有停下腳步,一直在自我進取的路上奮鬥,也被人戲稱成最有前途的『富三代』。
而郭晶晶在拼這件事上,更是不輸給丈夫。
曾經,我們以為豪門的太太是《三十而已》中的那樣,除了日常的攀比,勾心鬥角,就是相夫教子。
而郭晶晶則讓人看到了豪門太太的另一種活法。
無論是婚前退役後的自我學習充電,還是婚後上綜藝,接代言,出任家族南沙文化理事長,一直以來,她都不改『跳水皇後』敢拼敢闖的本色。
董卿曾經在《面對面》中說過一句話:『你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你就首先要做一個什麼樣的人!』
人智學研究發現,七歲之前的孩子是一個全然的『感知器官』。
他們的全身就像一個大眼睛,會對環繞他們周圍的人產生一種印象,而這種印象會傳入孩子的全身血液循環系統及新陳代謝系統。
也就是說,父母是一種什麼樣的方式工作、生活、交際、為人處世,孩子看在眼裡,也會不自覺地去模仿。
美國有一位母親,她用手推車推著她的三個孩子跑完了半程馬拉松,並以1小時29分鐘的成績打破世界紀錄。
她在采訪中提到:『並不是僅僅為了打破世界紀錄才去參賽,而是是為了教導孩子從小就過上積極健康的生活』
很多父母一面希望孩子成才,苦口婆心,連罵帶打地要孩子上進。
轉過頭,自己卻沉迷遊戲,打牌,絲毫沒有意識到父母對孩子的榜樣作用。
孩子來到世間, 第一個認識的人是爸爸媽媽,最早學會說的詞匯是『爸爸媽媽』,出門在外最想念的是爸爸媽媽。
他們是看著爸爸媽媽的脊背長大的,所以從小學做人的最直觀的榜樣也是爸爸媽媽。
教育本身就是一場春風化雨,自然無為的過程。
而最好的教育,就是父母都成為最好的自己。
4
無數父母希望把孩子送去最好的學校,接受最好的教育,拼盡全力給孩子創造最好的教育環境。
在這樣一個拼爹拼媽的時代,表面上看到拼的是父母的階層和財富,但是真正拼的,是父母對孩子的教育和教養。
豪門可以有霍啟剛和郭晶晶這樣的父母,也有肆意縱容孩子吃喝玩樂,不學無術的父母;而寒門可以有考上北大考古的勵志女孩,也有打罵父母的『寒門富二代』。
所有的不同,糾其根本,還是父母的價值觀和生活方式以及處事方式的不同。
少有孩子一出生就是天才,我們也是第一次為人父母。
教育本身是一項漫長而艱難的事業,過程十分辛苦,豪門也好,平民老百姓也好,唯有用心才能教出優秀的孩子。
你希望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首先要要求自己做到,當你做到了,孩子才會去思考自己的行為,並不斷地向你靠近。
這是一種內在的驅動力,比起那些講道理、時刻監督的行為更能讓孩子感同身受。
為人父母能給孩子最好的禮物,不是萬貫家財,而是言傳身教。
分享文章,與更多的家長們共勉。
本文首發平臺:薩提亞育兒《ID:satiryuer》,傳播薩提亞、NLP、催眠、家排、NLP教練技術、親密關系等實用心理學,與大師相遇,讓心理學快速改變你的人生,轉載僅限微信公眾平臺,請聯系授權。